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認他爲一代名將,但後人並不承認,反而認爲他是奸臣!

唐朝是華夏曆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期間湧現出了很多名將,如文韜武略的李靖、李勣,勇猛善戰的秦瓊、尉遲恭等。連李氏皇室裡也出現了許多名將,比如其中一位還被李世民稱讚為是當世的三大名將之一,與李勣齊名。然而對於唐朝公認的這一名將,後人並不承認,且還認為他是一個奸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唐朝公認他為一代名將,但後人並不承認,反而認為他是奸臣!

原來此人是唐朝的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朝宗室,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的曾孫,唐高祖李淵的堂侄,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在唐初的統一戰爭中,年僅十七歲的李道宗就隨李世民四處征戰,顯示出極高的軍事才能,在平定竇建德,破王世充中,屢立奇功。二十歲那年,李道宗被任命為靈州總管,他堅守孤城,並尋隙派兵出擊,大敗突厥騎兵,令李淵稱道不已,遂任他為任城王。

當時梁師都據夏州割據一方,且與突厥勾結,經常侵犯唐朝邊境。於是李道宗屢出奇兵,主動進擊,恢復了五原郡故地,“振耀威武,開拓疆界,斥地千里,邊人悅服。”唐太宗即位後,李道宗又參與了滅東突厥之戰,滅吐谷渾之戰,滅薛延陀之戰,在滅吐谷渾之戰中,李道宗的功績尤其顯著,當時“諸將議欲息兵,道宗固請追討”,於是才有了唐軍對吐谷渾的輝煌戰果。

唐朝公認他為一代名將,但後人並不承認,反而認為他是奸臣!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出兵征討高句麗。當時的營州都督張儉畏敵,不敢深入其境偵察情報,唯李道宗獨率百騎深入敵後偵查敵情,期間曾被高句麗大軍發現,但被李道宗輕易擺脫。事後,李世民稱讚他“賁、育之勇何以過。”在之後的作戰中,李道宗又多次僅率領數十精騎,衝突敵營,功勳卓著。

後李世民在於李靖談論兵法時,曾說道“當今將帥,唯李勣、道宗、薛萬徹。勣、道宗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萬徹若不大勝即須大敗。”可見,李道宗是被唐太宗公認的與李勣、薛萬徹齊名的當世三大名將之一。除了善戰外,李道宗還勤奮好學,喜歡與士大夫交往,史載“道宗軍謀武勇,好學下賢,於群從之中,稱一時之傑。”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高陽公主案發,牽連了眾多的皇親國戚,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被斬首,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巴陵公主、高陽公主也都被賜死。李道宗因與當政的長孫無忌、諸遂良等人關係不睦,而遭誣陷,被髮配到象州,途中因病不治身亡,享年五十四歲。

唐朝公認他為一代名將,但後人並不承認,反而認為他是奸臣!

縱觀李道宗一生,其卓越的功勳以及傲人的戰績,稱之為一代名將,似乎並不為過。然而為什麼後人卻不承認,反而認為他是一個奸臣呢?其實這主要是受了一些演義小說的影響,在一本流傳至今且非常受歡迎的叫《薛仁貴》的小說中,李道宗被刻畫成一個反派人物,曾多次陷害薛仁貴,因此李道宗就成為了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的奸臣。

然而在史書上,從來就沒有關於李薛二人有過節的記載,且其在小說中的許多故事也是純屬子虛烏有,與歷史上真實的李道宗大相徑庭。因此,我們有必要還李道宗一個清白,畢竟其一生為唐王朝的統一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為華夏文明做出過貢獻,有必要得到後人應有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