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被清算?

哆啦咪噜

梁启超先生称张居正为:“大明三百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治家”。

《明史纪实本末》里称他为“救世宰相”。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先生称他为“智慧的象征”。

在国家危难时,他力挽狂澜。

张居正一上位,就采取雷霆手段改革,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对内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丈量田地、大力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推行一条鞭法,并先后任用了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

他用一身忘死的决心,用不畏人言的铁腕,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游离在官吏、皇室的斗争中,为大明王朝的寿命延缓争取一点时间。

他身前位极人臣,身后即被清算,荣誉尽失,家人被绝食六天饿死十七人,更有自尽、逃跑者不计。

这制度的必然,但也与他行事专断、待人不善、不懂为人臣之道、僭越礼制不顾神宗感受有莫大的关系。

一,万历皇帝不满权威被压制

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可以看出,张居正常常用自己的意志左右万历小皇帝和太后行为。

例如,万历为表孝心,打算给太后装潢宫殿,张居正却认为各官院已经富丽完美,不用再加修饰。

再如,万历皇帝出疹子痊愈以后,太后本打算在宫内设坛拜谢菩萨,也由于张居正的反对而作罢。还有好几次,太后想在秋决前举行大赦,但是张居正坚持以为不可,太后只能被迫放弃自己的意图。

虽然这是铁面无私,值得赞扬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臣子,如此独断专行,如此拂皇室的面子,怎么能不让皇家忌惮与憎恶?

二,改革触及其他人的利益

张居正雷霆手段进行改革,这和得过且过的文官集团产生利益冲突。

张居正的10年新政,其重点在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这一文官制度受各种环境之累,做事缺乏条理。张居正力图振作,要求过于严厉,以至抗拒横生。在他有生之日,他犹可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业也随之付诸流水。——《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有段描述可以佐证,“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他的作威作福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凡是他所不满的人,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内外官员对此人投井下石,以此来讨好首辅。”

而且,很多得罪过张居正的大臣,虽然当时因为张居正的求情免受刑杖。但在几年之后,竟在流放的地方死去,其死情极端可疑。

这种排除异己的行为,也必定会引起反噬。


三,个人作风给了别人反噬的借口

张居正生前毫无俭约的名声,出行乘坐的轿子是32抬的,死后抄没的财物有110台,折价约金银19.58万两,另有良田八万余顷。

他知道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冯宝爱好钱财,就让儿子给他送礼。

个人道德问题,很容易成为被人竖旗用来打倒自己的把柄,而张居正好色、奢侈的作风给了别人借口。


博学书院馆

张居正是彪炳史册的大政治家、改革家,作为明神宗朝的内阁首辅、帝师,他对明后期的政治局势影响巨大。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生前权势熏天的人物,其卒后却受到了清算。分析清算张居正运动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生前的严加管束和冒犯深感不满和厌弃。张居正任首辅期间,同时担任年纪尚小的万历皇帝的老师。据史书记载,张居正在教授万历皇帝时,常严厉训斥小皇帝。以致于万历从小就就怕张居正。最重要的是,张居正的存在,阻碍了万历的亲政,使他无法乾纲独断,树立自己的权威。

二是继任阁臣对张居正及其势力的不满。自首辅制形成后,首辅为了避免地位与权力的旁落,往往对其他阁臣进行严格控制。张居正也不例外。在其任首辅期间,动辄严厉打压其他阁臣,如吕调阳、张四维等。这自然引起张四维等人的忌恨。至张居正卒后,张四维在万历皇帝的支持下接任首辅之位,为巩固其首辅之位,张四维必然要清除张居正的旧势力。

三是部分官员因不满张居正所推行的改革而反对张居正。例如张居正推出的“考成法”规定了政府各部门间层层监督, 对具体事务进行注销、查考,事专责成,使官员不得不勤于政事。 这本利于改变当时政务拖沓推诿、政令难以真正实行的弊病,但却为那些习惯于因循姑息、苟安于位的官员所深感不满。又如张居正对驿传制度的改革,严格规定了非公事不许使用驿传,官员的升迁、改调等亦不许使用,堵住了很多官员享受特权的方便之门。这些都引发了被触动利益的官员群体的反对。

四是张居正任首辅时期,对反对官员的不当处理,引发了很多官员对张居正及其势力的不满。张居正在位时,在处理反对官员上,有存在过火行为。贬谪、廷杖、下狱,甚至迫害致死的都有。这势必激起反对官员们的集体反对。


