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你永遠追不上,可是不必爲此沮喪

(文字來源於原創網絡播客節目《亦談亦唱》,版權歸屬濟南新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請聯繫作者。)

每一個行業都有那麼一些標杆式的人物,他們是這個行業裡的模範或者翹楚,帶動著一個行業的潮流或是風向,他們就像領袖或是榜樣,身後有著一大幫人在追趕,但卻永遠沒辦法超越。

有些人你永遠追不上,可是不必為此沮喪

你是開車的,可人家還有玩車的,玩車的後面還是專業弄賽車呢;你是個小主持人小播音員了,人家那還有金話筒呢;你搞個APP賺了點錢,人家老馬家倆人的APP都燒了15個億了。這沒法比啊。

我並不是說,那些開賽車的、得金話筒的、燒15個億的就一定是什麼了不起的人,你可以無視他們,因為他們常常並不是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你也可以蔑視他們,因為標杆就像世界紀錄一樣,本來需要被人們去打破。但是有一樣事實我們永遠忽略不了,那就是,這些領軍人物,可能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他們的高度,都無法取得同樣的成就,都不可能贏得同樣的榮耀。

後來想想,乾脆死了心吧,從古至今,永遠都有這樣的人,任憑你的努力百倍千倍,也永遠無法超越他們。這是個很冷清也很無趣的現實,就像宅男們看著心目中的女神嫁入豪門一樣,人家的風光不會跟你有半點的關係,也完全不會影響你的私生活,你根本不用有絲毫的妒嫉或是難過,因為,有些人,我們永遠都追不上。

有些人你永遠追不上,可是不必為此沮喪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豪情萬丈過、目中無人過。如果年輕的時候一個人的內心就特別規矩,特別拘束,那這人要麼一輩子就這麼窩囊了,要麼就是城府太深心機太重。

但是當我們長大一點之後,當你多讀點書、多做點事、多瞭解一下這個世界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年輕時候的驕傲還真沒什麼可驕傲的,雖然有些成功得益於年輕氣盛、直來直去,但是更多的成功根本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當你見識了更多更優秀、更專業,比我們更努力更用功,甚至更有天賦的人之後,我們反倒冷靜了,因為你看到了一個行業、一個領域的標杆在那裡。

同時,我們也會逐漸瞭解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自己的天花板在哪裡,於是,這種自我對照就形成了,我們會比較和定位自己在一個領域或行業中的地位,會對自己的能力形成比較客觀的評價,並且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標,當認知、比較、評價、調整這幾步都能比較理性客觀的完成之後,人就進入一種相對穩定的人生狀態。我們管這種狀態叫做成熟,因為我們終於知道自己是塊什麼料,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我們永遠也追不上。

有些人你永遠追不上,可是不必為此沮喪

很多朋友緊接著會問了,既然有些人我們永遠追不上,既然領軍者和標杆式的人物永遠都是少之又少,那我們努力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呢?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這麼一段話:那些單純從牟利出發的人對於真正出於愛好而從事科學或藝術工作的人是很不屑的,因為他們愛的只是通過科學、藝術活動換來的金錢。

但實際情況卻是,

對於那些真正熱愛一件事物的人來說,活動本身就是目的。只有當一個人關心一件事物的本身,當一個人熱愛某種活動並出於真摯的感情來從事這種活動時,才會真正的全力以赴。最高的成就從來屬於這種人,而不屬於那些唯利是圖的僱傭文人。

這麼解讀這段話呢?換句話說,很多人把努力或者奮鬥的終極目標圈定在所從事的活動帶來的成果上,這是我們最最常見的現象,也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但是真正的高成就者不會只追求活動帶來的成果,對於他們來說,過程就是目的。

所以我們努力或奮鬥的終極目的,一定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成果,不是那些所謂的榜樣和領袖,這個目的應該是始終貫穿在我們努力或者奮鬥的過程中的那種快樂和滿足,甚至,你根本不必在意自己是否是科班出身,是否接受過正規訓練,是不是能夠超越某些標杆或榜樣,這些都不重要。因為追不上領頭羊並不丟人,如果你熱愛一件事物,喜歡一份工作,熱衷於某項活動,那這種快樂和滿足足以勝過那種望塵莫及的沮喪和消沉。這才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不可能超越一些人,但仍然在堅持努力的原因。

其實做一個追趕者本身是很痛苦的,尤其是當我們的能力和仰慕對象不在一個量級上的時候,那種虛幻的壓抑和無望就能把很多人打垮,所以我們得搞明白,有些人只能當成榜樣,千萬別試圖去模仿,除非你有能力超過他,否則,沒什麼比我們自己內心的喜歡更重要。

有些人你永遠追不上,可是不必為此沮喪

既然我們永遠都追趕不上那些榜樣和領袖,那我們是不是僅僅圖個自我滿足就可以了呢?這當然也是一種比較坦然的態度,但是,這不是我認為的最佳狀態。

儘管我們沒有能力成為領先者或是先進者,但是那些人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參照的目標或是標準。

比如,一個廚子,可能一輩子就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餐館裡,做做酸辣土豆絲、西紅柿炒雞蛋什麼的家常菜,他可能從來沒機會成為國賓館的大廚,但是這個廚子得知道,原來開水白菜也是能上國宴的而且關鍵的技術是在那湯裡。

再比如,我們做廣播或者做播客,真別覺得自己幾萬個粉兒就有什麼了不起的,也別覺得你一期節目幾萬個收聽量就說明會自己牛逼了,你上蘋果的podcast上看看,有多少比咱們牛逼的主,人家一天的收聽就幾十萬,關鍵是節目還好聽實用接地氣,有知識有品位有內涵,讓人覺得簡直沒法在這行混了。

這就是我永遠都覺得追不上的人,我甚至也為此感到沮喪洩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像他們那麼出色,出色到成為這個行業的標誌性人物。但是後來我發現,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追趕那些人身上,還不如多問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更實在些。

但是,知道了這麼多比我更加優秀更加努力更加有天賦的人,我終究是不會覺得遺憾的,因為知道這些,和我們是否成為它無關,這是一種眼界和視野,是我們對於更好的狀態、更好的生活的一種永無止境的探求。

有些人,我們可能永遠也追不上,但我們至少知道了一點:這個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美好、更豐富、更廣闊、也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