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碧蹄館,明朝騎兵和日本戰國武士的較量

萬曆援朝,明朝提督李如松收復被日軍佔據的朝鮮陪都平壤後,想乘勝收復朝鮮都城王京,結果明軍在進兵路上的碧蹄館被日軍重重包圍,戰敗逃走。經此一戰後,李如松大受打擊,喪失進取之心,一路北退。而作為勝利者的日軍,不僅在此戰嚴重損兵折將,戰後也無力反攻明軍,同樣沒有進取的動作。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一次重要會戰,碧蹄館之戰給明、日雙方都帶來了相當大的重創,是一場沒有真正勝利者的會戰。

1593年1月6日至8日這三天時間,李如松率兵對小西行長駐守的平壤城發起總攻,最終攻克這一座堅城。由於李如松在第二次平壤之戰中對日軍造成了重大打擊,日本史料《松蔭靈社記》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名將:“如松在其國以勇武善戰有聲,一時推為第一。”
血戰碧蹄館,明朝騎兵和日本戰國武士的較量

碧蹄館之戰發生的直接原因,是李如松在收復被日軍佔據的朝鮮陪都平壤以後,想一鼓作氣收復朝鮮都城王京,他為此先後派出三千五百名騎兵南下勘探王京道路,為自己進兵做好準備工作,碧蹄館是去王京的必經之路。當明軍偵察隊越過碧蹄館,行至王京城外的礪石嶺時,在此遭遇日軍先陣立花宗茂並將其擊破,由此輕敵,李如松的家丁查大受和朝鮮人都向後方的李如松報告了王京空虛、可以拿下的消息。李如松誤信了這一錯誤情報,繼明軍偵察隊之後,親自率領輕兵向王京進發。但礪石嶺之戰結束不久,王京的日軍大部隊相繼出動,迫使明軍偵察隊從礪石嶺後退到了碧蹄館。由於日軍勢大,退屯碧蹄館的明軍偵察隊難以脫身;正在行進途中的李如松在獲悉相關情報以後,並沒有因為自己兵力少退縮,而是勒馬馳赴碧蹄館,督軍作戰,於是揭開了碧蹄館之戰的序幕。

碧蹄館之戰在巳時(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一時)正式開始打響,四千五百名明軍直面的是小早川隆景先鋒隊的第一陣粟屋四郎兵衛,李如松下令明軍先使用神機箭、天字大將軍炮等火器,以火力壓制日軍。日軍也施放鐵炮回擊明軍,小早川方的史料《梨羽紹幽物語》記載:“我銃技精妙,丸無虛發。”但即便如此,日軍鐵炮隊的火力也沒拼過明軍的天字大將軍炮。在一波火力壓制後,明軍騎兵又上前搏鬥,與日軍白刃相接。據《日本戰史·朝鮮役》的記載,明軍騎兵部隊攻擊粟屋右邊的陣地,之後迴旋到左邊,逐次增加生力軍,反反覆覆對粟屋的陣地進行迴旋攻擊。這一戰術,頗似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在第四次川中島合戰時擺出的“車懸陣”。在天字大將軍炮的轟炸和明軍遼東騎兵的不斷馳突下,粟屋四郎兵衛不敵,敗退,由小早川隆景安排的第二陣井上五郎兵衛接著戰鬥。井上五郎兵衛在《隆景碧蹄裡之戰史》中被評價為“勇冠(毛利)軍中”,可見是不可小覷之人。但明軍不屈不撓,打得井上五郎兵衛非常被動,有些士卒甚至開始向後逃竄。情急之下,井上五郎兵衛大聲激勵手下士卒:“士之臨戰場也,以進死為榮,以退生為辱!汝等努力,慎勿去此!”儘管如此,井上五郎兵衛也不敵明軍,繼粟屋四郎兵衛之後敗退。


血戰碧蹄館,明朝騎兵和日本戰國武士的較量

​ 碧蹄館之戰地圖

儘管小早川隆景安排的第一陣粟屋四郎兵衛、第二陣井上五郎兵衛相繼敗退,但他留有後手。在酣戰之際,小早川隆景使左翼的立花宗茂、高橋統增從望客峴左側的丘陵迂迴到明軍後方,右翼的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等將從望客峴右側的丘陵迂迴到明軍後方,他自己則親自率領第三陣從正面迎戰明軍,中軍和左、右兩翼對明軍形成包圍。《宣祖昭敬大王實錄》記載,此時日軍“左右散出,冒死突出,直衝中堅”、“左衝右突,一時直前”。小早川隆景在碧蹄館之戰的這一安排,頗有漢代名將韓信在垓下之戰決戰項羽時的風采,不愧為日本戰國排得上名號的名將。

陷入重圍的明軍,此時面臨日軍先鋒隊的包圍,不得不拼死作戰,以求突圍。但原本在礪石嶺後方觀戰的日軍預備隊相繼出動,望客峴漫山遍野都是,從望客峴的左右兩方夾擊,將明軍團團圍住,使明軍難以突破日軍的包圍圈。

