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严厉教育孩子?

用户100761179339


00

稻子的人物白描

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学校有校规,进公司有公司的规则,开车出门有交通法,出身社会有法律……成人有成人间的规矩,小孩子之间有小孩子的游戏规则。

教好孩子,教育孩子首先就是要给他她立好规矩。

教育小孩应不应该严厉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害怕把另一句古训:“黄荆条子出好人”,妖魔化,神话了。可怕在于打骂教育成为了教育和惩戒孩子的单一,甚至唯一手段。

打骂教育不利点至少有三:

①犯错就打骂,认识不到出错在哪里,下次犯同样错误;②打骂教育容易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③打骂实施方控制不好就容易演变成简单的泄愤,发泄情绪,长期以往甚至可能发展成家暴方和被家暴方。

其实,惩罚孩子的最好方法是让他她承担后果。例:前几天看了一则新闻说一个小孩偷父母的钱打游戏,惩罚方式可以是让他她打暑假工,或做家务事把钱还回来,也可以是取消一段时间的零花钱,或禁止打游戏;时间虽然漫长但可以让他她记忆深刻,还可以让他她知道自己平时的吃穿住行来之不易,如果屡教不改可以请警察蜀黍帮忙;当然最好是在犯错之前,平时多教育他她一些有关金钱的常识,社会常识。

以前一个家庭是有“家法”的,老师(先生)也有“戒尺”的;但是老师打人事后是必须汇报家长的,而“家法”必须要当着全家人的面“请出来”以示重视,要注意的是家法不仅可以打孩子还可以打犯错的“大人”,一般由一家(大家族)之长来执行或点头同意可以打,基本上都是大家公认了的原则性问题,比如抢劫。

也就是说家法即打“小人”也可以打“大人”表示一视同仁;老师打学生告诉家长,“请家法”当着全家甚至全村打以表示惩罚的透明度。

以前是大家庭,家法;现在是核家庭,国家有法律法规,学校有校规等等,也就是说这种单纯的打骂教育慢慢的在被淘汰。

再比如,上面的小孩偷父母钱的例子,如果作父母的实在气不忿要打也可以,但是要注意几点:要当着全家人的面打,要避开身体要害部位打,要让他她认识到错误以后再打(为什么错了,哪里错了,到底为了什么要挨打),和他她商量好如何打,打那里,打多少(尊重他她的人格)。

前段时间新闻里还看到另一个例子:一个男孩(国外)在去学校的大巴车上欺负了其他同学,被父亲惩罚一个礼拜走路到学校。个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结论,对孩子的教育在原则性问题上必须严厉,严厉之前要给孩子“立规矩”(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是应该如何做,哪些事做了要被惩罚);教育好孩子不光是学习问题,更多的是教好孩子社会常识,让他她从一个孩童顺利的过度到一个社会人。


稻子的人物白描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作家马伯庸

说起家教,我想起了一个著名教育家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在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有一天,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吸烟有害健康,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的说:“那您吸烟就没有害处吗?”张伯苓面对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让工友把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心爱的烟袋杆,诚恳的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由此可见在教育中,以身作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孩子从小都在模仿自己能看见、听见、学习到的事物,这种模仿是天生的而且比较持久,但问题在于孩子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较差,往往分不清是非界限,好的坏的都学到自己身上,这是一件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

家长为了对孩子做好家庭教育,不仅是需要合理的方法,还需要从自身做起,戒掉坏习惯,不让孩子瞧不起自己,更严重的是偷偷地学会一些自身的坏习惯。所以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慎重。今天育儿智慧星跟大家分享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说的几句话,如果您也说了,请尽快改正,否则会毁了孩子一生。

1、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学习还好……

2、你再这样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3、你看见我是怎么做的了吗,告诉你多少次了,怎么还记不住?

4、别怪妈妈,这样都是为了你好。

5、那谁抢了你的东西你怎么不抢回来,你怎么这么没用?

6、你是大孩子了,要让着弟弟。

7、你是男孩子,是男子汉,凡事都要让着女孩子。

8、不许哭!再哭一个试试!

真正高智商的家长会对孩子常说这3句话:

1、相信你自己,勇敢去试试!

2、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了!

3、今天你做的那件事非常不错,继续保持!


