「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尊敬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的诸位同修、诸位家人,大家上午好!很开心能给大家带来新一期的《老宋讲故事》。前几日有给大家做预报,会分享去诸佛国度的一些片段,我们今天就开始第一个分享。

老宋是山西人。山西有一地叫五台山,佛教胜地,也是避暑胜地。别看外在是炎炎夏日,登陆五台,便会感受到丝丝清凉。每年有大量的游客朝拜五台,当然也有很多是来避暑的。期待诸位同修有时间能去五台山看一看、转一转。能到五台一趟,也是累世累劫修到的福报。五台山,是哪位菩萨的道场?大家都了解、明白,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我们娑婆国度,在五台山有这么一个道场,甚幸。在法界,我们尊敬的文殊菩萨,有他的佛国,有他所主导教化的世界。

前几日,我们的天眼见证人文博随老宋一道,在文殊菩萨的接引下,参观了文殊菩萨的国度。当然,此国度无量无边。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文殊菩萨国度的一个小点,仅此而已。就像我们去旅游,在这个地球上就有无数的景点。对于我们来说,地球还是很大的。我们还可以再缩减,在中国,在中国的某个省份,在某个省份的某个市……

说到此,老宋就想起本人,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虽然我们那是贫困县,但是也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有的景点在全国来说也很有名。当然老宋没去过,甚至有的景点与老宋不超二十华里。去过没?没有。就算老宋去过,或者大家去过某一景点,你会发现,让你描述的时候,你也描述不完整。为什么呀?旅游都很仓促,我们只是去几个重点的、有一些名气的、有代表性的景点,走一走,逛一逛。所以,大家在阅读见证报告时,会发现描述文殊菩萨的国度是什么样的,阿弥陀佛的国度是什么样的,释迦牟尼佛的国度是怎么样的。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国度都是这个样子,而是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样子。这个一定要理解,一定要明白。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文殊菩萨所教化的世界,也是和我们地球一样,凡圣同居。除了凡圣同居之外,也有纯菩萨的国度。比如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国度,这个地球就是凡圣同居。我们是凡人,当然也有菩萨现身出现过。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曾经应世在地球上,以佛身救度众生。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凡夫有,圣人也有,菩萨也有,凡圣同居。在释迦牟尼佛另外一个国度,就没有了凡人,全是大菩萨、罗汉。文殊菩萨的国度,也如此。

好了,吉日吉时已到,我们随文殊菩萨一道,乘莲花去观赏一番。耳边略微听到一些风声。在舒适的莲花台上,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安全。飘飘然,悠悠然,这种舒适度超越了任何的交通工具。莲花泛着阵阵的清香,闻上一口都让人心旷神怡,任何的杂念都立马灰飞烟灭。不多时,已到文殊菩萨所教化的国度。此处我们从高处瞭望,看不到工厂、烟囱,所有的污染都没有。下面是青草一片,此青草非我们人间之青草,长势良好,郁郁葱葱,样式有别,搭配谐调。微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注意,这是凡圣同居土的地界,还不是文殊菩萨佛国的样子。

此地的人,长相和我们地球人类似,手有两只,腿有两条。唯一不同的是男女不分,也许只有男性,或者根本没有男女的概念。因为时间短促,我们没有细细去考究这件事,总之没有两性关系

我们人类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等等,他们和地救人一样有苦吗?既然此地是凡圣同居,那自然就有凡人了。菩萨的开示是,基本没有苦。注意哟,有一个前提,叫基本。基本没有苦,和极乐还是有差别的。就是在某些特殊时间段,可能也会有苦受。只不过比起我们人世间来说,要好太多了。有很多种令他们受苦的情况,但文殊菩萨只开示了一种,说:当有人入侵捣乱的时候,那么这些凡圣同居土中的凡人,就要受苦了。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这个入侵捣乱,是不是有战争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延伸,入侵有多种,比如说武器的入侵,比如说邪法的入侵,比如说网络上电子病毒的入侵,还有心魔的入侵。当我们人心有了贪欲,是不是就有了苦了?有了贪,就会有所追求。有所追求,就有求不得。有求不得,那求不得就是苦。有了贪,就会不知足。不知足,就不能常乐,这也是苦。所以,大家在阅读见证报告的时候,要有发散性的思维,不要局限在一是一,二是二这个角度上。所有的见证和菩萨的开示,都能期待大家在遵守因果规则的基础上举一反三。

