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線下,消費金融擔當了什麼角色?

若今日談起"消費金融"四個字,最先浮現的是螞蟻金服的微貸,還是京東白條?

但若拿他們來為"消費金融"代言卻又並不完整。

重回線下,消費金融擔當了什麼角色?

在正確的一種定義上,國內的消費金融還處於狹義發展階段:在國內獲得消費金融牌照且可放貸、可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及代理銷售消費保險產品的"消費金融公司"屈指可數,且價值不菲。

首先09年7月,銀監會頒佈《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09年第3號),對消費金融公司的發起人資格明確限定為金融機構,且要求發起人具有5年以上消費金融領域的從業經驗,最近1年年末總資產不低於600億元人民幣。

13年底,銀監會對《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 進行了修訂,從只准金融機構經營過渡到允許非金融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但有條件限制: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0億元人民幣,且主營業務為適合提供消費貸款的產品。

重回線下,消費金融擔當了什麼角色?

時至2014年1月1日,已實施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對出資人條件定製如下:

金融機構作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出資人,應當具有5年以上消費金融領域的從業經驗,最近1年年末總資產不低於600億元人民幣;

非金融企業作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出資人,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0億元人民幣,最近1年年末淨資產不低於資產總額的30%(合併會計報表口徑),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

消費金融牌照一定意義上定義了消費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態勢:擁有政府的鼓勵支持,卻以未放開的計劃行進,箇中過程如何演變拓展,由市場自行探索。

消費金融其一的消費貸形式在網貸領域內得到廣泛推廣。網貸領域內的消費貸看借款方和資金端兩者的數量規模。

據第三方網站網貸之家數據分析顯示,去年2017年光大銀行消費貸款餘額是3723.62億,招商銀行是840.77億元等,而較之去年末增長幅度最高的則屬建設銀行,消費貸款餘額是1580.76億;而網貸平臺方面,2018年4月消費金融業務成交量大致是360.85億,佔同期網貸行業成交量的20.85%。

重點在於消費貸在網貸行業成交量的佔比。過去一年裡,雖然每月較比上月都會有上升或下降,但就總體而言,消費貸整個成交量佔比是持續上升的,可見,消費金融業務未來趨勢非常明顯。

這會是哪一份力量做貢獻呢?

阿里2014年報告或許會有點提示。據報告顯示,有三四線城鎮人均網購額度和次數均超越了一線城市的同齡層。三四線城市可以沒有沃爾瑪、大品牌門店、CBD購物中心,但通過淘寶、天貓、京東,他們也可以與一線城市享受同樣的購物資源,而且更熱衷購物。

重回線下,消費金融擔當了什麼角色?

圖片來自網貸之家

對比於一線城市的他們,似乎更集中在線上購物熱潮裡。

而對比於二線城市的他們,一線城市正發生大轉變,由線上重回歸到線下,發展出智能、數據與物流、配貨的高度協調的"新零售"生態。

過去是單一的一種貸款,消費貸,借出,還款。現在的它不僅僅是金融貸款,它連接消費場景,場景客群呈現多樣性;它依舊需要源源不斷的客源,但場景搭建、促進成交,已發生天翻地覆改變。

重回線下,消費金融擔當了什麼角色?

想要做消費金融?先學會物流、供應鏈、零售業,還有不可缺的線上運籌能力。

事實是,支付寶的盒馬鮮生或是京東的京東生鮮,又或是永輝的超級物種,都有雄厚的資本支撐其試水,投入,產出、對比,接著佔額、影響、改變。

而這些品牌又與拿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公司名單同出一轍。消費金融是否已經飽和,是否已被壟斷再無生機?

線下的重整和出發自然預示著另一番生活局面,消費金融也正因此而大放異彩。但這種光芒也可能不會快消品般消失。極有可能,在區塊鏈市場和虛擬幣相繼成熟後,消費金融可不因財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而面臨壟斷危險。

重回線下,消費金融擔當了什麼角色?

但更重要的是,市場最終還是要看政府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