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不能考公務員的幾點理由,考進後會發現人生更加迷茫!

幾年前,一篇網文很出名,叫《寒門再難出貴子》,說的是出身寒門,家庭條件普通的學子,在工作後的各個領域,都無法同家境優渥,手握資源的人競爭。

也許寒門學子通過不斷努力奮鬥的人生終點,到最後也不過是別人輕而易舉的起點而已。

後來網絡上又有一個報告,說的是通過調查發現,寒門學子高考考入清華、北大等中國頂尖學府的比例,逐年降低。

且有數據表明,從2007年到2017年這十年內誕生的800多名高考狀元,近七成多的父母是老師,公務員,工程師等職業,農村狀元越來越少。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也自稱自己的父母是外交官,處在北京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

寒門學子不能考公務員的幾點理由,考進後會發現人生更加迷茫!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博雅教育,戲劇,高爾夫,芭蕾舞,鋼琴,國學成了這類家庭孩子的標配。

說得現實點,你在一二線城市拉下臉面,到處籌措首付,然後在自己僅有的三十多年職業生涯中,都處在一個還債的過程,你一生所奮鬥而來的鋼筋混凝土卻是別人青春之初的配置,這也是眾多寒門學子不得不面對的窘境。

因而,也越來越多的寒門學子畢業後,更傾向於通過考試,進入到體制內,成為公務人員。他們更願意選擇一種相比於自己父輩們更穩定的工作,他們不願意再過著那種迎曦而出,沐夕而歸的生活。

但恰恰如此,往往越出身寒門,越不能報考公務員,進入體制。原因有如下幾點。

相比古代只有省考,中了舉人以上才有資格做官的鯉魚跳龍門和光宗耀祖而言,如今公務員考試得來的不過是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而已,和傳說中的做官,相去甚遠,每月固定幾千元收入,從基層打雜跑腿開始。 就從收入而言,每月的幾千元,離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可能還比較困難。

有人會說有灰色收入,別扯,在如今反腐高壓態勢下,灰色收入更多的是隻聽過,沒見過。寒門學子一旦進入體制內會發現,哪怕和別人同是公務員,差距還是很大。因為包括房子,車子在內的所有一切都只能靠著這區區的幾千元工資慢慢積累。

由於與別人的現實和心理差距過大,寒門學子進入體制內,想改變現狀的願望也越強烈和急迫,甚至更容易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這裡,想起了之前的一部很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其中一個場景,一位國家部委的某處長趙德漢,在家吃著雜醬麵,上班騎自行車,長相憨厚,衣著樸素,一看就是農民的兒子那種形象,正是寒門出身的趙德漢卻在臥室書架後面藏了一面牆的現金,共計兩億多。

寒門學子不能考公務員的幾點理由,考進後會發現人生更加迷茫!

趙德漢的一句臺詞很經典,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此外,由於寒門學子掌握的資源較少,與人勾通和思維方式同家境優渥的人相比,還是有所不同。在體制內,每一步的升遷競爭都巨大。而且越往後升遷的難度也越大,在基層部門,甚至一輩子都是普通的科員,好一點的,在退休前能享受非領導職務的副主任科員。

由於金字塔結構,決定了不是每個進入體制的人都能有幸處在較高的頂端,絕大多數人都只能在底端徘徊。對於掌握資源較少的寒門學子,上升的每一步都異常艱難。

寒門學子不能考公務員的幾點理由,考進後會發現人生更加迷茫!

最近,一朋友孩子大學畢業找工作,因為學的是金融,去了某證券公司面試,面試官從沒有問過朋友的孩子是從哪個學校畢業,在校經歷,在校成績等問題,而是開門見山問,你進入到公司,能帶來多少資源,朋友孩子最開始沒懂,面試官又直接問,進來第一年能否為公司帶來七百萬的資金。

最終結果,可想而知,孩子才入社會就被上了生動的一課。

而那些想通過進入體制而暴富的人,可以打消念想了,首先,普通公務員這個職業,是個類似於服務的職業,並且決定了你的收入。

那些出身寒門的學子,我想更應該努力通過其他合法的捷徑,去改變與別人的差距。進入體制,只能保證餓不著。

寒門學子不能考公務員的幾點理由,考進後會發現人生更加迷茫!

體制,就像是錢鍾書筆下的轉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但真正進來後,你會更加迷茫,寒門學子更加如此,如同在一條狹窄的道路上開車,不能加速,不能撞車,只得跟在其它車後面,不快不慢,按部就班地行駛。

我想,不妨選擇在人生的其他道路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學一學彎道超車。

只有這樣,和別人的差距才會小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