也许故事不能把方方面面全部讲到,但是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推导另外一些情况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该如何应对?比如说我们今天吃的是大米,吃得着急了,噎住了,很难受。一个喷嚏,把大米粒都呛到鼻子里边去了。于是,老宋把这个讲成了故事。大家都知道吃大米要小心,不然会呛住。呛住的话,可能大米粒会跑到鼻子里。那吃面的时候呢?吃西红市的时候呢?吃桃子的时候呢?这些老宋都没讲。有的同修就来问,怎么办呀?老宋说:“你听故事。”

可是故事中没有讲呀!故事中讲了没有?的确没有讲这个具体事例,但讲了同类的,你就可以反推呀。如果老宋第一个故事是讲大米,吃了会呛到。不注意的话,明天讲面条,面条里边有N多种,是凉面呢?是炒面呢?是担担面呢?还是说是面皮呢?还是油泼面呢?还是兰州拉面呢?种类很多,一辈子啥也不讲了,就讲一件事,都可能讲不完。大家想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开启我们心扉:悟。不能遇事就让菩萨、祖师来灌输给我们,对不对?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好了,我们继续唠。话说,有这么一个世界,是极乐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的菩萨,是永不退转的,一世成就。那文殊菩萨国度修行的菩萨们,会不会退转呢?在此告诉大家,也不会退转。有人想去文殊菩萨的国度,念什么经比较好呢?这个时候,大家肯定猜想:“是不是文殊菩萨心咒啊?是不是那个经,那个典啊?”当时,我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一样的。结果,文殊菩萨的回复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念什么好呢?菩萨言简意赅,四个字:“阿弥陀佛”。

有人说了:“念佛不是去阿弥陀佛的世界、极乐佛国吗?怎么又能去文殊菩萨的世界呢?”以此地,要给大家说清楚。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实际上相当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佛号。既然如此,念这句佛号可以往生一切佛国。当然,这个前提是你能不能达到至诚?你的功夫到不到?如果你的功夫到了,你念阿弥陀佛,如果你与文殊菩萨的国度有缘,那么就往生文殊菩萨的国度。你与释迦牟尼佛有缘,就往生释迦牟尼佛的国度。你与药师佛有缘,就去药师佛的国度。

因为这一句名号当中,包含了一切佛的名号。你与谁有缘,与哪位菩萨有缘,只要你功德力具足,就会得到这位菩萨的接引。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有的同修有担心。有什么担心呢?就是说有的法师开示过,念阿弥陀佛名号,那么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本尊。临终的时候,只能阿弥陀佛来接引,其他的非本尊的佛菩萨都有可能是妖魔变幻,只有本尊不可变幻,不可变现。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接引最保险。老宋支持这些法师的这种说法,随喜这些法师的说法,赞叹这些法师的说法。也就是说,老宋同意这样讲,我们先念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的世界。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注意,《阿弥陀经》里讲,极乐世界的菩萨可以参观游历十方诸佛世界的国土,可以供养十方世界的诸佛。这样就简单了,我们先去极乐世界,和文殊菩萨有缘,到时候我们再移民嘛,移民不需要签证,全靠个人意愿。当然,如果你和文殊菩萨有甚深渊源,那么你念诵阿弥陀佛佛号,然后功德回向到文殊菩萨的世界,那么文殊菩萨也是本尊,那么文殊妖魔也不可变现。临终文殊菩萨来接引,我们能不能去?能去。如果你念阿弥陀佛,回向给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你的功德力具足,临终释迦牟尼佛来接引,能不能去呀?也能去。以此类推,药师佛的国度能不能去?能。观世音菩萨的国度能不能去?能。普贤菩萨的国度能不能去?能。只要你功德力具足,只要你如法回向就行。

在此地,肯定有人问了:怎么才能如法回向呢?这个简单了,你念阿弥陀佛,发愿是往生极乐世界。你想去文殊菩萨的国度,那么你就念阿弥陀佛,然后发愿去文殊菩萨的国度。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文殊菩萨的国度不就行了吗?就这么简单。一个念头,愿已完成。没有想像的那么复杂,大道至简。

