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如何提升服務「三大攻堅戰」水平?「四個精準」了解一下!

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提升精準服務“三大攻堅戰”水平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检察机关如何提升服务“三大攻坚战”水平?“四个精准”了解一下!

6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強化檢察服務保障,助力‘三大攻堅戰’”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通報檢察機關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的有關情況。程丁 攝

今天,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強化檢察服務保障 助力‘三大攻堅戰’”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最高檢副檢察長童建明,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松苗,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检察机关如何提升服务“三大攻坚战”水平?“四个精准”了解一下!

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萬春

記者: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檢察機關有何部署舉措?在辦案工作中需要堅持哪些法律原則和法律底線?

萬春:近年來檢察機關把打擊金融犯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檢察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內容,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堅持以辦案為中心,加大金融案件辦案力度,嚴肅查辦互聯網金融、證券期貨、銀行保險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金融犯罪案件,加強對新型疑難案件、跨區域涉眾型案件的研究和指導,及時制定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

二是加快推進專業化建設,通過設立專門機構、專門辦案組織集中辦理涉金融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北京、上海三級檢察機關都設立了金融辦案部門,加大金融檢察專門人才培訓力度,切實提高辦案專業化水平。

三是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的辦案協作

,建立健全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的制度機制,積極尋求金融監管部門對檢察辦案工作的專業支持,建立經常性聯絡機制,共同應對防控金融風險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四是加強對金融案件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有針對性地運用典型案例,指導各地正確適用法律,向金融監管部門提出防控金融風險的檢察建議,教育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和有效防範投資風險。

在辦案工作中我們需要堅持的法律原則和底線包括:

一是堅持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則,嚴格依法辦理金融犯罪案件,正確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二是堅持實質判斷的基本方法,深入分析各類新型金融活動的本質特徵,正確區分金融創新與金融犯罪,在懲治犯罪的同時依法保護創新發展。

三是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涉案人員注意區別對待、分類處理

,綜合運用刑事追訴和非刑事手段處置和化解風險,合理把握打擊範圍,做到打擊少數、教育挽救大多數。

四是堅持司法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特別是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貫穿檢察辦案工作始終,同步做好釋法說理、風險防控、追贓挽損等工作,最大限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記者:精準脫貧攻堅戰過程中,哪些環節容易出現問題?檢察機關應該如何應對?

萬春:結合檢察機關辦案和定點扶貧工作看,我們認為目前在精準脫貧攻堅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是在扶貧資金使用上,涉及部門和環節多,由於資金數量大、涉及部門和環節多,容易存在資金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以及扶貧資金信息透明度不高、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監管缺位等問題。

對此,我們一是要依法嚴厲打擊涉扶貧資金職務犯罪。

配合紀檢監察機關,繼續保持懲處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高壓態勢,加大對虛報冒領、套取侵吞、截留私分扶貧資金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特別是依法懲處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蠅貪、蟻貪等微腐敗犯罪,確保形成震懾,將壓力傳導到基層。

二是要依法嚴懲涉扶貧資金的其他各類犯罪。嚴厲打擊擠佔挪用、盜竊詐騙扶貧資金的犯罪,嚴厲打擊銷售偽劣產品、銷售偽劣農藥、獸藥、化肥、種子和尋釁滋事等刑事犯罪,以及村霸等黑惡勢力犯罪及其背後的保護傘,對涉扶貧資金的案件,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加快辦案進度,及時處理發還涉案款物,確保扶貧資金及時落地落實,發揮效用。

三是要督促加強對扶貧資金的監督管理。各級檢察機關要切實發揮法律監督機關的職能作用,積極主動開展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充分運用檢察建議等方式,來促使有關方面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各層次、各環節的管理監督,督促行政機關全面正確履行好職責,推動堵塞漏洞、完善機制,促進陽光扶貧。

四是要推動提升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政策解讀、以案釋法,推動扶貧資金項目內容、使用情況等重要信息的公開,便於群眾參與監督,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另一方面是在定點扶貧具體工作中,還存在脫貧攻堅工作不精準、貧困群眾缺乏內生動力以及扶貧領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問題。

對此,我們一是要求各級檢察機關提高扶貧攻堅的精準度。積極協助地方黨委政府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握精準要義,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切實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二是要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協助地方黨委政府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克服等、靠、要思想,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

三是要認真解決扶貧領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現象。今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各級檢察機關要立足檢察職能,協助地方黨委政府認真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認真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懲治和防範扶貧領域的腐敗行為。

检察机关如何提升服务“三大攻坚战”水平?“四个精准”了解一下!