与书居

有很多原因吧,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轻的万历皇帝在政治上不够成熟。


公元1582年,执掌大权十年之久的帝国首辅张居正去世,年仅19岁的万历皇帝亲政(1573年出生)。还不到20岁万历皇帝,如果按照今天的情况大概是大二的学生,那个时候已经是执掌天下万方的“万岁爷”了,年轻的皇帝野心勃勃,决定要当一个远超汉武帝、唐太宗的皇帝,为此,他愿意不辞劳苦、努力履行一个皇帝的职责。


但他此时他还远远没有体会到政治的复杂,一个勤奋努力的皇帝不见得就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恐怕在万年皇帝心中,政治还是以好人和坏人来划界的、是黑白分明、非黑即白的。此前万历对张居正的印象大概是:好人,但有瑕疵;而张居正的政敌从各种方面攻击张居正,包括他的跋扈、他的私德、他的贪腐等等,最终成功扭转了张居正在年轻皇帝心中的印象,让万历皇帝把张居正当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连带着也废黜了张居正的各项政策。

万历皇帝像。万历皇帝很有当一个好皇帝的志向,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可惜没有足够的毅力,遇到挫折的时候选择了退缩。

在中国历史上,改革者历来很难有好下场,而成熟的继承者往往只是把清算的矛头对准改革者本人,而非改革者的政策。比如秦惠文王清算商鞅的时候,并没有抛弃商鞅的政策,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清算前朝的改革者,既能打击改革者因为改革而获得的权力、部下和盟友,又能争取利益被损坏的既得利益集团,还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也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处。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至于改革者的对与错,其实无关紧要,因为在大部分政治斗争中,都是成王败寇,很难区分对与错。

张居正像。张居正的才干、抱负、政策与遭遇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关注的一个热点。

不过显然万历皇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等到万历经过的事情多了,发觉当初揭发、反对、攻击张居正的大臣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忠臣的时候,他就已经有所后悔了。等到为了立太子一事大臣群起发难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所有的大臣都有自己的私心,没有谁是纯粹的、忠诚的时候,他就开始罢工、不理朝政了。而且这一不理朝政就是几十年,最终导致明帝国无可挽救地衰败下去。


象眼观天下

张居正,称救时宰相,是他的存在给大明狠狠下了一剂猛药,颇有一副大明中兴的盛貌。



但是张居正身死两年不到,万历皇帝竟然发疯一般清算对付张居正一族,可谓震彻华夏。大明王朝也在六十年后轰然倒塌,因此让很多人对万历清算张居正十分感兴趣,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心态让万历如此疯狂。

其实我们从万历和张居正的生活轨迹可以一窥原因,大概可以得出以下原因,

那就是张居正掌权日久。

是的,你们没看错。说再多也抵不过一个原因,就是争权夺利。

张居正在隆庆六年通过排挤高拱成功进阶为首辅执宰天下,一直到万历十年。十年间,华夏神器,家国权柄全在张居正手里攥得紧紧的。

虽然张居正不是宰相,但是明朝后期的首辅已经跟宰相无异,更别说内相冯保还是张居正的铁杆盟友,两人联手,万历前十年难寻敌手。



而万历这边,年幼继位,从小就被张居正严格对待。据史载,万历和李太后都对万历十分严格,每日学习的东西都要照常背出不然就是张居正大声呵斥,或者李太后的惩罚。

将心比心,我们上学的时候稍微不认真被老师惩罚,通报家长后回家还要罚,你恨不恨老师?由此可见,这也有可能是一场得意学生对老师的翻车现场啊,就是万历的报复有些疯狂了。

啊哈,扯远了,不过这个肯定有影响到万历。而且还记载过一件事,那就是万历有次私会宫女,被李太后威胁要撤换皇帝,最后给出一个解决办法:还得看张居正的意见。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皇帝的逆鳞是什么?那就是皇位皇权啊!



张居正能威胁皇权,想必经历这一场,万历一定对张居正如鲠在喉。想想汉宣帝与霍光同乘汗流浃背,我想万历再不读书也会多看几遍霍光传吧。

而后几年,万历还想给自己老丈人封爵,亲戚也要封,而且还是僭越要立世袭。

这个操作违规了,张居正不同意,万历皇后在耳边吹吹风,估计万历也是有火难放,他打不过张居正啊!

