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鉛山西塘古鎮是歷史上閩贛交通要道和貨物的集散地,位於武夷山北麓的外圍,丘陵多,植被繁茂,青竹遍地,取之不竭的竹絲和山間各種可以作為紙藥的毛冬瓜植物,豐富的水資源、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石塘紙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西塘與陳坊、楊村兩地曾經同為鉛山的三大紙產區,造紙業鉛山的連四紙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為江西鉛山武夷山(黃崗山)山腳下的民居。(圖片來自東方IC)

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連四紙又稱“連泗紙”、“連史紙”,紙質較厚的也叫“海月紙”,製作工藝有72道,道道精湛,十分考究。首先紙料要經過數月日曬雨淋達到自然漂白,生產週期可長達一年。連四紙的生產工藝沒有理化指標,全憑經驗傳承手工操作完成,以至難以批量生產,而彌足珍貴。同時對水質的要求也很高,需用當地的泉水不能有任何汙染,配藥要採用水卵蟲樹製成。圖為已能熟練掌握連史紙原始製作工藝者正在作坊壓榨紙漿。(圖片來自東方IC)

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製作工藝人在煮紙料,一鍋紙料一般要煮24小時。(圖片來自東方IC)

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連四紙的製作技術難以用現代科技替代,僅憑口傳心授,不易迅速推廣,製作的工具看似也比較古老。(圖片來自東方IC)

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江西鉛山石塘憑藉發達的造紙業與松江的棉紡業、蘇杭二州的絲織業、蕪湖的漿染業、景德鎮的制瓷業並稱古代江南五大手工業基地。石塘鎮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明清建築老街古老而典雅,青石板路上的車馬人走過的痕跡記錄著小鎮的繁華,貫穿古鎮的河流迂迴蜿蜒,座座石拱橋如環倒掛,與蘇州的江南水鄉古鎮如出一轍。(圖片來自東方IC)

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石塘是從武夷山進入上饒後最近的一個水運碼頭,武夷山的大量巖茶,在山西晉商萬里茶路上通過古驛道由南而來抵達石塘後,開始在這裡裝船,由原來的陸路運輸改為水運到達河口再裝大船起運,石塘是水運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轉運碼頭。(圖片來自東方IC)

江西鉛山西塘古鎮,古江南五大手工業之造紙業基地,連四紙發源地

石塘除了是歷史上發達的造紙業外還是一個革命老根據地,紅色旅遊資源也是相當豐富。1931年4月方誌敏同志率紅十軍進攻閩北時攻佔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鄉蘇維埃政權,1937年,在石塘開展整編成立紅軍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1938年該團奔赴抗日前線,到1941年皖南事變在這裡留下的痕跡還清晰可辨。(圖片來自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