最高檢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 王松苗

記者:在懲治汙染環境行為方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自試點到入法,一直髮揮著其他手段難以起到的作用。未來,最高檢在這方面有何新部署?

王松苗:近年來,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嚴懲嚴重犯罪,不但加大對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同時健全完善生態制度體系,堅決打好汙染環境攻堅戰。在懲治汙染環境違法行為方面,檢察公益訴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一方面,檢察公益訴訟實現了懲治汙染環境行為責任形態的全覆蓋。實踐中,有的汙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利潤高、違法成本低,即使追究刑事責任,也是刑期短、罰金少,遠遠不足以彌補違法行為給環境造成的損害。通過檢察公益訴訟,提高了違法者的違法成本,不僅要求違法行為人損害賠償,更強調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

另一方面,檢察公益訴訟進一步完善了公共利益的司法保護體系。通過民事公益訴前程序,督促相關社會組織提起訴訟,發揮社會組織保護公益的積極作用。通過行政公益訴前程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主動糾正違法行政行為,依法履行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定職責。2017年7月公益訴訟入法以來,行政機關主動整改的比例進一步提高。通過檢察公益訴訟,形成了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合理保護公共利益的制度體系。

2018年3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並細化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具體程序,為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辦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提供了統一的規範依據。

黨中央和中央有關部門對公益訴訟工作高度重視,要求檢察機關採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公益訴訟工作。下一步,檢察機關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總書記“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負著重要責任”的囑託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有效助力“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圍繞中心,主動作為,努力贏得黨委政府領導支持。積極向黨委、人大彙報檢察公益訴訟重大工作部署和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重點案件辦理情況,積極與人民法院、行政機關溝通協調,贏得理解和支持,努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二是突出重點,加大力度,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檢察機關將聚焦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大氣汙染治理、水汙染治理、土壤汙染治理等領域,以重點江河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固體廢物汙染等環境治理中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為切入點,進一步加大辦案力度,全力助推美麗中國建設。

三是加強指導,注重實效,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作用。最高檢和各省級檢察院要充分發揮一體化辦案機制作用,以掛牌督辦、實地督辦、開展專項監督活動等方式,加強對下指導督促,發揮辦案引領作用。

四是密切溝通,建立機制,形成汙染防治合力。積極加強與生態環保、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聯席會議和信息共享機制,共同出臺規範性文件,形成檢察機關與環保督察、國土督察合力,協同推進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有效保護。

检察机关如何提升服务“三大攻坚战”水平?“四个精准”了解一下!

最高檢副檢察長 童建明

記者:下一步,檢察機關將如何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提升精準服務“三大攻堅戰”的水平,確保相關案件的辦案質量?

童建明:如何提升精準服務“三大攻堅戰”的水平,主要是四句話:

一是打擊犯罪要精準。要準確領會和把握黨中央關於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指示精神,明確打擊的重點領域和重點行為,準確運用法律武器懲治犯罪。對於法律有明確規定的犯罪行為,要依法嚴肅追究刑事責任;對於新型危害社會的行為,要善於運用法律智慧進行分析,符合法律規定犯罪構成實質要件的,依法堅決打擊;不構成犯罪的,建議相關部門通過行政手段予以規制。

二是法律適用要精準。嚴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原則,在事實認定、證據審核、法律適用方面嚴格把關。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審前階段的引導偵查、證據把關作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要按照法律規定加強調查取證,準確適用歸責原則,依法履行訴前程序和提起訴訟,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三是政策把握要精準。注重研究相關領域違法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創新發展中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金融創新與金融犯罪、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個人犯罪與企業違規以及單位犯罪等的界限,努力做到既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又依法保障改革創新,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和企業的合法權益。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對涉案人員較多的犯罪,堅持區分對待的原則,打擊少數,教育挽救大多數。比如,對於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的組織者、核心成員、骨幹,造成扶貧資金重大損失、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國家公職人員,實施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主要獲利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法從嚴從重打擊;對於在犯罪過程中作用較小、認罪認罰、主動退贓退賠、自願修復生態的涉案人員,依法當寬則寬,做到罰當其罪、罪責刑相適應,爭取案件辦理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四是業務指導要精準。最高檢將積極與國家金融、扶貧、環保等主管部門加強協調,會同這些部門就解決三大領域突出問題、合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制定出臺具體指導性意見,並適時制定相關司法解釋,為檢察機關辦理相關案件和形成執法司法合力提供指導。檢察機關將通過以上這些措施提升檢察機關服務“三大攻堅戰”的水平,同時努力使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