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後,日本:我們喚醒了一個巨人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裕仁天皇的授意和首相東條英機的鼓動下,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率領日本聯合艦隊,不宣而戰,遠渡重洋偷襲了位於夏威夷列島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海軍基地珍珠港,以損失29架飛機和幾艘自殺性小型潛艇的微小代價,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美軍2403人陣亡,近2000人受傷,包括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在內的4艘戰列艦被擊沉,還有被擊沉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共計6艘,188飛機被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幾近遭受到毀滅性打擊。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我們喚醒了一個巨人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將美國民眾的孤立主義一掃而空。1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發表演說,稱12月7日是美國的“國恥日”,要求國會對日本宣戰,最終以1票反對通過了對日本宣戰,接著美國政府加強了軍事動員並開始將其經濟轉化為戰時經濟。

頭腦發熱而好戰的日本軍閥,一手策劃了偷襲珍珠港而激怒了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這也已經註定了日本法西斯最後必定失敗的結局。

首先,日本一開始在同美國就從中國和東南亞撤軍的問題進行談判時,就已經同時在準備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談判只是日本迷惑美國的煙幕,只是為了爭取時間。從實際效果來看,這次偷襲確實是一次成功的偷襲,以微乎其微的代價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後,日本大本營趁美軍太平洋艦隊元氣大傷,由日本南方軍司令寺內壽一率領近40萬兵力,南下進攻東南亞。

由於美國10餘艘主力軍艦重創或被擊沉,受到巨大損失,太平洋艦隊在一段時間裡可說是非常貧弱,所以日軍進攻非常順利。從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12月8日正式進攻登錄馬來西亞,短短半年的時間,接連攻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關島、香港和中南半島大部,取得了西南太平洋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佔領了東南亞386萬平方千米的區域和1.5億的人口,這也是日本擴張的鼎盛時期。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我們喚醒了一個巨人

日軍進攻新加坡示意圖

而這與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的“功勞”密不可分的。

但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迅速將國民經濟轉為戰時經濟,美國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巨大生產力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這一點上,日本是無法比擬的。首先,在一戰中,美國隔岸觀火,大發戰爭財,戰後的歐洲一片廢墟,而美國的經濟力量卻在戰爭中得到極大的增長,世界金融中心也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雖然在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中美國經濟遭到重創,但在羅斯福新政的刺激下,到了1939年二戰爆發時經濟已基本恢復到經濟危機前的水平。反觀日本,在經濟危機期間,國內生產遭到嚴重打擊,階級矛盾激化,軍部只能通過對外擴張轉嫁危機。這也說明日本的經濟實力與美國不是同一層次上的。

雖然在珍珠港事件後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但在美國強大的生產力下,太平洋艦隊很快就又被裝備了起來,最終將日本的聯合艦隊送下來海底。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憑藉著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生產力,不僅為美軍裝備了大量性能先進的戰機、坦克和軍艦等武器,而且也為其同盟國英國、蘇聯和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援助。

在整個二戰期間,主要是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到日本投降,日本共生產了17艘航母、2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63艘驅逐艦和147艘潛艇,而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131艘航母、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55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和203艘潛艇。在飛機方面,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是用改良的“零式”戰鬥機,而在戰爭後期,美軍的B-29遠程轟炸機已投入實戰轟炸日本本土。在鋼鐵和煤炭產量方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裡,日本的煤炭產量是5480萬噸,而美國是58000噸,日本鐵產量是440萬噸,而美國是5500萬噸。

1943年底,實力雄厚的美國已經成為中英蘇等盟國武器裝備的主要提供者,到了1945年,美國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而1945年的日本,聯合艦隊的主要軍艦已葬身海底,戰鬥機也已基本損失殆盡,徹底喪失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國內的各大城市遭到美國轟炸機的轟炸,軍事工業遭到重創,已沒有了生產製造的能力,最後甚至用所謂的“神風特攻隊”自殺式撞向美國的軍艦。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我們喚醒了一個巨人

“密蘇里”號上日本投降儀式

可以說,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優勢和戰爭潛力就逐步顯露出來了,無論是武器裝備、軍工生產能力、科研水平和戰爭動員能力上,美國都是全方位地碾壓日本。這也預示著日本多行不義必自斃,偷襲珍珠港後必定戰敗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