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億資本上半年布局大農業!

【產業動態】第324期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進步,農工商三大行業跨界發展已經出現了技術和思維上的革命,名人、資本、知識、技術、營銷紛紛進入農業。那麼一陣熱鬧過後,互聯網和房企大佬們搞的農業到底是不了了之,還是終有所成呢?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消息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7316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投資9872億元,投資增長 13.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 6.8%。農業投資遠遠高於其他產業。由此可見,各路資本對農業的偏愛。今天,一起來看看,互聯網和房企大佬究竟是如何佈局農業的?

阿里

阿里作為互聯網企業的大佬,也看準了農業這個大蛋糕,於是開始投資農業產業。

01 AI技術

2018年6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2018雲棲大會·上海峰會上,豬真的“站在了風口上”。當天,阿里雲正式發佈ET農業大腦,首創以 AI (人工智能)技術養豬。阿里雲ET農業大腦目前已應用於四川一家企業,豬場裝上了接入人工智能的攝像頭,識別每一頭豬。據介紹,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每一頭生豬都有自己的檔案,包括品種、體重、進食情況、運動頻次、免疫情況等。這些數據可用於分析行為特徵、料肉比等;同時結合聲學特徵和紅外線測溫技術,可通過豬的體溫、咳嗽、叫聲等判斷其是否患病,預警疫情。除了生豬養殖,據透露,阿里雲ET農業大腦目前還應用於蘋果及甜瓜種植,已具備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週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功能;未來還計劃用於石榴、生菜種植。

02 發力“海水稻”

據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團隊,將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達成合作。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將加入農村淘寶發起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每畝地的產值超過 1000 美元),而農村淘寶也將加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袁米農業科技領銜的中國稻米食味與品質研究院,雙方將在電商脫貧領域展開全面合作。以上是阿里佈局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兩個部分,未來還將繼續發力。

新希望:10萬新型“綠領”

新希望作為傳統農企,其一舉一動在農業領域的影響是巨大的,對行業的認知也比較明確。“我們計劃在 5 年內培養出 10 萬新型‘綠領’。” 3月29日,在“新希望 10 萬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首個基地落戶山東簽約暨新希望六和農牧學院成立揭牌儀式現場,新希望集團常務副總裁李建雄如是說。李建雄說,早在 2017 年 11 月,新希望集團就發動集團內上萬名專家顧問及業務骨幹,制定了10萬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隨後陸續在全國20個區域啟動計劃,並在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區展開了培訓。他表示,下一步,新希望集團將會陸續在華北、華東、西南等地區展開培訓基地建設,通過新希望集團在全國範圍內的 600 餘家子公司進行集中的實地培訓。農業行業缺少專業人才,針對這一空白,新希望出手了。

京東

京東作為電商大亨,對於農村市場這塊“肥肉”,一直都是垂涎三尺。截止到 2016 年底,“京東幫服務店”在全國就已經超過了1700家,覆蓋了全國45萬個行政村,銷售額更是佔到了京東大家電業務的30%。

01 生鮮供應鏈

今年5月28日,京東生鮮正式宣佈,將在上游生產端、渠道流通端、消費零售端全面佈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生鮮供應鏈整合服務能力,提升全產業鏈效率。京東還將啟動京東生鮮農場計劃,為首批5國海外京東生鮮農場授牌,併發布首批“京東生鮮標準”,涉及產品分級和包裝規範兩個大類,這也是首次明確將嚴格執行京東生鮮全產業鏈標準制度,併發布可量化的標準考核指標。

02 無人機農場

今年4月,京東無人機牽頭成立京東智慧農業共同體,京東農場作為共同體落地項目首次亮相。京東宣佈,將與合作企業共建數字化、智慧化農場,對農作物耕種管收全過程實施管控和數據管理。目前,全國首個“京東農場”項目落戶鎮江。同時京東農服 APP(智慧農業類)同日同步上線,京東農業研究院同時首次亮相。結合京東之前在農業領域的動作,京東的農業地圖已經越鋪越大。

03 都市農業

京東集團和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在植物工廠領域展開了都市農業業務合作。京東將涉足蔬菜生產,三菱化學將向其提供植物工廠和栽培技術。目前生產出的蔬菜已供應上海市場。

