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阿喵工作室


颂江陵(张居正) 

内圣外王和外王内圣是儒家提高自己的两条路径,张江陵显然走的是外王内圣的路,明知前方荆棘遍道毅然决然而往,在事业时艰中锻炼精神,于风云际会间澄澈本体。观对江陵正反两面的评价,执反面者多象本人之前一样,未能深谙中华文化内涵所在,乃至于精义处一无所知。 

曾因反对张居正被下令廷杖八十的邹元标几十年后目睹吏治败坏、国运衰颓,再回想万历新政时朝廷的勃勃生机,便深切感到张居正是明朝难得的中兴名臣。他说了如下一段话:"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 

熊十力对张居正这位荆州先贤的评价很高,但他对张的认识也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认为他是优秀的政治家,但晚节不保;第二阶段他也认为张居正使用了不应该由自己使用的权力,有权臣之嫌,但又不肯定。张居正使用这些权力为社稷与老百姓谋了不少福祉;第三阶段熊十力又认为张居正并没有越权行政,因为管理国家的权力,本身就应该属于宰相用的,他只不过做了中国第一人。 

熊十力与友人谈论张居正:“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远见,灼然于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于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怖,卒能扶危定倾,克成本愿者,余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窃叹江陵湮没三百年,非江陵之不幸,实中国之不幸。 

江陵学术宗本在儒,而深于佛,资于道与法,以成一家之学。……以佛家大雄无畏粉碎虚空,荡灭众生无始时来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转成儒家经世精神。自佛法东来,传宣之业莫大于玄奘,而吸收佛式精神,则诸实用,则江陵为盛。”(源自熊十力《与友人论张江陵》) 

1950年,一向不问政治的熊十力写出《与友人论张江陵》一文,批评张居正“恶理学家空疏,遂禁讲学、毁书院”之举与秦始皇之焚书无异,并以此引申说:“学术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种主流,而不可阻遏学术界自由研究、独立创造之风气,否则学术思想界思想锢蔽,而政治社会制度,何由发展日新?江陵身没法毁,可见政改而不兴学校之教,新政终无基也。”他还写信与老友梁漱溟论道,指出辩证法的根底在斗争,而大易之学却是以仁义为常道。 

张居正与好友谈证悟的三封信的摘录与评价: 

(张的信件所述之证得内容很实在,且有前后递进的层次表现。熊氏的解说也很精到。) 

《寄高孝廉元谷》:此行虽勉强涉世,乖其本图。近日静中,悟得心体原是妙明圆净,一毫无染,其有尘劳诸相,皆由是自触。识得此体,则一切可转识为智,无非本觉妙用。故不起净心,不起垢心,不起著心,不起厌心,包罗世界,非物所能碍。恨不得与兄论之。将试不必多作文,但凝神养气。曹孟德临敌,思意安闲。如不欲战,亦可以武喻文。 

评:详上诸书,则知江陵师心而不待求师于外。其从入处虽不背孟子阳明,然只识得心体虚明,犹未彻在。心体未尝不虚明,然含万德、备万理、肇万化,其沛然油然充塞天地者,虚而实,明而不匮,儒者故谓之诚。君子贵思诚,思者,犹云常惺惺。而存之于隐微之地,慎之于息息与天地万物感通之几,达之于事业。合内外,贯动静,莫非诚也。造化之原,吾心之实,唯诚而已。虚明者,诚之照用也。二氏徒保任此虚明,去实相甚远。实相谓本心,亦即目宇宙本体,所谓造化之原是也。儒者不偏向虚明处认识本心,从此实践中体现得来。 

《答罗近溪宛陵尹》:学问既知头脑,须窥实际。欲见实际,非至琐细、至猥俗、至纠纷处,不得稳贴,如火力猛迫,金体乃现。仆颇自恨优游散局,不曾得做外官。今于人情物理,虽妄谓本觉可以照了,然终是纱窗里看花,不如公等只从花中看也。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非意之也,必洞于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分,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学问不透。孔子云:"道不远人。"今之以虚见为默证者,仆不信也。 

