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可靠嗎?2018年要不要買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可靠嗎?2018年要不要買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可靠嗎?2018年要不要買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還要從08年次債危機說起。

當初天朝為了避免陷入危機,出臺了4萬億救市政策。制定政策者當然不蠢,如此大水漫灌難免不出問題。

銀行理財可靠嗎?2018年要不要買銀行理財?

為了保證金融系統的安全,想出了分成表內和表外的方法。

由於有很多非金融專業的讀者,在這裡用舉例的方法去簡單講解表內表外、銀行理財到底怎麼回事。

好比天朝就是一個村子,村裡大家都種蘋果,但是今年行情不好蘋果要滯銷了。

這時找來了一個銷售網站幫助銷售(就是銀行),網站把蘋果承接過來挑出優質的蘋果自己買下來,給員工福利等等。

把不太好的和分不清好不好的,都混在一起出售給買家。

但是網站往往都是拍上精美的圖片,讓人看了就想吃。

如此吸引買家去購買。

(這其實就是理財協議:利息高、合約複雜,一般大眾也不看合約,只關注利息高低。)

賣出去的這些蘋果我們就可以看成表外。表外業務這家銷售網站其實就只賺服務費,錢給各個果農。

到達買家手中的蘋果,當然有好有壞甚至有爛的。爛的不能吃了,就好比違約不能兌付了。

違約風險,誰買誰承擔那麼,重點來了!

買家說我買的是爛的你必須退錢。

銀行理財可靠嗎?2018年要不要買銀行理財?

這樣一來風險轉嫁了,銀行就一點風險都沒有了。

記住這是重中之重!

結果就是村子經濟保住了,蘋果全賣了,金融體系幾乎不受違約影響。

網購過水果的人都知道,買來的水果肯定有甜有酸、有好有壞。

發債的債務人也一樣,有的能度過危機,有的就是還不上了,經營失敗、破產;更有甚者他就根本沒想還。

倒黴的就是買到爛蘋果的買家了。不知道讀者是否明白了。

發了這多債為什麼遲遲不暴露?

為什麼之前違約的產品屈指可數?

很大程度是“亂象叢生”、“監管不力”!

比如借新還舊等現象不在少數,暫時掩蓋了其真實情況。

現在上層出重拳嚴監管,問題會暴露得非常快,紙再也包不住火了。

這時不能再貪圖那點利息了,儘快贖回是上策。

自己買的理財沒出問題就是運氣好了,一旦出問題基本就相當於全賠了,血本無歸。你去找企業他根本無力償還,銀行又可以免責,所以……

銀行理財可靠嗎?2018年要不要買銀行理財?

對國債的看法

上面說的問題都是歸在債券市場的,這裡也簡單說幾句對國債的看法。

實際利率不斷抬升,對國債是重大利空。伴隨美國加息,普遍認為國內早晚要加息。

實際上現在是非對稱性加息,房貸利率各地都在不斷提升,但基準利率未變。

算是緩兵之計。

我認為只有當通脹到達非常高的程度時,才會加基準利率。

目前在這個空檔期,又在國債下跌的不成樣子的時候,我覺得不能再恐慌了,是可以看多的!

銀行理財違約的增多,必然使這部分資金向國債流入,加上未來國家會引導人民持有國債,所以我預計2018年國債不會繼續下跌,而會階段上漲。

(以上內容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