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一个大写的BUG

很多人说,现在是共享的时代,因为共享已经被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自行车、雨伞、充电宝甚至汽车都为我们带来出其不意的共享。共享,由于使用成本低,易还易借的特点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但在这,我先得纠正一个概念,目前所谓的共享是大家能通过同样的手段和方式共同使用这个产品,充其量只能叫廉价租赁,因为产品所有权主体属于某一个公司的,大家都是向该公司租赁并使用产品而已。而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是,产品的所有权主体是自己,并通过有偿或无偿方式给予第三方使用,所以两者是有差异的。


共享汽车,一个大写的BUG

从小物品到大汽车,大家都希望用较低成本来使用到相应的产品,正是解决了用户这个痛点,所以共享这个概念被越炒越火。从摩拜开始,到020、小蓝等等,共享单车一直成为城中热话,实际上他们的出现虽方便了大家日常出行,但同时也暴露了乱停乱放、被恶意破坏等等社会问题,当然市场会决定一切,先不予以致评。汽车作为新兴的共享产品,很多人都非常期待,毕竟有车一族的生活的确比较爽,但凡事都有双面性,有利则有弊。

共享汽车,一个大写的BUG

共享汽车目前在国内较火的是TOGO(途歌)、GOfun等品牌,综合算起来的使用成本平均折合计算后约为20元/时,其中并不包括相关的押金、保险等预支成本,所以真实使用起来,成本其实并不算低。有媒体曾经体验过,如果使用一台车24小时的话,费用达到了惊人的466元,这个堪比主流车辆租赁公司的价格了。平台可使用的车型也相对较多,包括宝马、奥迪、SMART等热门车型外,还有部分纯电车型,当然也会因车型的差异价格也会有相应的调整。但相比起拥有真正的奥迪宝马,使用成本则低廉了很多,对于有临时需求的用户来说的确方便。

共享汽车,一个大写的BUG

共享汽车,便捷性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共享单车可以做到某些固定区域内可以随意停放,尤其公交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枢纽的位置均设有特定区域,但共享汽车却不行,毕竟不可以随意停放。所以,监管到位的共享汽车平台,会对取车和还车划出固定的区域,并要求用户自觉遵守,如果用户停放在非指定区域会增加相应的使用成本,这点硬伤来说是避免不了的。但在真实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始发点离取车点还是有相应的距离的,所以很多用户也会因此而放弃选择。

共享汽车,一个大写的BUG

再者,目前开通的城市并不算太多,估计是处于试点的考虑,都集中在国内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而且规范在市中心城区。这些地区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相对发达,而且停车位也很紧张,所以对于在市内使用的用户来说,暂时都是出于好奇心理进行尝试的居多。真正在城区需要使用到汽车出行的,大部分都是去公共交通工具不太方便的地区为主,如郊外甚至跨市等等,但目前平台是限制这样的行为,可能因为网点布局不够多的考虑,下一阶段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有共享车,汽车销量就会减少吗?

就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共享车对汽车销量暂时还不会存在什么冲击,因为拥有车和租赁车毕竟是有区别的。很多人把私家车当成是第二个家,会放置很多私人用品,同时还会为车辆进行精心的打扮,这点上是共享汽车所无法实现的。同时,在使用便捷性上,私家车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响应;,共享汽车也是做不到的。

共享汽车,一个大写的BUG

现代人解决出行的方式太多选择了,除了公共交通以外,还有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滴滴用车,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车辆使用,并不需要专门找一个共享汽车。同时,还不必为使用共享汽车而垫付相应的押金,使用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共享汽车的路在何方?

每个新的产品都需要长期的市场验证才能说明其好与不好,但这个判断其实没有准则的,因为每个人的真实使用需求都是不同的。共享汽车从产品体验上,便捷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布点够多,车辆数量和种类够丰富,选择的人也可能会越多。

共享汽车,也将会是汽车主机厂商进行品牌宣传的一个途径。现在买车很多人会选择观看媒体测评、甚至到经销商进行试驾,但是都是属于浅度了解的过程,但如果可以通过租赁或者免费体验较长时间,真正情景化融入生活,或许会对产品有更深入的体会,甚至进行了销售转化。滴滴租车之前就推出过类似品牌试驾的产品,让某些品牌厂商提供相应车辆,消费者只需支付较低的用车成本就可以体验到车辆的各方面性能,从营销效果上来说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共享汽车,一个大写的BUG

低碳环保是政府对经济发展倡导的主旋律,纯电车型的共享平台在全国已经是遍地开花,单纯从使用的环保性来说,绝对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监控和管理也要确保到位,否则会沦为到处被破坏的共享产品。作为辅助性的交通工具,共享汽车的出现为交通出行提供了多一种的选择,但平台扩张切记盲目跟风。政府也应对应时代变化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作为准则制约供求双方,这样既保障了商家利益,也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作出一份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