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很多父母普遍的心理状态,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胜出,他们从宝宝很小就让其奔波于各种早教班,甚至宝宝平时的生长发育也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着来,稍有发育落后的情况,瞬间就能触发父母的焦虑感。总之,想要不输在起跑线,宝宝从小就得样样不能落后。可是,有的时候“起跑线”太早反而不是好现象,很可能还会输得越早!
【说话篇】——宝宝说话越早越好?
老一辈的父母根据经验总结出宝宝“七坐八爬九喊哒哒”的规律,很多年轻父母经常以此对照自己宝宝的发育情况,如果宝宝说话早,很早就能叫“爸爸”了,那一定是父母向周围家长们炫耀的资本;与此同时,总有一些自家宝宝还不会说话的家长暗暗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智商发育迟缓,语言能力有问题。
【真相】每个宝宝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说话的时间提早或者延后都是有可能的,而能说话的早晚和智商发育也并没有必然联系。比如,有的孩子早早就学会了背古诗,但却只是“记”得,对古诗的意思却不理解。所以说,在说话问题上,父母的耐心教导更重要。引导孩子说话的方法很多,例如经常同孩子讲话,锻炼宝宝的口腔肌肉,让孩子模仿正确的发音;或者经常带宝宝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通过和同龄人交流,激发宝宝主动说话的能力。
【走路篇】——宝宝走路越早越好?
家长们总能将很多事情归结到宝宝的智商上来:“我孩子十个月就会走路了。”“啊,那我孩子13个半月才会走路,你的孩子真聪明啊,那么早就会走路了。”这种父母间的常见对话就错误的认为宝宝早一点会走路就代表宝宝智力发育较好,甚至会强行让宝宝学走路。
【真相】宝宝骨骼还没有发育好,太早学走路的危害特别大。小宝宝的骨头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走路过早过多,就会对下肢产生压迫,进而导致骨骼弯曲,形成“O型腿”等,而且还会牵连到足部发育,形成扁平足。此外,宝宝出生后,脊柱发育的特别快,如果让孩子过早的学习走路,则会导致脊柱发育弯曲,而脊柱的弯曲就影响了身高增长。总之,在宝宝走路的问题上,父母切不能急于求成,不要想着宝宝走路赢在“早”,想要宝宝顺利走好路,除了顺其自然和进行科学练习,还需要打好营养基础,每天为宝宝补充充足剂量的维生素AD,来促进宝宝钙质吸收,帮助骨骼发育得更强壮,打好基础。
【长高篇】——身高发育越早越好?
身高发育自然是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毕竟身高不仅关乎颜值,对于孩子未来的择偶和工作也是一个潜在影响因素。但总是有孩子个子窜的早、窜得快,同时也有孩子身高发育的比较慢。一些焦急的父母不禁会问,宝宝身高发育是不是越早越好?
【真相】如果孩子身高发育过早,父母就更应该提起警惕,并且要仔细观察孩子在猛增身高的同时是否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一旦发现孩子发育异常,如女孩胸部提前发育,男孩生殖器提前变大等,可能是“性早熟”引起宝宝身高突然发育的情况。“性早熟”会使骨骺线提前闭合,进而导致原本的生长期缩短,最终影响到孩子一生的身高。为了宝宝长一双大长腿,避免发生“性早熟”的情况,家长应该定期为孩子做相关检查,通过专业性发育评估及时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水平和性发育成熟程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合理提升成长空间,帮助孩子长的更高。即使没有性征发育,突然的身高增速,或身高增长超过正常,也要关注,带宝宝去医院检查骨龄。
除了定期监测,避免骨骺线提前闭合外,还要采取正面增高措施: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缺一不可。特别是身高专项营养素(钙+维生素A+维生素D)的补充不可或缺。钙和维生素D为骨骼生长提供基础骨量,为身高增长打下骨骼基础;而维生素A能够增强长骨骨骺软骨中的细胞活性,促进骨细胞的分化和平衡,提高骨骼(尤其是长骨)的生长速度,使骨骼纵向生长,进而促进长高。但维生素AD在食物中的含量并不能够满足宝宝身高增长所需,因此,每天给宝宝补充1粒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至关重要,除了促进身高增长,对于免疫系统的建立、维护视觉发育、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样关键。
想要宝宝不输在起跑线,就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家长一定不要争一时之快,而做出伤害宝宝之事,除了用科学的方式来助攻,更好保持顺其自然的平稳心态噢!
閱讀更多 華北資訊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