04 田園綜合體

2018年2月9日,京東集團與江蘇省泗洪縣人民政府共同宣佈啟動“荷花村”項目。京東集團副總裁曲越川表示,京東將攜手泗洪縣人民政府,在陳圩鄉大王村打造一個以荷花為主題,覆蓋種養殖、旅遊、民宿、親子、社區等多個版塊的生態田園綜合體,旨在幫助當地農民增收,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05 跑步雞

2017 年,京東推出“跑步雞”定向扶貧項目,向農戶提供貸款、雞苗和雞的計步裝置。劉強東要求,京東養的跑步雞必須放養,並且每隻雞的腳上都有計步器監督,只有跑夠一百萬步以上京東才會以一百多的超高價格收購。京東通過自身實力把優質農產品打造成一個品牌,靠品牌實現農民的溢價,同時也解決城裡人食品安全的問題。

騰訊

騰訊公司發佈的“互聯網+農業”整體解決方案,面向全國尋找合作伙伴。整個方案由“為村扶貧計劃+社交媒體推廣農技平臺+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針對農特產的旅遊電商騰訊優品”構成。

01 企鵝號三農

企鵝號上線三農頻道,並提出100億元原創激勵和補貼計劃。對於那些堅守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自媒體,騰訊將特別給予全年共計2億元的原創補貼。根據自媒體的原創度、活躍度、互動、獨特度等多緯度評估,全國將有1000~1500個入駐企鵝媒體平臺的自媒體可以分享這2億元。

02 “內容社交+眾籌”扶貧新模式

馬化騰藉助互聯網技術團隊的力量研發出騰訊雲平臺,從而幫助三農企業或者農業工業企業轉型與服務。同時,藉助互聯網工具打通農產品全產業鏈,涉及農產品生產、農產品溯源、農產品電商等方面。利用社交優勢,幫客戶的客戶。騰訊已經擁有 QQ、微信、公眾號、企業號等社交生態產品,億級流量令企業客戶嚮往。騰訊藉助社交工具,服務客戶,還要服務客戶的客戶。

03 轉型

AI

技術除了運用到養殖業中,還在向整個農業領域擴張。4月10日,百度與雷沃重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實現自動駕駛量產為目標,就農機智慧化展開合作,用AI 賦能農機制造,共同解決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難題。根據專家預測,在未來20年至50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而AI大規模應用於農業也將指日可待。比如利用百度圖像技術,可以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態,自動識別並分析農作物狀態,比如提供病蟲害的預警、檢測等;利用知識圖譜技術,能夠把專家的經驗形成專業知識圖譜,進而指導農業的育種、播種等。百度AI技術落地的產物就是大型植物工廠。

聯想

平臺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多年前就開始組建佳沃集團進軍農業。幾年來先後上市了佳沃藍莓、佳沃金豔果獼猴桃,還宣佈進軍葡萄酒產業。在農業產品板塊,聯想投資1000萬美元做網上農資交易平臺雲農場。其生鮮電商平臺“佳沃市集”,於上線當年宣佈盈利。此外,聯想控股與雲農場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而後者是全國第一家網上農資垂直交易平臺。相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雲農場擁有數百家知名農資企業入駐,上千個農資品牌上線,擁有200多家縣級服務中心,市場覆蓋了十幾個省份。

網易

從網易黑豬到河田飛雞

2016年底,網易豬一炮打響。趁著網易考拉“黑色星期五”大促,三頭網易味央黑豬開展了為期三天的1元起拍活動。25日,第一頭豬10萬元成交;26 日,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以16萬元拿下第二頭;27日,一個土豪網友撒下27萬攬下最後一頭。線上渠道試驗後,2017年9月,網易味央宣佈全國的首家超市豬肉專櫃,在杭州一家世紀聯華店開業,這也是網易豬第一次試水線下超市渠道,與全國各地的豬肉們同臺競爭。事實上,養豬並非網易農業的首選。2017年3月,丁磊在直播中透露,選擇養豬之前,也想過種植類、養殖類,比如種藍莓,或者養雞養鴨,但是養豬的市場空間最大。繼味央豬肉之後,王興跟丁磊再次攜手養雞,投入時間、技術和資本,共同投資保護建設長汀縣河田雞國家級保種場,從保種育種開始,創立品牌“長汀河田飛雞”。不同於市場上短時間快速養成的圈養雞,河田飛雞秉承工匠精神飼養,同時嚴控養殖流程,堅持在空氣優質無汙染的長汀山林慢養雛雞,真正做到自然、安全、健康。