当时,我们还问了一个问题:再来人。就是说,从极乐世界或者文殊菩萨的佛国,来我们世间弘法的再来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驾慈航”,他们已经有了罗汉、菩萨、佛这样的果位。但是为了救度众生,分身来到我们这个世间,俗称“再来人”。再来人,往往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再来人。只是有愿力,不由自主地就走上了弘法利生的路。或者一辈子,或者几世都不能去弘法利生。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有的人反对学佛,反对修道,反对的还很严重。杀生、吃肉还很严重。一看,“唉呀,再来人。”我们就问文殊菩萨:“这究竟是表法,还是隔阴之迷?”文殊菩萨直接告知,属于隔阴之迷。也就是说,很多都会有种种经历。这个隔阴之迷,其实也是菩萨对这个世间因果的一种尊重。比如说我们去美国,就要遵守美国的法律;我们去朝鲜,就要遵守朝鲜的法律。菩萨来娑婆世界救度众生,就要遵守娑婆世界的规则。菩萨能不能直接用大神通力来救度众生?也不说绝对不可以。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经常示现大神通,来度化那些刚强难化众生。那是以佛出世,以佛身来救度。

但在现实状况当中,却比较难。济癫和尚,我们常说的济公,他有大神通,但是只能以疯疯癫癫的形式在这个世间救世,这是有特殊愿力的。反正以正常人的身份来救世,人家也会说你是神经病,还不如直接以疯疯癫癫的形式来救世。识货的,自然行。不识货的,顶多骂他个神经病,也不会造太大的业。

所以,我们要尊重一切众生。因为再来的菩萨他一样会造业,很可能业障还很重。

如此说来,畜生当中有没有菩萨示现?有。屠夫当中有没有?有。妓女当中有没有?有。坑蒙拐骗者里面,有没有菩萨应世呀?也有。为什么他们造业?因为有隔阴之迷。但是不要担心,因为他们有愿力在,总会在特定的时间段、空间段大彻大悟,然后开启救度众生之旅。也许听故事的同修当中,就有菩萨应世。也许我们出去转悠了一圈,大街上就有好几位菩萨应世。既然我们无法确认谁是,我们还不如尊重一切众生,不去诽谤,不去评论。

当然,这个隔阴之迷,不同的菩萨,也有不同的展现,全靠菩萨的愿力如何。也有带着前世记忆来轮回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能避免和减少隔阴之迷呢?文殊菩萨的答案简单明了,八个字:“一心念佛,直到命终。”别看八个字,那是大智慧。“一心念佛,直到命终。”由此功德,想到哪个佛国,不是由你自愿选择吗?在诸佛国度上修行,哪有什么隔阴之迷?除非你想来这个世间弘法、去帮助众生,那么进入这个肉体就比较难免。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当然,你也可以发愿,减少隔阴之迷,甚至没有隔阴之迷,这是我们凡夫的想法。当你成为了菩萨,或者就不会这么想。也许到了菩萨的境界,我们也会选择有隔阴之迷的方式来投胎,来救度。大家想想:我们看到很多示现神通者,可以穿墙,可以飞,可以隔空取物。作为凡夫,我们羡慕的不得了,总想能学会这些,显摆一下。于是乎,我们就以凡夫的思维在想,去了极乐世界成了菩萨,那神通无限,到时候来人世间显摆一番。可是,当你成了菩萨以后,才发现这些功德本自具足。再说了,那个时候你的心态是平和的,没有任何外相的执着,没有任何显摆的念头。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要以凡夫的心,去揣度菩萨的境界。一果罗汉无法明白二果罗汉的境界,二果罗汉无法明白三果罗汉的境界,三果罗汉无法明白四果罗汉的境界。罗汉无法明白菩萨之境界,菩萨无法明白佛之境界。我们用凡夫的心,去揣度这些大菩萨的境界,可能一开始就已经错了。我们连自己都没有搞明白,都没有搞懂。我们老祖宗留了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能了解自己,能深度的剖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正确的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身份,能正确客观的看待问题,去思虑问题,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就可以称之为“贵”。

「老宋讲故事」悠悠然入文殊国度,飘飘然不愿踏归途

我们大部分同修,还是无法做到正视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既然我们对自己还不能深入的透视,我们去揣度这些大菩萨的境界,是不是还为时尚远?要想知道这些菩萨的境界,只能由我们努力修行,去证得。当我们具备了这些境界,我们自然能够明白。

现在是北京时间11点25,明天我们继续聊文殊菩萨。还有更多的精采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请关注《老宋讲故事》,我们不见不散,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宋幸福天天为大家送幸福!欢迎大家转载,法布施功德无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