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葫芦”里寻欢乐——华州友民木偶

华州木偶戏旧称傀儡戏,民间也称“肘葫芦”、“肘娃娃”等。主要分布在华州大明镇和毕家乡,久演不衰。华州木偶戏表演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木偶在表演过程中用录音磁带,一台戏5人即可;一种是木偶在表演过程中用打击乐和文乐器,需要10-15人不等,需要演出的木偶人多达20-30个。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制玩偶,一边演唱。木偶戏的唱腔主要以秦腔、迷胡、碗碗腔为主。表演剧目多以传统剧目为主,如《辕门斩子》、《周仁回府》、《双官诰》、《铡美案》等。

“肘葫芦”里寻欢乐——华州友民木偶

今天我们来到了华州区柳枝镇北拾村,这里有一位曹先生,那么他和木偶戏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华州区柳枝镇北拾村 村民 曹友民

是啥原因开始学上这个木偶戏?那时候的话,在八六年的时候,我自己热爱这戏曲,在别人的班子上唱了唱,然后就自己掏钱置办些,闯出这一条路。

“肘葫芦”里寻欢乐——华州友民木偶

据曹师傅介绍, 1986年建成自己的木偶戏剧团后,给生活经济上带来很大收益,从家里盖房子到平时衣食住行基本都依靠木偶戏表演来提供经济支持。而且在学习木偶戏的过程中也让这个家庭更团结了。

华州区柳枝镇北拾村 村民 曹友民

娃些个,学习了这个戏曲文化也肯进孝道,在我跟前也孝顺,有那戏曲中的文化很好的,你看这里面其中就有个“人生在尘世上,和乐为贵,父的骨母的血价值千金,不葬父不埋母天理难容”所以说这都归结到人道主义,百善孝为先,所以这个,我这个(戏曲)对我家庭和睦,各方面都很好。

曹师傅不仅自己刻苦努力学戏,也带动家人一起学习木偶戏,现在他的老伴儿,儿子,儿媳都会表演几十折子戏。

“肘葫芦”里寻欢乐——华州友民木偶

华州区柳枝镇北拾村 曹师傅外孙女 杨竞择

我以前都不爱唱戏,然后我看见我爷得的那些奖,然后我就想学呢,我就让我爷给我教,我爷平时对我很严,然后我唱的不行,我爷就一点改改我就会了。

木偶戏让曹师傅一家经济有了很大改观,远近村里有个红白喜事都离不开他的表演,在表演的闲暇之余他也给年轻人介绍各个木偶戏的角色,增长年轻人的知识,这在表演中给乡亲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华州区柳枝镇新拾社区 居民 曹英俊

爱热闹,爱唱戏,唱了以后他心里也那个(高兴),表演大家看了以后心里也很高兴,农忙时候大家回来一看心里更高兴。

“肘葫芦”里寻欢乐——华州友民木偶

师傅不仅传承老戏曲,自己也在努力创作,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用了大半年时间编出了《木偶戏传承的风波》、《老两口卖樱桃》等22个剧本,获得了十几个奖项,而这与他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关系。

华州区柳枝镇南关村 打击乐指导师父 王远

曹友民在华州是很有名气,而且很有头脑,三十多年前二十年前把我叫到他家里,专门给他,他儿子儿媳妇培训打击乐,爱学习能学好,而且有,很有毅力,能克服很多困难。

“肘葫芦”里寻欢乐——华州友民木偶

现在73岁高龄的曹师傅组建的木偶戏班规模已经有18人了,最小的成员只有12岁,他在2013年被县里确定为木偶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木偶戏,学习木偶戏。

华州区柳枝镇北拾村 村民 曹友民

反正把这个木偶戏要永久的传承下来,这是我的责任。

木偶戏在曹师傅这里不仅是一种谋生活的方式,这么多年的坚持,也让他对木偶戏的热爱变得更加深刻。

“肘葫芦”里寻欢乐——华州友民木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