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核心:是IP的使用

互聯網的核心:是IP的使用

當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談論借勢IP之時,許多人都會懷念“天涯”的頂峰時期,一大批優秀作家創造了無數令人矚目的內容,也就是今天的IP。互聯網公司應該將工作第一重心放在創造IP上面,即為創造者提供寬鬆的創作環境和豐厚的彙報,以不斷刺激作者創作更加優秀的內容。

可是事實上自“天涯”沒落之後,互聯網的原創內容愈加稀少,可計入IP的少之又少。微博小聰明式的短平快帶來的是20秒的愉悅,單個內容生命過短,而隨著移動時代所謂碎片化時代的到來,以微信訂閱號為代表的所謂內容原創平臺也淪為“口袋漫畫”式的短片作品,無論文字、圖片亦或是視頻皆以“短”為榮。

嚴格意義上說,移動時代的閱讀習慣是不利於優秀作品產出的,創造IP基本也是衡量一家互聯網娛樂公司的唯一標準,在此情況下互聯網公司不將重心放在培育原創土壤上面,卻建立電影公司不斷透支網絡IP,能取得理想效果麼?

互聯網電影公司應淡化IP量

在IP說法之前,每年上海電影節傳統電影公司都會標榜自己儲存了多少劇本、小說,而如今互聯網公司對外仍然要通過熱門遊戲、熱門小說等所謂IP儲存量來標榜自己,互聯網電影公司在此與傳統電影公司幾乎無任何進步。

互聯網電影嚴格意義是電影產業的整合者,應該變IP比拼為IP土壤比拼。

IP持續生產力

此前有聲音以為內容創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金錢的收益回報,其實不然,除了金錢物質回報之外,創作者更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有一個廣為傳播的基礎,以及自己是否能獲得金錢之外的利益,如知名度。

當一個個“段子手”成為微博既得利益者時,不少已經開始謀得更高追求:創作劇本、拍電影、當演員當導演,萬合天宜和大鵬的背後創作者就多是段子手出身。

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挖掘優秀創作者,為創作者提供生存通道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傳統互聯網平臺多隻能為創作者提供“名”,理想背後的實現全是要靠自己,而互聯網電影則是要通過自己所處平臺為更多創作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讓創作者只專注於創作。這才是其具有源源不斷創作力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