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馬遜和淘寶智慧財產權政策對比(一)

阿里巴巴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系統使我們能夠實時掃描超過1000萬件新上線的商品,我們清晰的瞭解每件商品的屬性,譬如商品商標、價格、地理位置、消費者和賣家消費習慣、消費者反饋。事實上我們每收到品牌商一個產品下架需求時,我們的系統早已經已主動下架了八個。 馬雲

淘寶賣盜版書。我們努力了幾年,毫無效果。雖然作為創業者,對於阿里抱有尊重和理解。但是幾年後,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他們售假,確實是系統性地作惡。

這次,我們決定認真一下。

如果有認識阿里系朋友的人,拜託替我轉告。

這次,我們決定認真一下。

如果一個月內沒有明顯改善,我們會用系統性行動對付系統性作惡。 羅振宇

亞馬遜是美國最大B2C電商網站,淘寶網(天貓)是中國最大的B2C電商網站,兩家網站在打假方面都有那些不同的政策,本文將重點梳理兩家不同知識產權政策,以及該知識產權政策對兩國電子商務的不同影響。(淘寶網和天貓統稱為淘寶)

淘寶知識產權政策

  • 出售假冒商品處罰措施:賣家銷售假冒產品給予三次機會,很多假冒產品上線之後淘寶系統會先行檢測,但到底能檢測出來多少假貨,這個很難說。淘寶對於售假的商家是比較保護,給了三次機會,也就是如果品牌方維權至少要投訴三次才可以幹掉一個淘寶店。淘寶對賣家的保護要比亞馬遜好多了,亞馬遜對於賣假貨的商家是零容忍,直接K掉賬戶,而且資金還會被亞馬遜扣押。
美國亞馬遜和淘寶知識產權政策對比(一)

  • 出售侵權產品的處罰措施:淘寶對銷售侵權產品的商家較為寬容,情節非常嚴重才會查封賬戶和關閉店鋪,但淘寶不會主動調查侵權行為,只有版權方提出投訴淘寶才會處理。銷售侵權產品和仿品之間有的時候界限非常模糊,這造成品牌方維權非常困難。 亞馬遜一般收到投訴後會立即下架有爭議的產品,同時要求商家和版權方自行解決,待爭議解決後才會解封賣家的賬戶。
美國亞馬遜和淘寶知識產權政策對比(一)

總結:淘寶對於假冒偽劣及侵權產品比較寬容,尤其淘寶對銷售侵權產品處罰更加寬鬆,對於版權所有人維權極為不利。淘寶這樣做也有其道理,畢竟中美兩國在知識產權法律和執法環境區別較大,如果淘寶也按照DMCA的標準來處理侵權事宜,想必很多投訴會來自競爭對手的惡意投訴,可能會導致淘寶賣家之間的惡性競爭。但一個奢侈品在淘寶有N多的授權店和旗艦店應該查查吧,畢竟很多品牌壓根就沒有進入中國,更沒有許可經銷商在淘寶網開店銷售。未經授權銷售正品也算侵權行為,更別說可能銷售的是假貨,所以淘寶在奢侈品這塊管理比較亂,很多旗艦店並不是品牌方開的,而是授權店,但到底是真授權還是假授權就不清楚了。淘寶應當加強後期審核,不定期對商家產品進行審核,確保自始至終產品均為正品。

亞馬遜知識產權政策

  • 出售假貨的懲罰:亞馬遜對出售假貨的行為是零容忍,在亞馬遜銷售的產品必須是正品,如果亞馬遜發現賣家銷售假冒產品,無須版權方投訴,亞馬遜會直接下架產品並移除賣家銷售權。銷售權被移出後,賣家可向亞馬遜申訴,亞馬遜一般會要求提交發票,授權書等文件,確保是正品後才可以恢復上架。如果亞馬遜系統沒有發現,只要收到版權方投訴,亞馬遜會在24小時下架產品甚至會封掉帳號,但如果賣家可以申訴。亞馬遜對賣家是零容忍,但因為亞馬遜商家數量過於龐大,售假現象也非常普遍,以至於亞馬遜每年都會面臨很多知名品牌的起訴。
美國亞馬遜和淘寶知識產權政策對比(一)

  • 銷售侵權產品:亞馬遜也不會主動調查侵權產品,直郵收到商標所有人或版權所有人的投訴後才會處理,一般處理方式為下架listing,警告並要求限期刪除,移除銷售權等。移除銷售權是最嚴重,意味著你的賬戶被暫時凍結無法銷售。
美國亞馬遜和淘寶知識產權政策對比(一)

總結:亞馬遜無論對假冒產品還是侵權產品處理都非常嚴格,而且不給任何機會,一次發現立即下架產品,視情況嚴重性會封掉賬戶和扣押賣家的資金,這點比淘寶要嚴格多了。在亞馬遜賣假貨別怕發現,只要被發現沒有例外賬戶肯定會被封掉,然後賣家需要不斷的appeal才可以把錢要回來。亞馬遜對賣家極為不友好,不間斷會審核賣家的資質,審核較為嚴格,除了審核發票,特殊情況會直接聯繫供應商來驗證產品的真偽。

淘寶網和亞馬遜電商生態的不同點

  • 淘寶網更加保護賣家,即使售假,淘寶也不會扣押賣家的資金,而亞馬遜更加保護買家,賣家一次售假或被用戶投訴一次,賣家的賬戶可能就掛了。亞馬遜的懲罰遵循最大壓力原則,作惡的成本極高,而淘寶政策較為寬容,很多賣家會存在僥倖心理。小賣家在淘寶很難存活,亞馬遜中小賣家利潤都還不錯,前提是賬戶不要被K掉。亞馬遜生態更加有利於中小品牌崛起,淘寶更利於大品牌,小賣家已不是淘寶扶持的對象。淘寶流量成本比亞馬遜高,面臨競爭較亞馬遜更加激烈,亞馬遜在美國居於壟斷地位。淘寶外包物流,亞馬遜是自建物流類似京東,淘寶賣家需要自發貨,而亞馬遜賣家可走FBA更加省事。

總結

淘寶對於知識產權保護並沒有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功效,按照馬雲的說法阿里巴巴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系統可以實時掃描超過1000萬件新上線的商品,但是為啥就檢測不出假貨呢?阿里大數據技術越來越成熟,到底是不能檢測出來還是其它原因呢?

賣假貨的都被打走了,那麼也就不需要直通車廣告了,畢竟誰是正品一目瞭然。這裡面涉及到的利益可能遠比想象中的複雜。

亞馬遜的問題在於第三方賣家數量過於龐大,而且美國不像中國有嚴格的發票制度,所以人工審核起來比較慢,總有一些賣家(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可以逃過審核出售假冒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