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五大名嘴!诸葛亮只能排第二

第五位:曹植出口成诗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五大名嘴!诸葛亮只能排第二

建安七子当中,曹植素来以才思敏捷而闻名于世。曾经写过著名的《铜雀台赋》,他的才华,让曹操都赞叹不已。即使在面对亲生兄弟的生死相逼之下,他的才华,让人感到佩服,但又让人觉得惋惜。

曹丕继位以后,日日夜夜都在想如何除掉这位曾经和自己争夺继承人位置的对手,终于有一天曹丕找到了机会,命令曹植必须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出来,那么就得死。

这样的骨肉相残,让曹植在万般悲痛的心情下作出了这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听完曹植的诗以后,曹丕自己也感到了羞愧,于是曹植得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可即使这样,曹植依旧是英年早逝,终于在公元232年郁郁而死。年仅四十岁。

第四位:周瑜献计孙权破曹操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五大名嘴!诸葛亮只能排第二

周瑜的是东吴的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中,他短短几句话,就让孙权下定决心和曹操决一死战!尽管当时的孙权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当前形势。

要是不抗曹自己就“位不过封候,车不过一乘”。但曹操太强,能打赢吗?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想起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于是周瑜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

且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

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

第三位: 郭奉孝十胜十败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五大名嘴!诸葛亮只能排第二

郭嘉,一个语惊四座的神人。在袁绍和曹操争夺北方的时候,众人皆不看好曹操,唯有郭嘉,眼光独到,一针见血地分析出了曹操最后能够雄霸北方的原因。

郭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谋略却是超人的,即使死前还遗计定辽东。

曹操赤壁败后也痛哭郭嘉早亡。

他的“十胜十败”,被列为他一生中最经典的话,主要内容为:”曹操挟天子令诸侯,道胜。曹操打击豪强,袁绍重敛于民,义胜。曹操容陈林,袁绍不容田丰,度胜。曹操乱世奸雄,袁绍外宽内嫉,谋胜。曹操气度宽宏,袁绍凤毛鸡胆,德胜。曹操屯田养民,袁绍连年征伐,仁胜。曹操虚心纳谏,袁绍忠言逆耳,明胜。曹操身正令行,袁绍号令不齐,文胜。曹操用兵如神,袁绍临机无断,武胜。“

第二位:诸葛亮隆中对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五大名嘴!诸葛亮只能排第二

三国第一谋士,智慧的象征,诸葛亮。一生的演说和雄辩无数。著名的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包括出师表等等。他的口才令世人所佩服。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从来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的人,看到这段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对!那叫绝处逢生,柳岸花明。每一个看过三国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那就是当诸葛亮去世以后,《三国演义》这本书所讲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他最初出场的一段对白就是和刘备在自己家的隆中对,这是三国局面的奠基之作,是蜀汉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国策,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国百年的局面就是在这次演说中形成的。

他曾说过:“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诸葛亮地智慧可谓是让人难以企及的。

第一位:普净法语度关羽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五大名嘴!诸葛亮只能排第二

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好一个大彻大悟的法师!想那关羽英雄一生,今日在无边佛法面前也只有低头!

普净区区两句话,没有雄辩滔滔,没有天花乱坠。只是这么两句话!就使关公的英魂顿悟!所谓“法不可法,道不可道”,所有语言都是无力的!只能说普净的法语道破了人生的本质!

无论周瑜分析的多么全面,也挡不住英年早逝。无论郭嘉说得多么透彻,也不能避免日后曹氏遭遇汉家覆辙。也无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千古名对,你还是摆脱不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的命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欢迎读者朋友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