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 》直刺内心的平凡救赎

随着《我不是药神》在各大城市点映和路演,独特的立意和入骨的演绎收获不少肯定和赞誉,这部打着喜剧大旗的片子在点映中给了众人一个异常沉重的惊喜。

我他妈不是神,我是老百姓”,直白的台词却点醒人心。

《我不是药神 》直刺内心的平凡救赎

回头看看这部电影的宣传,出于市场原因,官方把对外宣传做的更偏向喜剧,从海报到视频预告片都是以喜剧情节为主基调,颓废油腻的中年大叔,印度神油,火辣的钢管舞女,非主流的黄毛,和说着蹩脚英语的老牧师,以及懦弱又带点市侩的病人,看似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各色人群,在短短的预告片里各色鲜明反差巨大,却又交相辉映异常和谐,这在火热的电影市场里是常用且讨彩的,颇有吸引观影者去一探究竟的巨大魅力。

影片上半部确实笑点密集,然而这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喜剧,对于小人物的戏谑搞笑是建立在一个相当悲剧的基调之上--颓废潦倒的印度神油贩子铤而走险,靠走私印度抗癌药来渡过人生难关,却在靠贩药走上人生巅峰的过程里完成了自我救赎。当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面对4万块一瓶的天价救命药,只能眼睁睁的耗到油尽灯枯,这个有人性的药贩子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他螳臂挡车的般的与药品生产商和当局进行抗争,与和他一样窘迫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们抱团取暖,用电影里的台词来讲--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我不是药神 》直刺内心的平凡救赎

《我不是药神 》直刺内心的平凡救赎

剧本是根据当年轰动全国的“陆勇案”改编而成,骨子里流淌着炽热人性的的药贩子并不是普度众生的药神,更触犯了法律,却由于这件颇具争议的事件将法律严谨性和民众生存权的现实困境暴露在阳光之下,推进了抗癌药品列入医保范围的进程和社会进步,这是作为公民的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网上赞誉众多,同时也引起了不少思考和讨论,多数论点集中在抗癌药的高昂价格,和当人情遇见法律该何去何从。部分观影者认为抗癌药定价昂贵,是由于药物的研发生产本身需要耗费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成本,如果廉价出售将严重打击药物制造商对于新型药物研发的积极性。这种声音貌似符合逻辑,但国家对于天价抗癌药纳入预报范围的现实举措给出了最为响亮有力的答案,制度的改变才是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有力引擎。

同样的,人情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但“酌情”二字的分量也不可小觑。现实中,“陆勇案”因主人公无偿帮助病友,并未因代购药物获利而最终得以被撤诉,也是我国司法机关人文关怀的完美体现。

回归影片制作本身,监制徐峥令人心生敬意。嗅觉灵敏如他,在几年前的各种囧系列电影里获利颇丰,然而居安思危,深谙观众的胃口和审美决不是单一和浅薄的,选材之精准,直戳人心,可谓相当成功。在演员的挑选上也是独具慧眼,徐峥本人对于人物的精准把握自不必说,王传君对于吕受益怯懦、狡黠又真性情的人物个性可谓表达的丝丝入扣,散伙饭上满脸堆笑打着圆场问程勇“都喝多了吧?”,被程勇一句“滚”吼的还没来得及收起一脸涎笑,就瞬间红了眼眶;周一围演绎的警察内弟曹斌在得知真相后内心剧烈的挣扎;谭卓饰演的钢管舞女思慧在看到自己的领班为了钱可以上台跳脱衣舞,愤而怒吼“脱裤子!”时,眼里满溢而出的宣泄与愤恨,都是这些优秀青年演员表演的高光点。

《我不是药神 》直刺内心的平凡救赎

出于对生命和人性的珍视,这部写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引发了人们悲悯的共鸣,在一片娱乐至死的大制作商业片中脱颖而出,可以称得上是今年国产电影最佳影片最有力的角逐者,非常令人看好。

《我不是药神 》直刺内心的平凡救赎

《我不是药神》目前还在点映阶段,7月6日全国公映,目前来看已拿到将近5000万的票房,已经是很好的前期,然而市场决定一切,期待该片公映后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