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对金钱的贪婪与欲望,竟可以引发如此丑陋的人心。

对毫无抵抗力的儿童下手,然后拿着千千万万孩子的健康换来的财富,试问这些魔鬼享用时舒不舒服?

良心难不难受?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如今,我们习主席以及李克强总理均对“假疫苗”问题都做了重要的批示,相关的涉案人员及案件亦进入了刑事侦查阶段,小明希望也相信这个让无数国人焦虑揪心的“疫苗之殇”,终会有一个满意的结局。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若说“假疫苗”关系的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坚决打击,绝不容忍。

那么“黄”“非”影响的则是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更是要严防死守,高度戒备。

指清理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及歌舞娱乐场所、服务行业的色情服务,就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

是指打击非法出版物,即打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扫黄打非”是一项长期的执法活动,其中网络“扫黄打非”更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大平台的短视频占据了越来越多年轻人们的视野。年轻人通过时下火爆的快手、抖音、火山等各种直播或短视频社交软件,欣赏的同时也分享着各自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在获取更多的见识和关注的同时,也被平台上的内容影响着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

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无视伦理道德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利用这些渠道制造低俗、色情的内容,以致各种平台上频频出现黄色低俗、不科学,甚至有违社会公德以及触犯法律底线的内容,严重的影响了正在完善三观的年轻人。

无论是“洗澡门”、“换衣门”、“厕所门”还是“早孕妈妈”等事件的出现,抑或是“直播造娃娃”等毫无底线地公然在平台上进行色情表演,由于观看门槛低、传播面广,大量未成年人易被引诱观看,因此严重影响着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成长,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上传淫秽视频或利用直播平台进行淫秽色情表演,以此吸引用户观看并从中谋求用户打赏、赠送礼物或购买观看会员等方式牟取利益,触犯的是《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

“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规定,一般是涉嫌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同样,如果相应的平台明知这些视频的存在,仍然通过审核或审核不严,任由这些视频在平台内播放散播,从而吸引用户流量或参与分成,同样也是涉嫌该罪。

之前受人关注的“快播案”便是如此。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而看到这些淫秽低俗视频后进行转发、传播,虽不以牟利为目的,且未从中牟取利益的,亦有可能触犯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

“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规定,涉嫌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这种传播行为可以是在公共场合公开进行,也可以是在公众中私下进行。

而该条第四款是关于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从重处罚的规定。

未成年人是需要在法律上特殊保护的群体,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相当于直接对未成年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其社会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工作数据:

1至6月,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980余万件,清理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2700余万条,取缔关闭网站及APP应用6.2万余个;共查处“扫黄打非”案件5500多起,其中行政处罚4800多起,刑事案件565起,刑事处罚1447人。

成绩固然亮眼斐然,却也是说明了事态的频发及严重性。为了我们的年轻一代及清新干净的文化氛围, 面对互联网上呈高发态势的色情低俗、侮辱谩骂、虚假广告、造谣传谣、侵犯版权等等这些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论是平台、广告商、投资方还是用户,在“扫黄打非”上,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文丨娜娜

图丨网络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