评:详此所云,毕竟遵循儒家规范,否则高谈澈悟,终不见实际,不得稳贴也。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辱喻谓比来涉事日深,知虚见空谈之无益,具见丈近精实处。区区所欲献于高明者,下在于此。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倘能含摄寂照之根,融通内外之境,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评:至此所造已深矣。其于《中庸》涵养未发之中、合内外之道与渊泉时出之妙,已有会心也。 

另外,还有对六艺的论述 

在《答胡剑西太史》中曰: 

弟甚杨诚斋《易传》,座中置一帙常玩之。窃以为六经所载,无非格言,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自起居言动之微、至经纶天下之大,无一事不有微权妙用,无一事不可至命穷神,乃其妙即白首不能弹也,即圣人不能尽也,诚得一二,亦可以超世拔俗矣。兄固深于《易》者,暇时更取一观这,脱去训诂之习,独观昭旷之原,独复有得力处也。


新儒哲


嘉靖四年(1525年),张居正出生于荆州府江陵县(今荆州市)的一个秀才家庭。其曾祖父曾梦见白龟托月,于是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白圭”。张居正天资聪颖,有“神童”的称号。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荆州知府李士翱对他十分喜爱,并为他改名为“居正”。

张居正画像

嘉靖十六年(1537年),张居正参加乡试受挫。嘉靖十九年,张居正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自此踏上仕途。嘉靖后期,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属于文学侍从之臣。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上《陈六事疏》,声明自己关于改革时政的意见。经历了激烈的内阁斗争后,最终与高拱并为宰辅,任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和高拱等阁臣对俺答封贡,平息了北方的紧张局势,同时准许广州定期进行贸易。

张居正书法

张居正真正独掌大权并大展拳脚是万历初年。张居正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并且取得了后宫李太后的支持。由于神宗万历帝年幼,一切军政机要均由张居正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在政治方面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核心是“赋税合一,按亩征银”,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税银由官府征收运送,某些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负担。此外,张居正还任用李成梁、戚继光等良将镇守蓟辽,稳固了大明王朝的北部边疆。任命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潘季驯以“束水攻沙”的方法,有效地治理和疏通了黄河。以上种种,都是张居正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成效也是十分巨大明显的,《明神宗实录》记载张居正在位期间“十年内海寓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荆州市张居正故居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在过世前十天,神宗加封为“太师”,为有明一代唯一生前受封此职大臣。但他死后不久就遭到了朝中反对派的清算,万历皇帝也由于长期遭受张居正的严苛管束而加以报复。不可否认的是,张居正的种种举措,使得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广大老百姓也从改革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从这一点来讲,张居正不愧为中国古代一流的政治家。但张居正改革,也是晚明帝国的回光返照,它逐渐腐朽和败落的命运,是一两个治世能臣改变不了的。

张廷玉等:《明史》

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万明:《传统国家近代转型的开端:张居正改革新论》

冯明:《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

回答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个人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抗战金融史。


季我努学社


说到张居正,可以说基本上是正面评价居多,对张居正的夸赞之词更是潮水般喷涌而至。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史料读物,张居正都被评价为是为大明朝续命和拨乱反正的“英雄”人物,张居正之所以热度如此之高,不仅仅是因为他成功的改革,而且还因为他是终明一朝,唯一一个压住了皇帝的内阁首辅,颇有权相之风。那张居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还得一条一条的分析。


伟大的改革

说起中国古代的改革,大家能想到很多,但是最有影响力、对王朝有极大的影响力的有三个,一是商鞅变法,二是王安石变法,三就是张居正改革。对于这三次改革的评价,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他直接改变了秦国的国运。王安石变法是最混蛋的,不仅仅触动了官僚的利益,还与民争利,收刮民财与中央,因此失败的很快。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在其死后中断,但是已经为大明的国库积累了丰厚的白银,这才使得万历可以南征北讨。


