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不少爸爸媽媽都感嘆,自家娃就是天生段子手!在家經常金句頻出!但也不是所有孩子說話都那麼順利,很多的父母為孩子說話的事犯了愁。

很多人問:1歲半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叫爸爸媽媽怎麼辦?孩子3歲了還不怎麼說話,如何破?小寶貝都2歲了還說不出幾個字,這正常嗎?

看著別人家孩子伶牙俐齒,可不是急死人了!總有人說孩子的語言與智力發育相關,那孩子說話晚,到底是智力發育還是舌頭生理結構有問題?晚於多大年齡開口說話需要帶去醫院檢查?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伶牙俐齒呢?

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幼兒語言發育規律

其實和身高體重的發育一樣,語言發育也是一個過程,有一定的規律。開口晚的孩子也可能快馬加鞭,迎頭趕上~我們先了解下孩子說話的過程。

1、10~12月齡 語言萌芽

一歲以前的寶寶,主要是模仿發音,不是有意發出,而是自然發出聲音。

接近一歲時,寶寶思維意識清晰,能夠聽懂成人的交流,也開始試著模仿發聲音調變化。12月左右的孩子能發出簡單的單詞,並且知道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

到1歲上下,很多孩子已經能順利開口說話。會說簡單的字(也叫音節)通常還只能說名詞,比如“車”“襪”,能夠有意識地叫出“爸爸、媽媽”。這個階段,孩子是沒有語法概念的。

2、1~1歲半 語言積累

超過一歲的孩子,能聽懂的詞彙更多,說話也不再是喃喃自語。可以理解和使用簡單的句子。比如爸爸媽媽說吃飯了,他們就會走到餐桌邊,等著開飯。

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3、1歲半~2歲 語言爆發

很多父母會發現,一歲半左右的孩子,最愛使用“疊字”。比如“飯飯”、“玩球球”、“杯杯”…大多能講說自己熟悉的人、物品、身體部分的名稱。

18 個月前後,一般孩子會迎來他們的詞彙暴漲期。正常發育,受到鼓勵的寶寶,語言越來越清晰流暢,詞彙量飛昇至200+的詞和詞組。他們也更能理解語句中關係,擁有使用語言表達意圖的能力。

4、2~3歲 語言飛躍

到了2、3歲時,寶寶們很多都變身“十萬個為什麼”,他們對大人說的話理解越來越多,享受和別人問答的樂趣。他們的詞彙量也在之前的基礎上有了飛躍!而且能用準確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語法開始形成。

除了詞彙和語法,語音發育也是要一步步來的。4歲前是培養正確發音的關鍵期,孩子在不同年齡掌握的音節是不同的,不同的孩子的發育情況也不同等。

口腔醫學主任醫師,就曾提到孩子有的音發不出來,或者說不清楚,是不是有問題?可以通過下面這個輔音發育時間表來判斷——

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從表中看出,我們中國人普遍最先學會的都是b、m這樣簡單的輔音,能說出來對應的音節是爸爸、媽媽、杯、貓…

到2歲半以後,孩子才會發p、f、g、h,也就是對應音節蘋(果)、飛(機)、 狗、花等。

而像sh、z等更復雜的音要到3~5歲間才會發育。所以有時候孩子不是說不好、說不清楚,只是尚未到時候!

以上的語言、語音規律是平均發育水平,並非每個孩子都嚴格按照這個時間表來的。語言發育推遲時間在 6 個月以內,孩子的問題就不大。耐心多陪孩子說話,適度引導即可!

但如果偏差過大,則需要爸爸媽媽放在心上,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專項檢查和訓練,別貽誤了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

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影響語言發育的因素

孩子的語言發育程度是因人而異的,遺傳、性別等都會對此有影響,而所有影響因素中,環境影響最為明顯。如果孩子語言發育有阻礙,我們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因素來考慮: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顎裂、聽力障礙(耳聾、耳背、聽力下降)和舌繫帶問題。所以有時候,孩子的語言不一定只是嘴巴問題,聽力問題同樣息息相關,需要父母的細心觀察,孩子對聲音是否敏銳。

舌繫帶過短不會延遲講話,但會限制舌頭在口腔內的活動,影響吐字和發音。2歲以後被確診舌繫帶過短的孩子,對捲舌音、顎音及舌音影響較大,如漢語拼音中的L、英語字母的R等。舌繫帶手術有利有弊,需要父母帶孩子去正規醫院做檢查,不建議輕易手術。