育儿智慧星


谢邀。多数人意见是应该严厉,棍棒底下出孝子,少部分人是看情况而定,个人意见不敢苟同。

第一,何为严厉?孩子不听话咋办?使用棍棒嘛?又换言之,何为不听话?不按着父母指令行事,就是不听话嘛?就该打,对不对?好,即使该打,怎么打?打哪?打几下?哦,读者可能会说,这还用问,智商有问题吧?当然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是我的,父母想打哪就打哪,想打几下就几下。家长不能做没有原则、没有规矩的家长,家长和孩子思想不在一个频道,相当于火车的两条铁轨,没有交集,彼此是不懂对方的,只是父母处于高位,处于指挥领导位置,不能家长认为错就打,生气心情不好就多打几下,孩子成了家长的出气筒。

第二,如何严厉?我觉得严厉要按照规则行事,父母不是法官,即使法官行使权利也有法律规则,所以同意严厉教子的家长,建议先制定规则,比如:夜不归宿手杖20下,偷钱打屁股30下,等等。先制定家规,在家规的范围内,实施严厉管理。君子犯法与民同罪,家规是对所有家人的约束,不能只针对孩子,要家人平等待遇,每个人指责任务不同,权利义务不同,约束范围不同,惩罚方式不同。比如,玩手机的问题,孩子贪玩咋办?父母总玩咋办?因为手机问题,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导致孩子轻生的少吗?总之,先有规则,才有执行的松与严。

第三,合适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小家长、长辈捧在手心里养着,大棚里的花朵,经不住风雨,你可以打打试试?离家出走、实施自虐等问题让家长后悔一生。不管是孩子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冷静处理,先处理问题,再一起分析原因,分析利弊,要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孩子出生是一张白纸,难道孩子出现问题不是家长早期教育的失败嘛?作为父母,和孩子相伴成长是最高境界,时代的呼唤,现代父母需要学习,认真学习,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相伴成长。



培英亲子学堂


教育孩子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尤其放在现在孩子是家里的宝贝,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小时候还可以,觉得孩子特别可爱,但是稍微大一点以后你就会发现孩子无法无天,骄纵过度,这是困扰许多家长难题,对此,我就来说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对待孩子该不该严厉一些,答案是肯定的,不论是男孩女孩,只要到了他们应该懂得道理的年纪就不能太放纵,古代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放在现在是一个道理,但是毕竟现代社会,打孩子不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说到严厉,很多家长就会问严厉到什么程度叫做严厉。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现在的许多孩子当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要东西,只要是觉得好的,她不管有用没用是不是他的他就会哭着喊着要,前段时间不是还有一个在车站里抱着人家小姐姐的佩奇书包不撒手的小孩子吗,对于这种情况我的觉得你必须给孩子立规矩,比如说每个星期只能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如果多买了就要付出代价,比如帮家里打扫卫生,给父母捶背等等,如果孩子哭起来没完,那就让他哭,你就守在他面前,等他哭完了哭累了在告诉他,孩子,这些规矩你必须遵守,也不打也不骂,多经历几次,他就会知道我哭我闹是没有用的,到头来难受的还是自己。



孩子的道理谁来教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言出必行是父母需要做到的,如果实在做不到就不要承诺,实在有事也要清楚的告诉孩子会补偿。另外,再小的孩子也要给她制定一些目标,比如说你想带孩子出去玩,那就提前告诉他,你得先背一首诗或者学习一些东西,做好了咱们就去做不好就不去,让孩子有目标。


另外就是有些孩子乱丢东西,这就需要你严厉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他把东西放好,如果不做,会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同时取消他的一些福利,只要孩子能记事,那么他就会慢慢知道这个习惯关系到我的福利,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

对待孩子,严厉是必须的,但是方法更要得当,不能简单粗暴的一顿打罚,而必须是细心耐心的慢慢培养孩子习惯,让他慢慢的懂得道理。

如果想了解教育孩子的更多方法,请关注我,我会持续解答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


亭中观落雨


个人认为,严厉不如有原则。

看过一句话非常认同,家庭最好的风水是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以前看清宫剧有个镜头尤其印象深刻,格格任性不肯做一件事,嬷嬷跪在旁边锲而不舍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请格格做什么,直到格格做正确了为止。当时就感慨要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么任性说了三遍不听早就大耳光子伺候了。或者有的母亲会不耐烦说随便你吧你高兴不再吵闹就行。大耳光子伺候的孩子以后难免畏畏缩缩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向疾言厉色妥协低头。随之任之的孩子也许会变成说一不二想要的不择手段也要得到不管是否伤害到别人。一直被严厉教育的孩子性情是否会压抑,顶真,爱计较,心理是否会足够强大?这些也没有跟踪调查的大数据,只能看每位父母自己的想法了。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始终如一,而且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不管他有哪些缺点,不管他做了什么事,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