关于张居正的改革,简短的来说就是两大要点,第一点是税制改革,这项改革在历史上叫一条鞭法。明初太祖定的税收制度主要是收农民的税(当时商业毁坏严重),农业税的内容每一朝还略有变化,不过基本有三项是不变的,就是人头税、田税和徭役。人头税就是按家里有几口人就收几个人的税。田税是将田地里产出的东西分几成上交政府。徭役就是做苦力,比如修个河堤之类的。总之就是项目繁多,碰上好官明君,老百姓还能过得安生点,要是碰上就跟好大喜功的妖孽,百姓的日子多半也就废了。一般其他王朝官员的工资还说得过去,明朝就是个例外了。官员一穷二白,想过好只能贪,对农民上交的税款(通常是东西)在挑挑捡捡,既不利于国家统治,又不利于百姓安生。这一条鞭法呢,就是集百税于一税,而且统一交银子,这一下一家就交这么多钱,你想贪多是不可能了。当然,张居正自己也不是什么干净人,因此给这些地方官都留了点儿后路,贪不多吧,多少贪点,生活水平是下降了,但好歹也是中产阶级。另一项改革就是考成法。考察官员上班报道情况和个人业绩。大明中期以来,官员惰政,不作为的官员越来越多,地方上交不齐税的开脱说辞也是各种各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居正规定除了官员签到以外,必须按规定交齐税收,除非天灾人祸可以减少10%以外,做不到就罢官,雷厉风行,这下子一改大明官员风气,可以说大明综合国力整体来说是蒸蒸日上了,国库充盈。不过考成法有个bug,就是如果灾害地区灾情严重,90%可能也是重税,而官员为了完成任务,会对原本就损失严重的农民来个二次伤害。自从张居正新政以来,大面上国家有钱了,但是流民人数也增加了。(当然了,流民也不都是坏事,正式流民增多,才给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实在不咋样的人品

说到张居正的人品,可以说,真的不咋地。当然了,作为一个优秀的成功的政治家,人品不好是必然品质。除了他在改革的时候得罪了大明的大量官僚,在之前,也是不当好人。对于政敌高拱,原本已经整倒,而高拱本人也是在无心于朝政,面对人畜无害的失败者,张居正暴露出了政治家凶残的本性-想栽赃杀了高拱,这一下子把官场给炸了,虽然最后没有得逞,但是却给百官们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可怕之人,必引起公愤。在面对父丧的时候,出于儒家官场礼节,必须服丧守孝三年,但迫于改革未完,张居正选择了丁忧。虽然在今天看来这没什么问题,但在重视儒家孝道的古代,这就是引起天下反对的大事。各路言官相继弹劾张首辅,而李太后以皇帝的口吻将此事压住,张居正更是办了这些言官,虽然言官天天逼逼没干过啥好事,但张居正的时代,多少有点大独裁者的感觉。



超标了的“相权”

关于权相,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这种人,除了诸葛亮,中国的权相往往被冠以奸臣的头衔。为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社会,任何威胁了皇权的行为都属于大逆不道。不过从明朝开始,中国取消了丞相制度,不过后来的内阁制弥补了相权上的空缺,作为内阁首辅,往往也会被官员冠以阁老之名,其实就等于是宰相的存在。而张居正,虽然没有丞相之名,却是确确实实的做到了历代权相的地步。由于万历年幼,李太后又信任张居正,因此万历前十年可以说整个大明天下都姓了张。万历的皇权名存实亡,张居正的“相权”熏是滔天。像什么只有皇帝才可以批阅当然东厂奏折和锦衣卫文书也要经过张居正之手。俗话讲,外将不结内臣。而当时大明边境的两大牛人戚继光和李成梁可以说都是张居正的军事支柱,手握皇帝和边军,张居正做到了人臣的巅峰,但也正是这些行为,为他死后遭天下群臣围攻埋下了祸根。



