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治痛風有「八字「原則,那中醫治痛風的原則是什麼?

近年來,隨著痛風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痛風的治療理念和治療策略發生了明顯變化,這些變化極大地提高了痛風的治療水平,為痛風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治療奠定了基礎。比如,西醫參照痛風的臨床特點和國內外的治療經驗,將痛風的治療原則總結歸納為八個字,即“分期、分級、聯合、綜合“。該原則強調,痛風的治療應根據痛風發病的不同時期和不同嚴重程度,多種藥物聯合,同時兼顧痛風合併症來制訂治療方案。

痛風是中醫和西醫共用的病名。雖然現代醫學所謂的痛風和中醫古籍中記載的痛風,在概念之間存在內涵差異(中醫痛風概念的外延範圍更廣),但隨著中醫痛風研究標準化的推進,中醫痛風自成體系也得到了現代醫學的認同。中醫痛風的治療原則可總結為四條,且和西醫的”八字“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醫治痛風有“八字“原則,那中醫治痛風的原則是什麼?

1、抓住病機是關鍵

痛風的發展演變是一個動態過程,病理變化非常複雜,治療也相對複雜。中醫認為,雖然痛風病因錯綜複雜,但都有跡可循、有蹤可覓,其發生發展都離不開一條主線,即痛風的病機。病機是反應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基本規律,只有掌握了病機,才真正認識了疾病的本質,抓住了疾病的關鍵和核心要素。

中醫認為,大多數痛風的病因病機,可責之為脾腎功能失調,初期外感風寒,膏粱厚味,內聚溼熱均可誘發。久病至痛風中晚期,溼熱聚而生痰,痰凝則影響氣血流通,而氣滯血瘀。溼熱與痰瘀俱為有形之邪,膠結痺阻經絡。在痛風不同時期的治療過程中,需以痛風的病因病機作為辨證分型、組方用藥的重要指導。

西醫治痛風有“八字“原則,那中醫治痛風的原則是什麼?

2、辨證論治是核心

雖然大多數的痛風發作都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症狀,但痛風是一種系統性的代謝性疾病,因此中醫的關注點不僅僅在關節上。臨床實踐中,每個痛風患者都存在個體差異,這些差異體現在體質、環境、生活習慣等方面。基於這些差異,中醫治療痛風可分為從臟腑辨證(如脾腎論治、肝脾論治等)、從病因辨證(如從痰淤論治、從溼熱論治)等,或者參照西醫的分期診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痛風診療方案中,根據不同的症候將痛風分為四種症型,分別是溼熱蘊結證痛風、脾虛溼阻症痛風、寒溼痺阻症痛風、痰淤痺阻證痛風,並針對這些不同的中醫痛風症型給出了對應的治療方案。當然,有些痛風患者不能完全切合上述症型,則需要在辨證時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並在遣方用藥或選擇治療方法時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

西醫治痛風有“八字“原則,那中醫治痛風的原則是什麼?

降尿酸是西醫痛風治療方案中的基礎治療,瀉濁、降濁則是中醫痛風治療方案中的基礎治療。中醫說的”濁“和我們常講的尿酸,可以理解為同一類物質,即過剩的代謝產物。和西醫相比,中醫對飲食在痛風防治中的作用更為重視。比如,除了常規的飲食控制之外,中醫還提供了藥食同源物質的相關藥膳,用於痛風的改善和防治。我們認為,這種方式更容易讓痛風患者接受和主動參與痛風的飲食控制。

另外,痛風間歇期和緩解期的患者多以脾虛溼盛、脾腎虧虛為主,在中醫"治未病"、“病後防復”的治療原則下,從健脾滲溼、化痰瀉濁、溫補脾腎治法著手,脾腎健旺,才能消除痰溼脂濁等病理產物,有利於減少尿酸的生產和排洩,有效的降低痛風的復發機率和嚴重程度。

西醫治痛風有“八字“原則,那中醫治痛風的原則是什麼?

4、雜合以治顯療效

臨床上,大多數痛風患者並不僅僅是單純的痛風發病,還常常伴發或併發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痛風和其他合併疾病之間互為影響,相互交織在一起,使得痛風的治療更加複雜。因此,在對痛風辨證論治時,還要積極治療其他合併疾病。比如,在中醫辨證用藥前提下,可加天麻、鉤藤平肝潛陽降血壓;配伍丹參、紅花活血通絡治胸痺;山楂、三七活血化瘀降血脂;有痛風石者,加桃仁、紅花、白芥子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若兼陽虛者,加桂枝、附片以溫通;兼陰虛者,可加麥冬、生地滋陰等。

雜合以治即為綜合治療之意,是中醫整體觀念在痛風治療過程中的體現。整體觀念是中醫的一大特點,強調在認識疾病時要特別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痛風是一種頑固性代謝性疾病,需長期持續規範治療,在痛風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時期,都要正確、全面、動態、科學的認識和評價,給予系統、規範、合理、多途徑的治療,既要重視臨床藥物的診治,也不能忽視非藥物的基礎治療、健康教育等問題,如此才能使痛風得到更好的控制。

更多痛風防治知識瞭解,可關注我的頭條號後發私信“痛風”二字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