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顾家两不误——上犹创新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挣钱顾家两不误——上犹创新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上犹“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资料图片)

脱贫致富关键要找对路子。为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上犹县探索推出就业扶贫“6+1”模式,采取企业主导、政府扶持、贫困户受益的举措,重点打造集就业、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六大就地就近就业平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新窗口,走出了一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脱贫的新路子。

有活干,有收入,贫困劳动力脱贫才有可能。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了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更赋予了贫困家庭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6+1”模式, 打造六大就业平台

今年5月17日至18日,2018年发展中国家包容性增长与持续减贫官员研修班在上犹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精准扶贫计,同谋乡村振兴策。其间,与会人员实地观摩和研讨了上犹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等精准扶贫项目。

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小县,为何就业扶贫工作频频引起全球、全国的持续关注?这一切,源于上犹县开创的“6+1”就业扶贫模式。

近年来,上犹县大力推行就业扶贫载体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成集就业、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六大就地就近就业平台,既满足贫困劳动力“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用地用工难题。

六大就地就近就业平台,包括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乡村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社、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就业扶贫专岗托底平台。如以“乡村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上犹县建设“母鸡带小鸡”式乡村工业就业扶贫车间。针对扶贫车间货源不稳定、持续发展难的问题,引进光电、服装等亿元“母鸡”产业,发展了100多个持续稳定“小鸡”车间,链接了667名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针对贫困劳动力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以及就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等现状,上犹县建立起涵盖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就业服务、金融支持、督促考核等一套扶穷不扶懒的工作机制,为就业扶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6+1’就业扶贫模式的创建,不仅探索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新路径,还充分挖掘了贫困乡镇在劳动人口、特色产业、闲置土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意义深远。”上犹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局长何善鸣如是说。

“6+1”模式,打开脱贫致富新窗口

所有创新,都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这样的创新才有意义。

上犹县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将产业中后端产品分发到乡村及千家万户进行手工制作,兴办了乡村工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

家住上犹县黄埠镇上丰村下山排组的田满妹,今年41岁了,丈夫肖厚森因1982年左眼受伤,行动不便,家中孩子在读书,一家人的生计只能靠她一人承担,但患有四级肢体残疾的她却无法外出务工,居住在土坯房内,一家被列入深度贫困户。

为彻底改善家庭面貌,帮扶干部介绍她到家附近的上犹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扶贫车间工作,不仅离家近,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每天上班步行10分钟就可以,有时下班早还能和儿子一起回家。”田满妹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样的探索,不仅稳定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更稳住了大家的心。

从县城往西驱车40分钟,来到大山深处的上犹县水岩乡太乙村斌斌制衣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叶考凤忙完手头上的活后,匆忙赶往家里。丈夫谢甫贵正在厅堂裁剪布料、缝制衣服。16时许,叶考凤搀扶着丈夫上了二楼房间,里面堆放着血液透析的药品和设备。

不幸患上尿毒症的谢甫贵,每隔4个小时就要做一次透析,每月药费4000多元。受益于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他每月透析费降至500元。更庆幸的是,如今夫妇二人通过从扶贫车间拿布料回家加工服装,足不出户月均可赚2000多元,让他们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作为六大就业扶贫平台之一的扶贫车间,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重要基地。通过扶贫车间的建设,该县取得了贫困人口有效脱贫、企业缓解招工难题、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就业创业活力增强的“多赢”成效,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创建就业扶贫六大平台,有力拓开了就业扶贫康庄大道,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了一扇扇脱贫致富的新窗口,有力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户就业创业。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设就业扶贫六大平台项目104个,培训贫困劳动力842人,帮扶6829人实现就业脱贫,占贫困劳动力的6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