不合格的老师

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其实张居正做的倒真是兢兢业业了。但怎么说呢,皇帝终归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你打打骂骂的,这就是以下犯上、欺君之罪。当然,一般情况下老师训斥学生也是正常不过,负责人嘛,但张老师对万历同学有些过于严厉,往往一句文章背错了就是一顿训斥。非人道的人教育方式给万历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随着万历的成长,这种阴影越来越大,最后转变成了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慢慢的,亲密的师生变成了仇人,出于这个角度,万历废除了一切有关张居正的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皇帝也是人啊,也有七情六欲啊。其实不只万历这样,季汉皇帝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也是,不让祭祀,不给庙号,为啥呢?很简单,你是我老师,又不是我爹,啥都管,一点自由不给,强迫我去追求你都做不到的圣人之道,凭啥啊,我恨你!



总归来说,张居正是个伟人,是个复杂的伟人,对于时代,他是成功的。对于做人,他有点失败。古人如何,后人点到即可,妄加评判,还是不太道义。


火器工坊


读者您好,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点赞和关注以及转发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将持续为你带来优质的回答和文章。

张居正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隐忍的人,心系苍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张扬跋扈、阴狠的人。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毛病的普通人。

1. 才华:

少年即成名,12岁参加童试,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参加乡试其实也很成功,但是年轻时收到过多赞誉而走上歪路,湖广巡抚顾璘刻意让他落榜磨炼他一下,要不然他可能也会像黄观、商辂那样连中三甲。

2. 隐忍:

嘉靖年间,嘉靖只顾修仙练道荒废朝政,严嵩飞扬跋扈,朝堂混乱,所以他有些失望,没有加入夏言和严嵩的内阁首府党派之争。而是对国家由内到外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许正是这些不被重用的苦闷时间,让他的改革蓝图一点点的在心中形成。

3. 抱负和心系苍生:

他告假回家过一段时间,但是在看到繁杂赋税、贪官花样百出的贪污方法使得百姓困苦不堪。心系苍生的执念促使他重返政坛,当他排除万难,坐上首府的位置后,便开始了著名的"万历新政","一条鞭法"使得全国土地从新丈量,赋税清晰,国库充盈,藏财于民。"考成法"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怠慢懈工,朝政上下肃然。同时也是一个工作狂人,十年如一日的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为什么不得善终:

1)张居正因劳瘁而死,由于他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得罪了很多“当官发财”的官员,在他死后,遭到了污蔑和陷害,导致他被抄家,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当地官员为了邀功将其家门围死,导致家属几乎全部饿死的惨剧),同僚也被弹劾弃用。

2)看到这,你以为老张是个完人。那就错了,老张到了生涯后期,身上光环无数,有点飘了,出门居然用三十二抬轿,有点飞扬跋扈。对于对手高拱以及反对他的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招致命,有点阴狠。

3)明神宗是张居正的学生,从小受张居正的影响,对张居正其实很崇拜,但是当明神宗慢慢长大,想释放自己的光辉时,发现这个天下全是老师张居正的光芒,再加上老张政治后期有点飘飘然,皇帝自然不开心,于是慢慢的远离张居正,想撵他下台,其实也不如说是嫉妒和由爱生恨。最终在那些佞臣的帮助下,明神宗最终还是干掉了张居正的势力。一代名臣就此覆灭,但他的政策("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以及他的忧国忧民使得后代对他赞誉有加,流芳百世。


阿喵工作室


褒贬不一:但个人觉得他十分的帅气:明王朝在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可以说已是百病丛生,而且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呢也很给力,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也应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可谓是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政治手腕和魄力十足,如果喜欢他可看看朱东润的张居正,个人觉得还不错,可当他去世后呢,其实也就是明朝的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