海爾

工業互聯網賦能農業

今年,海爾就在山東金鄉與當地合作社建立了1000畝工業化種植示範基地。海爾將工業生產的標準與設備安裝到了農田,通過傳感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指導農業合作社進行標準種植;通過海爾COSMOPlat平臺日日順健康、樂家、樂農及順逛等農村網絡觸點建立流通運銷體系。COSMOPlat平臺依託於平臺上 3.2 億個終端用戶群體,100 多萬個農村網絡觸點,打通從消費到農特產品原產地的誠信、健康、安全、可溯源的通道,使平臺上攸關各方利益最大化。從田間地頭到用戶餐桌,全流程的透明可視是將工業互聯網賦能農業,用全週期、全流程、全生態的差異點,重構農業價值鏈,打造攸關各方的生態平臺。這是海爾COSMOPlat賦能農業的本質。

恆大

佈局高科技農業

4月,恆大高科農業集團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恆大農業將運用全球頂級的高新農業技術、高端農業裝備和現代管理經驗,採用國際最先進的全智能精準環境控制技術,大數據、物聯網和智能機械自動化等,全季節、全天候生產,全過程集約化、標準化、智能化,全方位打造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的高科技農業。4月9日,恆大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恆大計劃未來十年投入

1000 億元,和中國科學院在八大重點領域合作,打造世界領先的前沿科技成果,高科技農業正是其中一個關鍵領域。藉助中科院多年來的研究,恆大高科技農業已經有了相當的技術儲備。此次宣佈整合全球最先進的裝備、技術及管理,有望藉助高科技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成為我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高科技農業跨越進程中的範例。

碧桂園

聯手袁隆平推廣雜交稻

2016年,碧桂園正式推出社區商店“鳳凰優選”,期望透過“鳳凰優選”,在全世界範圍,找到沒有重金屬汙染、沒有農藥殘留、貨真價實的好產品提供給碧桂園業主和更多的消費者。作為碧桂園的重要全資子公司,“鳳凰優選”實際上正是碧桂園全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嫁接起一道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直通的橋樑,為業主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也為農民的增收致富提供助力。6月15日,楊國強在廣東宣佈,碧桂園正式進軍現代農業,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通過發力現代農業機械和種業,將鄉村振興和扶貧結合,引進先進農業高科技人才,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發佈會上透露,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即將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開研資本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動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廣。楊國強和袁隆平,兩個中國“老農”將聯手推動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在楊國強看來:“40年前我是種田的,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這次碧桂園有幸牽手袁隆平團隊,希望能更好踐行民營企業的使命和責任。”據介紹,該研究中心將在長沙和廣州南沙設兩個站,共同把第三代雜交水稻推向第一線,向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推廣。

美好置業

種稻養蝦

據最新報道,近日,上市房地產企業美好置業接連簽署兩個涉農投資協議,計劃共投資 100 億元。7 月 10 日,美好置業發佈公告稱,與湖北洪湖市簽下了 3 年流轉 100 萬畝稻田的協議,總投資額高達 80 億元。而就在一個多月之前,公司剛在湖北監利簽下了 20 億元的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該項目主要是在當地流轉 100 萬畝稻田用於蝦稻共養,涉足農產品深加工領域。這筆投資相當於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 28.28%。簽下兩個農業項目意味著,未來 3 年內平均每年公司需投入約 33 億元資金。這對美好置業來說壓力不小,數據顯示公司 2017 年扣非淨利潤為 6.82 億元。美好置業的“下鄉”堪為大手筆。

華潤置地

都市農業

2017年,華潤置地宣佈正式開始打造自己的田園綜合體,攜手中國農科院下屬企業中環易達發佈了全新農業品牌:耕雨。以智慧農業為內容,通過構築農業消費場景,將農業以一種業態體驗的方式帶入到城市生活中。耕雨品牌從涉及到消費者的各個生活場景出發,以“農業+商業”、“農業+社區”、“農業+產業”三大產品形態為立足點,規劃了“農夫計劃”、“農園計劃”、“田園計劃”三大產品線。此外,華潤置地正式掛牌下設政企結合機構“城市農業研究院”。此舉,正式宣告華潤置地探索“ + X ”的創新產業又邁進一步——進軍都市農業領域。