当然无条件的爱并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母爱无边,妈妈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让孩子的内心慢慢积累了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母爱有度,每一个“我爱你”之后的转折“可是”,都是在提醒孩子对你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你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你要为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承担后果,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这就是“有原则”

我是在家里的黑板上写着温和,善良,谦恭,礼让,节俭。每当孩子有争执做错事我首先让他们读几遍再来谈问题。

半睡半醒所答,也不知道是否答非所问了😢


日月明光2012


我个人认为,该严厉时必须要严厉,该宽松时也得宽松,松紧都得有个度,就如同皮筋一样,不能崩的太紧了,一旦断了就永远的废了,也不能太松了,太松起不到自己的作用。


首先、在孩子教育方面,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必须要严厉,父母也要做好榜样。身边有很多朋友家的孩子都过于顽皮,已经上了四年级了,每天都不及时完成作业,非要父母骂上喊上才能勉强完成作业,在家更是“老大”级别人物,归根结底是谁的错呢,我觉得是父母的错,在孩子小的时候,只顾上班工作玩手机,孩子的世界从来不参与其中,当孩子想让妈妈陪着作画是,妈妈拿着手机边和朋友聊天边看孩子,当孩子想让爸爸陪着玩球时,爸爸的游戏放不下,久而久之,孩子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的榜样做的太好了,教育问题就这样从小存在了问题。

其次、做人做事方面,我们常说想要做事就得先做人,同样是身边的例子,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带的,出门一起玩的时候谁家孩子如果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宝贝孙子了,那就不得了了,立马责怪别人家的孩子,说的话不堪入耳,也不反思下自家孩子的横行霸道,反而觉得自己孩子是各种可爱。

最后、也是最有必要强调的一点,一旦发现孩子的好习惯就好好培养,一旦出现坏习惯积极制止,引导孩子有个好性格,让他独立自主,勇敢无畏。



果果爱妈咪


谢谢!该不该严厉教育孩子!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带,要有真对性的。…如果孩子学上了不良的坏风气,如聚集斗欧,吸毒,等等,就该严厉教育了,不然孩子回走向不归之路,当然了也不可能是绝对的,但犯罪率是极高的,不严厉教育孩子,会后悔莫极的。…严厉教育要跟椐不同程度,进行真对性的教育,切不可肓目的一刀切式的严厉教育。不然孩子会更判逆,也就达不到严厉教育之目地。要多与孩子沟通,远离不良的坏环境,不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只接触。多讲些勤劳,助人为乐,英雄的故事。或有目标的带孩子去观看一些有益的公共讲做等等。总之对孩子要多了解,发现不良的坏习惯,一定要严厉教育,切不可忍让,灬希望孩子通过严厉教育,改掉不良习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开心_73258937


我们肯定需要严厉的教育孩子,尤其是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一直是支持惩戒教育的。

但是我们的严厉,我们的惩戒要讲究方法,不可以轻易使用暴力,因为暴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为错误承担责任。

比如在游乐场,如果欺负小朋友,除了道歉之外,必须要停止他游戏的机会,让他独处一段时间,自己反思一下,然后再回来重新参加游戏。这个时间不能太短,否则不起作用。

其次,你的标准和底线要非常明确,而且不能更改。

比如小朋友喜欢玩电子游戏,你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一周哪一天可以玩,可以玩儿多久,这个规矩定了就要雷打不动。不能说是月考结束了,考好了就可以多玩儿一天,没考好的话原本的福利也取消了。

严厉是在方式上,而不是在情绪和态度上。


过招熊孩子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每个家庭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脾气性格的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相同。该不该严厉教育孩子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我个人更倾向于有任何问题跟孩子朋友的沟通,如果是一些小毛病和缺点帮孩子指出告诉他这样做不好,如果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则性问题一定要严厉批评教育,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错误决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以避免以后铸成大错。


浅月流沙


古有“棍棒底下出才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现有虎爸虎妈,这样的严厉教育真的好吗?

父母总是用各种各样的规矩来培养出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写作业慢,骂;孩子顽皮,训;孩子发脾气,打…… 这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除了孩子的委屈,哭闹,收不到什么效果。

我们应该用严格的标准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严厉的标准来教育孩子,严厉是带了情绪的严格。严厉最本质的原因就是缺乏耐心,对于孩子不断地犯错,家长总想让孩子永远、直接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要犯错,不要浪费时间去探索,可以直接按照父母所设定好的正确路线行进

严厉的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但是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特别是对于心理脆弱的孩子来说。容易引起性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镜子,父母在要求孩子那么做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到,要求孩子做到,自己要先以身作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