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無法自行「癒合」聽力損失的「傷口」

賦予我們聽力的毛細胞和神經細胞只在胚胎髮育期生成。一旦受損或者失去就無法再生。毛細胞頂部纖毛的彎曲或偏轉是對聲波振動刺激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是將機械能轉變為生物電,引起毛細胞興奮的開始。毛細胞損傷是出現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毛細胞受外界刺激出現損傷後,其不能自發產生新的毛細胞,從而使人耳無法自覺修復聽力損失。不可逆的聽力損失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解決?1、癒合損傷性毛細胞 數十年後才能實現的目標醫學院的研究者試圖通過生長因子進行體外聽毛細胞培養,希望通過這個方法來恢復聽力,但這項工作將會在十年或更久才會有實質性進展。目前我們還沒有恢復永久性聽力損失的療法。2、儘快選配助聽器 進行有效聲干預體外培養毛細胞的方法並未得到臨床驗證,目前針對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而言,佩戴助聽器是一項有效的解決方案。當聽力損失患者被診斷為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時,應儘早佩戴助聽器,避免大腦在長期不接觸聲音的情況下,逐漸對語言產生不適感,造成聽力損失逐漸加重,影響交流。哺乳類動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不同於非哺乳類動物,內耳中的毛細胞無法自行修復,從而造成不可逆的聽力下降。人耳無法自行“癒合”聽力損失的“傷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