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孫志剛在《經濟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主要談了這件事……

今天,孙志刚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要谈了这件事……

今天(7月25日),省委書記孫志剛在《經濟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文章指出:把堅持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相統一落到實處,自覺把貴州發展放到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局中謀劃,落實主體功能區定位,積極主動加強與長江流域各省市的合作,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

今天,孙志刚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要谈了这件事……

全文如下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國家的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貴州強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協同推進、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

把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我們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對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齊心協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和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的貴州省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編制《貴州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化工汙染整治等工作方案,主動與沿江省市對接,協同建設長江經濟帶。

把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責任擔當。貴州國土面積的65.7%屬長江流域,88個縣市區有69個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範圍,是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貴州強化責任擔當,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深入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奮力打造長江珠江上游綠色屏障建設示範區。

把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歷史機遇。牢固樹立新時代機遇意識,在積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推動貴州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勢頭。

持續用力實施綠色治理。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運用大數據手段提升生態治理水平,強力推進10大汙染源治理和10大行業治汙減排“雙十工程”,在全國率先啟動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高,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5%,全省地表水監測斷面優良比例達94.7%。

久久為功築牢綠色屏障。貴州境內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等10條主要河流屬於長江流域。貴州構建五級黨政領導主抓、主幹、主責的河長體系,實現各類水域河長制全覆蓋。大力實施綠色貴州建設,2017年完成退耕還林和營造林1504.4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1116平方公里。

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節能環保型綠色產業,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

與時俱進深化綠色改革。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建立並嚴格執行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制度,開展生態補償機制、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等改革試點,頒佈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環境保護立法、司法實踐走在全國前列。

提升內涵打造綠色平臺。全力打造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努力建設畢節試驗區,與重慶、四川、雲南共同制定長江上游四省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等機制,與重慶簽署了政府合作框架協議。

通過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貴州省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越守越牢,綠水青山正在變為金山銀山。全省經濟增速連續30個季度居全國前3位,2017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0萬人,森林覆蓋率達到55.3%,今天的貴州,處處都能體會到推動綠色發展的探索和實踐,感受到綠色發展的脈動和氣息。

貴州省將始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與沿江各兄弟省市一道共護一江清水、共建一個黃金經濟帶。

把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落到實處,持之以恆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深入推進綠色貴州建設,從點到面對全省汙染源進行集中整治,在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把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統一落到實處,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速度質量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使貴州青山常在、碧水長流。

把堅持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相統一落到實處,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編制專項規劃、佈局重大項目,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在貴州落實落細,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有關工作。

把堅持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相統一落到實處,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深入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強化大數據與一、二、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發展高效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把堅持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相統一落到實處,自覺把貴州發展放到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局中謀劃,落實主體功能區定位,積極主動加強與長江流域各省市的合作,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