據《吉川家譜》記載,自第四隊的吉川廣家投入戰鬥後,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大谷吉繼、加藤光泰諸將也相繼投入戰鬥,甚至連原來留守王京城內的小西行長也殺出城外。


從日本史料的記載來看,碧蹄館之戰的關鍵階段到了後,王京城內的日軍真正做到了傾巢而出。碧蹄館之戰,至此成為由李如松率領的四千五百名明軍,對戰由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吉川廣家、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小西行長等日本戰國名將、名臣率領的數萬人的激烈會戰。但明軍在絕對的劣勢之下,仍舊爆發出巨大的戰鬥力,誠如《徵韓偉略》一書所言:“奇兵宗茂、秀包等見機而下山,直衝如松中軍,隆景亦縱橫奮擊。而如松兵有節制,進退自在。兩雄相會,戰甚苦,自巳至午。”毛利家史料《萩藩閥閱錄》亦記載,小早川秀包部隊受到明軍衝擊,傷亡較大。包含家老橫山景義,下級武士如桂五左衛門、內海鬼之丞、伽羅間彌兵衛、手島狼之助、湯淺新右衛門、吉田太左衛門、波羅間鄉左衛門等武將皆在此役戰死。可見明軍在逆境下仍舊頑強作戰,毫不屈服。

為了突破日軍的重圍,李如松與驍將數十人親自衝鋒陷陣,在馬上用弓箭射殺日軍,但“勢不能支”,終究無法敵過兵力眾多的日軍。李如松見實在無法打退日軍,便指揮明軍撤退,他親自殿後。

血戰碧蹄館,明朝騎兵和日本戰國武士的較量


​金甲倭緊逼李如松時,明軍稗將李有升拼死保護李如松,手刃數倭,但後來被日軍的鉤子拉下馬,慘遭日軍肢解,周遭的八十餘名明軍勇士亦被砍死。為保護李如松,李如松的兄弟李如梅、李如柏、李如梧和遊擊李寧等護衛在其身邊,一同協力射擊、砍殺日軍。李如梅拉弓引弦瞄準金甲倭,將其射下馬,周遭的日軍士兵哭著扶起金甲倭而去。日軍見明軍勇猛,不再急於進攻。此時,先前被李如松留在馬山館的副將楊元,聽說前方戰事危急,與參軍鄭文彬、中軍旗鼓官王希魯等急領一千名騎兵馳援至戰場,殺入日軍的重圍,使日軍稍稍退卻。


楊元抄領一千名騎兵殺入重圍以後,李如松趁亂率領楊元、李如柏、張世爵等將冒死突圍,此過程中殺死許多日軍。遊擊李寧的左手被砍傷,鎧甲葉片被日軍鐵炮射穿,但沒受重傷。除了李寧負傷外,副總兵孫守廉也被砍傷了右臂。情急之下,李如松又一次跌落馬下。先前被明軍擊退的井上五郎兵衛見到這一場景,察覺到這一落馬的將領是明軍大將,於是便躍馬突進,準備斬殺李如松。萬死一生之際,周圍的明軍將李如松扶起,讓他騎著另外一匹馬逃走。井上五郎兵衛不得其志,未能斬殺李如松,因此氣得咬牙切齒。

雖然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賴於楊元的援兵,被困碧蹄館的明軍得以突破重圍向坡州方向撤退。在明軍撤退過程中,明軍騎兵的馬匹因為泥濘的地形而難以馳騁,甲冑、輜重、炮車等軍用物資被棄置於碧蹄館,一片狼藉。其中,編號為陸拾玖號、壹佰叄拾伍的兩門天字大將軍炮,被小早川隆景繳獲;編號為貳拾伍號的天字大將軍炮則被吉川廣家繳獲。可能還有幾門不知具體編號的天字大將軍炮也被日軍給繳獲了。這些被繳的天字大將軍炮,後來都被日軍作為戰利品運送回了日本,據說小早川隆景繳獲的兩門至今還在。此外,朝鮮人在清理戰場時,也拾得明軍遺棄在碧蹄館的軍糧若干、盔甲二百餘部,交還給了李如松。但李如松只留下甲十餘部,其餘都給了朝鮮人。


明軍突圍後,一路向北撤退,但日軍仍在後方追擊。追至惠任嶺時,坡州的明軍大軍出現在嶺頭,日軍見明軍大軍在惠任嶺現身,心裡也沒底,於是盡數撤退回了王京。據毛利家的史料《梨羽紹幽物語》記載,日軍之所以撤退,是由於立花宗茂的家臣小野和泉守見到明軍援軍出現時,便當即勸阻日軍立刻停止追擊。小野和泉守說:“彼眾我寡,逼擊恐為敵所圍!”日軍諸將顧慮到明軍援軍勢大,因而聽從了小野和泉守的這一番諫止的話,停止繼續追擊。至此,李如松終於逃出絕境,碧蹄館之戰由此結束。《宣祖昭敬大王實錄》對當時的情景是這樣記載的:“賊追至惠任嶺,望見大軍,不敢踰嶺,奔還京城。”《亂中雜錄》亦記載:“賊追至前嶺,望見官軍大至,走還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