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之旅」從文物歷史說起,大咖視角帶你認識平涼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絲路文化 繁榮燦爛

平涼,是古絲綢之路北線東端的重鎮,有著“西出長安第一城”的稱謂,它見證了中西經濟文化交融的大通道,也開啟了繁榮燦爛的絲路文化。

南石窟寺的“七佛同窟”,開創了佛窟營造史上一種新的形制;涇川大雲寺的五層套函盛裝14枚佛祖舍利,是現今發現最早的棺槨式瘞埋舍利的實物資料;建於峭壁上的雲崖寺石窟群,是中國石窟營造史上大規模開窟造像之風的最後止息地;王母宮石窟在中心柱石窟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讓我們跟著【風物之旅】的大咖們一起探秘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百里石窟長廊,為啥這些石窟裡什麼都沒有?】

涇川境內涇河兩岸的512個石窟、5眼窟中石井組成了百里石窟長廊。它西起王母宮石窟,東至涇明鄉太山寺石窟。平涼石窟群近以千計,有造像的石窟不足百處,更多的石窟則為“空窟”。然這些窟“空”而不“廢”,甚至意義重大!它們作用為禪窟、僧寮窟,形制多樣,有高十餘米猶如廣廈者,有窟窟相連,綿延數百米。

【王母宮石窟|隴東石窟群中的一朵奇葩】

王母宮石窟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呈略長方形,形若“凹”,高達12米。窟內造像分三層,中有方體塔柱,直連窟頂。石窟內有大小佛像兩千餘尊,故又名千佛洞,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由於開鑿時間過於久遠,歷朝歷代皆對石窟內的塑像採取過修復措施,現存的幾尊大型佛像多是明朝時在北魏石胎的基礎上進行重塑。所以風格與如今豐滿的佛教塑像十分接近。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但由於山體是七千萬年前白堊紀形成的泥漿巖和沉積岩。這種岩石呈板結狀,比較堅硬,但易碎裂、掉塊。經過1500多年的歷史變遷,洞窟四壁中,東壁已不存。王母宮石窟壁面呈分層開龕佈局,中心塔柱分兩層,四面造像,主像組合以一佛二菩薩、釋迦多寶對坐為主。龕外浮雕大量的佛傳、本生故事。

【南石窟寺|佛教文化寶庫】

涇川石窟長廊,現已查明有石窟至少822個,南石窟寺是最為耀眼的一處。南石窟寺位於今涇川縣城東7.5公里的涇河北岸崖壁上,坐北朝南,共5個洞窟。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南石窟寺之碑》載,南石窟寺由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於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主持開鑿。其中,”七佛同窟“開創了佛窟營造史上的新形制。佛像古樸莊嚴,集雕刻技藝之大成。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羅漢洞|大山裡的佛教遺珠】

和王母宮、南石窟寺不同,羅漢洞石窟的旅遊開發尚不完全。羅漢洞有大量僧人修行的空窟,他們只是在此誦經,並不塑像供奉。如今,僧人已遠去,唯餘連綿數百米的石窟。這裡並不像其他古蹟遊人如織,堪稱涇川佛教石窟中的一顆遺珠。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歷史上這裡曾經被白蓮教佔據,也因此有了清宵洞的別稱。除了佛像,這裡還有為數不少的壁畫,不過很多也已風化剝蝕嚴重。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雲崖寺|平涼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集大成者,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平涼莊浪縣也有風格相近、同樣精美的雲崖寺石窟。雲崖寺石窟群分佈在雲崖主峰,創建於北魏、西魏、北周之際,現存窟龕16個,造像73尊。歷經滄桑,很多佛像的頭部已被盜走。

雲崖寺石窟位於雲崖寺國家森林公園之內,景色秀麗,涼爽宜人,簡直是避暑勝地。欣賞完沿途的自然風光,才可以看到懸崖峭壁上開鑿出的石窟。自然風光和人文藝術兩不誤。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曾掌權柄十三年之久的北魏胡靈太后是甘肅人。她篤信佛教,在位期間在北魏境內大量修建佛教石窟。她的老家自然是重中之重。為太后的家族開鑿石窟,參與的自然都是北魏頂級工匠,因此雲崖寺石窟的精美程度不亞於雲岡石窟,藝術風格也受雲岡石窟影響較大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靈臺博物館|專家說本館都是寶】

靈臺縣博物館前身為民國靈臺縣政府設立的民眾教育館,現已成為綜合型歷史博物館。藏品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門類廣泛。全館共有文物藏品7400餘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達1600餘件。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館藏文物中隨便一找就是國寶,有仰韶文化繩紋釜,平涼地區唯一的寺窪文化陶罐,漢代“尚方”規矩紋銅鏡,能放三種湯底的漢代銅火鍋(並不是),西魏造像碑……件件是精品。當然了,還有各種博物館表情包。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崇信縣博物館|讓大咖們目不轉睛的縣級博物館】

博物館是瞭解一個地區歷史的最佳載體。風物之旅大部隊來到崇信縣博物館。館內文物完全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崇信縣歷史悠久,建縣歷史至少可以上溯至秦景公四年(公元前573年)。崇信縣博物館豐富的館藏文物充分反映了崇信的悠久歷史。石器時代的尖底吸水器,陶鬲,陶釜;戰國青銅餃子 (其實是銅編鐘);秦代青銅蒜頭壺;新莽時期“貨泉”銅錢母範。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魏造像碑,造型別致,是典型的北魏藝術風格。碑上飛天造型浮雕呈對勾型,這與敦煌飛天流暢的曲線截然不同。可惜的是由於歷史上的多次毀佛行動,碑上的佛像頭部已被毀壞。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风物之旅」从文物历史说起,大咖视角带你认识平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