所以万历只能一直夹着尾巴做人,表面上一切听从调度,可是暗地里还是派了人去监视张居正。张诚就是一个。



张诚可不是个好人,但他是聪明人,他知道万历要什么,于是挑着坏话说张居正,还骗万历张居正贪污了不少钱财,比万历本人还有钱。

这可不得了了。做总经理的比董事长有钱,搁谁谁不爽啊!

而且张居正改革触动了权贵的利益。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还能弹压下来,张居正死后那就是别人的世界了。

而且张居正虽死,但是改革影响还在,一直在挑衅当权权贵。万历和权贵想要做些什么扔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嫉妒,忌恨的心理下,一个打破一切的想法慢慢在万历心中形成了。那就是否定张居正,否定了张居正,张居正所留下的一切都可以推翻重建。

可惜万历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否定了张居正,他和他的团队又不能搞得比张居正好,因此大明仿佛患上了重癌。

接下来只能等病发身亡了。


至秦子

中国古代的改革鲜有成功,而改革者更是鲜有善终的,张居正的明朝改革已经算比较成功的,出现了明朝的中兴之兆,但他死后依然难逃清算,这是为什么呢?

改革的本质就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必然要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张居正的改革也不例外,“一条鞭法”、“考成法”等损害了一部人的利益,必然遭到这些顽固势力的反扑,这就有了在张居正死后,这些人们立马弹劾张居正,要清算他。

这些反对派的反扑不要紧,要命的是万历皇帝想要搞他,并且以此立威,加强皇权。几千年来,军权和相权的斗争一直都存在,在张居正在位的时候,相权太大,严重威胁了皇权,小皇帝万历被张居正压得死死的,早就不满张居正的盛气凌人,于是在张居正死后,万历要清算万历以此立威,加强自己的皇权,张居正死后成为万历杀鸡儆猴的工具,张居正死后的清算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张居正一心改革,怎奈得身后还被清算,这样的朝廷不灭亡,才怪了!


密探零零发

历史上对张居正的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我自己代表不了历史,只说说我对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被清算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1. 神宗皇帝对他不满,朱翊钧(明神宗)登基后,年纪比较小,不能亲政,首辅张居正处理朝廷之事,大小事务均一一办理妥当,随着小皇帝年纪渐渐长大,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也随之产生,以至于开始滋生一股仇恨,再加上张居正患有另外一个身份——帝师,就是皇帝的老师,这位老师对神宗是非常的严格,神宗越来越反感,这种不满日益积累,仇恨也与日俱增。但在当时有皇后站台,神宗就算不满也只能忍了。
  2. 万历新政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新政不仅得罪了大量皇亲贵族和官僚地主,而且朝野中的大臣也被他得罪遍了。大权在握使得他没有考虑太多,看到当时国内的情况,直接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对于打击地主豪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着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是在当时张居正活着的的时候这些政敌扳不倒他。但是死后就不一样了,这些人群起而攻之,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刻,是落井下石的时候了,有冤的喊冤,有仇的报仇,跟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斗争,没有风险,况且还有机会博得功名。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清算了。

蜀山王二小

其实张居正被死后清算,很正常,因为张居正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说到底张居正是臣,在家天下的古代,毕竟皇帝才是最高统治者,张居正仗着有皇太后的信任,老做皇帝的主,你活着,大权在握,执掌朝政多年,加上太后压着,没办法,死了还不出出气。尤其是,一些大臣老跟皇帝说,张居正在的话会怎么怎么样,拿个死的人还想压他。

这时候,一些看明白皇帝心意的人,站出来了,为了讨皇帝欢心,大肆批评张居正,数落他的罪行。实话说,张居正为了改革,弄权和排除异己都是肯定的,没少得罪人,这时候还不落井下石。

还有个例子,和张居正很像,就是清初的睿亲王多尔衮,从扶持福临登基,到死后先加谥再掘坟,经历何其相似。


天佑光明

权臣死亡之后,誰能逃脱清算?

所以曹操就想做周文王。


张勇達州

自古权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除了诸葛亮就数张居正结局最好了。有传言张居正跟万历妈关系不清不楚加上从小对万历管的太严已经逾越了一般臣子与皇帝的等级礼制。再加上身边太监与当初受到打压的大臣的挑唆万历能不急眼么?


晶之星

因为他做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压制了万历十年时间!

这十年时间,刚好是万历从十岁到二十岁,正是最为叛逆的时间。

所以,万历在掌权后,对于死去的张居正开始清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