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3月21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品牌日标识和2018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信息。

1

品牌日标识以“品”为核,以鼎为形

2017年4月,国务院将每年5月10日批准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今年5月10日,我国将迎来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并举办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为树立中国品牌日形象,提高中国品牌日认知度,彰显品牌发展主题,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品牌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各部门,面向全社会征集中国品牌日标识设计方案。

过去一年,共征集近500幅设计作品。经过部门和专家联合评审、专家组优化设计、正式征求部门意见后,正式确定了中国品牌日标识,并登记备案为官方标志———整体为一由篆书“品”字为核心的三足圆鼎形中国印。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中国品牌日官方标识

“品”字一方面体现中国品牌日的“品牌”核心理念,昭示开启品牌发展新时代;另一方面蕴含“品级、品质、品位”之意,象征品牌引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立国重器、庆典礼器、地位象征。以鼎作为中国品牌日标识符号要素,象征品牌发展是兴国之策、富国之道、强国之法,彰显中国品牌声誉大名鼎鼎,中国品牌承诺一言九鼎,中国品牌发展迈向鼎盛之时。

“印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易货的凭证、信誉的标记、权力的象征。以印章作为中国品牌日标识符号要素,体现了中国品牌重信守诺,象征着中国品牌发展的国家意志。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上海市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为中国品牌日造型揭幕

中国品牌日标识的诞生,凝聚了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智慧,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品牌”的核心理念。

2

《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从“三个转变”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再到“中国品牌日”的设立,可以说品牌理念已经取得最大共识。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定义了中国品牌意识的集体觉醒,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路漫长而无界,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这不是一场狂欢,而是一次关于品牌的远行。

▼▼▼

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

为贯彻品牌强国战略,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从“中国品牌日”设立至今,《大国品牌》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2017年底,大国品牌年度峰会邀请近百位品牌专家学者和众多知名企业家,围绕

“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主题,就消费升级、主流媒体价值、品牌国际化等热点议题开展对话交流,从政策、产业、品牌、学术、传媒等角度,交流、解读中国品牌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创新源泉。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大国品牌彰显大国风范

央视《大国品牌》美好起航八个多月以来,数十家各行业顶尖企业加盟,从此《大国品牌》与合作企业共同肩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自觉奔赴全球市场接受更高挑战,担当起大国品牌的责任与使命,挺起“中国造”的脊梁。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对于中国品牌将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央视《大国品牌》作为中国高端品牌传播新平台,为了更好的展现中国品牌发展成就,落实央视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要求,将隆重推出以《致敬新时代》为核心主题的形象片,对包括来自中国中车、摩拜单车、安踏体育、格兰仕、东鹏等企业的中国卓越企业家进行深度专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品牌面貌,打造企业国家品牌形象,展示代表中国崛起的品牌群像。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部分拍摄花絮

2018年,《大国品牌》还将围绕“中国品牌日”推出不同主题的专题片、品牌盛典、品牌价值评估榜单等一系列行动,持续以强大的传播覆盖力、资源开发力、平台整合力和品牌影响力,服务于企业和品牌,共赢美好未来!

▼▼▼

新时代,大国品牌在崛起。

它的铸就,需要企业家集体发力,我们相信,以国家之力、企业家之诚,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将诞生出众多代表中国形象、体现中国精神、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推动这个伟大的国家,再次赢得世界的尊重。

《大国品牌》也将继续传播成功品牌经验,助推成长品牌发展,以坚实的行动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助力品牌强国梦实现。

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大国品牌》以行动致敬新时代

延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