2、智力因素

智力發育遲緩、低下、先天性腦癱、後期腦外傷引起的腦功能障礙等都可能影響語音發育,而且還可能有相互影響!也就是說,語音發育遲緩的孩子,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所以智力發育會受到影響。這需要醫生來做專業的評定。

3、環境因素

語言環境因素很重要。絕大多數孩子的說話環境指的是家庭和幼兒園,如果在這兩個地方,沒有給孩子很好的語音發育環境和引導,錯過語言發育敏感時期,會導致語音發育障礙。

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孩子登語言珠峰離不開父母!

我們剛剛提到說,語言環境對孩子影響極大。孩子最初接觸的語言環境,一定是“家庭”!所以,越愛交流、越愛和寶寶說話的家庭,越容易培養出金句頻出的娃!

方法1:即使孩子不會講話,也多和他們交流

和孩子交流、溝通,一定是從0歲開始的!即使是隻會用哭聲來表達需求的幼兒,也需要經常跟他進行語言互動,和家人、伴侶也可以多溝通,孩子喜歡盯著說話的人,也容易被聲音吸引。這些都能增加孩子的發音頻率。有助於發育!

如果父母沉迷玩手機,勢必會影響孩子,漸漸變得內向孤僻不愛講話。

方法2:主動拓展孩子的詞彙量

父母的參與,不僅是要多和寶寶說話,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輸入更多的相關聯的詞彙。

比如寶寶學會了鳥字,看見小鳥開心地指著說:“鳥!鳥!”,爸爸媽媽這時候就可以再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鳥?是喜鵲還是麻雀、紅色的鳥還是藍色的鳥、小鳥在天上飛還是停留在樹枝上……?儘可能多地告訴孩子這些詞彙和概念,能幫助他們記憶。

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方法3:用繪本、兒歌等,幫孩子進行形象記憶

總有人問我,孩子還什麼都聽不懂,也要給她讀繪本嗎?確實是這樣~很多爸爸媽媽早在孩子6、7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在選擇合適的繪本給孩子了(低月齡的孩子可以選擇顏色鮮豔,圖案簡單的紙板書、卡片紙、布書等)。

圖象和兒歌,都是兒童形成詞語和物體聯繫的主要方式之一。頻繁加深印象,孩子即使一時聽不懂,也能逐漸把詞彙和圖案聯繫在一起。當孩子有進步時,你可以指著熟悉的插圖和寶寶互動:這是什麼你還記得嗎?以此不斷喚起和鞏固孩子的記憶。

孩子大一點,還可以近距離給寶寶展示嘴巴口舌的動作,讓孩子進行模仿。並且重複說話,並帶上一些象徵性的動作,比如說拍拍手時告訴孩子“拍”“手”“鼓掌”等概念。

方法4:說說你正在做的事

多告訴孩子周圍發生的事情,儘量用豐富的詞彙來描述每一個步驟。比如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可以跟他說,媽媽給寶寶的皮膚上擦點沐浴露,泡泡就讓皮膚滑滑香香的~逐漸孩子會越來越理解你的話。

寶寶發音不準,遲遲不說話是病嗎?6個方法讓孩子“伶牙俐齒”!

方法5:向寶寶提問

寶寶特別期待你來發問。試著多和孩子玩些“文字遊戲”,比如指著自己身體的部位(眼睛、嘴巴、手…)讓孩子猜。又或者和孩子一起學唱歌,你唱上一句,孩子來接下一句。這樣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能促進孩子的積極性和信心。

方法6:別急著糾正孩子說話

幼兒語言發展中,難免會有說錯的時候。即使孩子長大了,識字了,也會有錯誤。如果當孩子遇到不知道的東西,可能就會用其它的詞語來填補上,這時候別急著糾正他、責怪他。學習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感到窘迫,父母可以一遍一遍耐心引導孩子,多次模仿,抓住機會補充孩子的詞彙量!

語言不僅是說話,更是一堂重要的社交課程。每個妙語連珠的娃,背後都少不了個“話嘮”爸媽~孩子面前就別惜字如金了,下一個潛能無限的脫口秀寶寶,可能就是你家孩子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