萬科

農業特色小鎮

2017年,萬科特色小鎮計劃終於浮出水面,首個特色小鎮建設實踐聚焦在農業領域,以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鎮為戰略要地,聯手合作伙伴一起整合各類優勢資源打造特色農業小鎮。萬科表示,在中央明確提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萬科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目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下,以特色小城鎮為主題,著力發展科技園區、創業創新、文化旅遊、醫養教育等特色產業。軍莊鎮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的特色果品京白梨的產地,為此,2017 年 9 月,萬科聯合北京國萬置業有限公司與北京市林業果樹科學研究院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啟動京白梨課題

綠城

農業小鎮

2016年12月,宋衛平宣佈在未來的5-10 年做出5-10個小鎮樣板,主要位於上海、杭州和北京周邊,這樣的小鎮並不只是地產開發,而是把支撐小鎮的基礎農業包含在內。2017年,宋衛平的“理想小鎮”,終於有了第一個樣板農莊。農莊也是宋衛平農業小鎮最小的單元,它們將重新帶來原生態的生產方式,承載起中國人迴歸鄉村的浪潮。農業小鎮詮釋著“大農業觀”:整產業鏈、全綠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強競爭力。通過一個個農莊這樣的“農業綜合體”,不僅激活農村經濟,改善農民居住條件,而且實現農業從一種“身份”向“職業”的轉換。

未來資本入局趨勢

各大巨頭積極佈局農業,對其自身而言是在新領域中的嘗試和開拓,對民眾而言能夠製造出更多的糧食及農產品,都具有重大意義。未來,資本入局農業的趨勢究竟是怎樣的呢?人才方向:政府培育、政企合力培育一直以來國家就比較關注對農業人才的培養,為此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導人才下鄉,提升農業從業者的專業技能和文化水平。未來,在人才培養上,政府必將繼續發力,政企合作模式也將頻繁出現。

資本入局方向:新技術、消費升級

農業本是傳統產業,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新技術。比如AI技術的應用,它的出現將農業帶入了智能化生產階段,符合當前的趨勢。同時,隨著消費升級影響的加深,用戶對農產品的要求有了提高,優質有機的農產品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碧桂園的鳳凰優選就是消費升級的產物

商業模式方向:藉助自身資源,結合自身優勢

商業模式是企業盈利的關鍵。做農業的人都知道,農業不好做,盈利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不借助一些資源,很難獲得成功。能借助哪些資源呢?其實最簡單的就是藉助我們自身的資源,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比如,阿里本身就是互聯網公司,用AI技術養豬就是他們的優勢所在,京東做跑步雞,可以依靠自己的平臺和冷鏈物流出售產品,保障其品質,這也是在藉助自己的優勢做相關項目。所以說,從自身優勢出發佈局農業,建立完善的商業模式,盈利是可以實現的。

產業方向:單一產業鏈、優特農產品、智慧農業

農業是一個很複雜的行業,細分領域也較多,很多人都說做農業要拓展產業鏈,其實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延伸產業鏈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所長去發力某一環節,打造單一產業鏈,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能儘可能的避免風險,確保企業實現盈利。阿里做的是單一產業,並且聚焦的是優特農產品,用智慧農業的模式打造產品品質,助力鄉村振興。

近万亿资本上半年布局大农业!

趨勢方向:國家重點佈局、市場空間大

鄉村振興已成了這兩年國家的重點佈局,資本必然會瞄準國家的政策傾向。除此之外,AI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市場空間可想而知,同時,水稻產業、田園綜合體的市場更是巨大,所以,國家的佈局和市場空間,也將是資本佈局農業的關鍵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包括農業在內的傳統產業的融合一直在進行,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打造食品安全和現代農業品牌,進而通過品牌運作對種植、養殖、加工、物流、營銷等產業鏈各環節進行垂直整合,這方面孕育著巨大的機會。

來源神農島、農業企業家內參

本期推薦

SGDSJAP∣傳播業界領袖聲音

近万亿资本上半年布局大农业!

關注一種是鼓勵,為懂我的人創作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