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編者語:在中國的金融行業中,信託業的發展歷程可謂峰迴路轉,市場一經歷調整,信託業往往首當其衝。在這一次金融強化監管之前,中國的信託行業已經經歷了多次規模較大的整頓。大資管的發展推動了信託業的快速發展降速發展,2016年後隨著監管趨嚴,信託行業轉型序幕逐漸拉開。在打破剛兌與去通道的背景下,2018年信託業又有哪些新的變化?監管政策的導向如何?敬請閱讀。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作者:巴曙松教授(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浩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左偉(上海證券交易所)

在中國金融市場上,信託業常常與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並列,成為中國金融行業中的重要細分行業。自1979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以來,中國信託行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行業資產規模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中已僅次於銀行業,排名第二位。在經歷了早期發展過程中的幾次整頓後,伴隨著2007年“新兩規”的頒佈,信託行業監管逐步規範化,整個行業也經歷了10年擴張的黃金髮展時期。然而,行業快速擴張的背後也蘊含著一些潛在的問題和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後,由於銀行資金出表的需求,以及信託全牌照經營的優勢,銀信合作發展迅猛,通道業務的擴張成為信託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信託“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業務本源還有待充分體現,信託實現財產管理、服務於公益事業發展的功能特徵也需要進一步發揮。

2018年以來,在監管政策引導下,中國的信託行業資產規模增速雙降,通道業務收縮,行業擴張勢頭得到遏制。本輪穩槓桿背景下的強監管政策體現了監管層意在督促信託業迴歸本源、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清晰政策導向。

一、 中國信託行業格局的演變歷程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表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信託業發展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表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信託業發展(續表)

(一)1979-2007:六次大規模清理整頓,行業在波動中探索發展

在信託行業發展的早期,信託業存在業務定位不清晰,與銀行業務同質化競爭的問題。部分信託公司普遍開展與銀行類似的對公信貸業務,但由於資本金及風險管理能力的不足,部分信託公司瀕臨破產,行業風險積聚。因此,監管部門分別於1982年、1985年、1988年、1993年、1999年對信託業進行了5次大規模清洗,對信託貸款、信託投資業務進行了規範,信託業逐步從銀行業與證券業中分離出來,信託公司的數量也由最高時期的1000餘家減少到60家左右。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頒佈,信託關係從法律上得到了確立。2007年《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明確將“信託投資公司”改為“信託公司”,約束信託公司固有業務項下的投資業務,突出了以經營性信託業務為中心的“信託”功能,至此信託業完成第6次整頓。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二)2008-2011:信託規模爆發式擴張

2008年,為突破貸款政策限制的束縛,銀行藉助於信託公司發放貸款,銀信合作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加槓桿的背景下,作為主要通道的信託業迎來了行業的爆發式擴張,行業資產規模由2008年的1.23萬億元飛速發展至2010年的3.04萬億元,在經濟逐步回升之後,信託行業規模持續高速擴張,到2012年末已達到7.47萬億元。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三)2012-2015:泛化資管時代來臨,增速平穩回落中穩步前行

2012年9月2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辦法》,基金管理公司全面放開資產管理業務,允許其設立子公司,開展“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基金管理公司紛紛成立基金子公司實現非標、通道業務等非傳統化投資業務的對接。2012年10月12日,原中國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事項的通知》,擴大了保險資管的運作方式和投資範圍,使得其業務範圍與信託已無實質性差異。2012年10月1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放開單一客戶的定向資產管理業務與特定客戶的專項資產管理業務,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與信託公司趨於同質化。在大資管的背景下,由於資本金約束及費率等方面的原因,信託原有通道業務被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等分食,信託資產規模增速出現明顯下滑。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信託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分別為46%、28.14%、16.6%,信託行業自2009年以來連續4年5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行業發展降速趨勢明顯。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四)2016-2017:監管力度加強,行業在調整中短暫回暖

2016年以來,在降槓桿的大背景下,監管部門開始將表外業務納入監管,著力整治監管套利。在券商、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受到擠壓的同時,信託業卻迎來發展動力,2016年7月,原中國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銀行理財投資非標資產,只能對接信託計劃,而不能對接資管計劃。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原有的資本金約束及費率優勢不復存在,通道業務向信託業迴流,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信託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速有所回升,分別達到24.01%和29.81%。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五)2017年至今:監管力度強化,行業轉型走向深入

2017年4月以來,原中國銀監會組織開展了“三三四十”等系列專項治理行動,信託公司的政信合作業務、房地產信託業務、同業業務受到較大監管約束,2017年12月的55號文出臺使銀信合作面臨進一步的收縮壓力。2018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2018年7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資管新規的細則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去通道、破剛兌等一系列政策預示著信託業轉型走向深入。

二、2018年信託行業轉型呈現新進展

(一)規模增速雙降,行業盲目擴張勢頭得到遏制

截至2018年1季度末,68家正常營業的信託公司受託資產總規模達25.61萬億元,較2017年4季度末下降2.41%,季度環比增速自2015年3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增速也由2017年平均30%以上放緩至16.6%。中國銀保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末,全行業信託資產餘額25.41萬億元,較1季度末再次減少0.78%,行業擴張勢頭得到遏制並出現反轉,監管效應初步顯現。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圖1:信託資產規模變化。數據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二)單一資金信託佔比持續下降,信託資產結構日趨均衡

截至2018年1季度末,單一資金信託佔比為45.54%,集合資金信託佔比為38.73%,管理財產類信託佔比為15.73%。單一資金信託佔比較2017年4季度下降0.19個百分點,而集合資金信託佔比較2017年四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從資金端來源看主要歸屬於單一資金信託的通道業務在強監管下持續回落,投資門檻相對較低的集合資金信託在滿足投資者財富管理需求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信託行業主動管理能力穩步增強。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圖2:信託資金來源分佈情況。數據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三)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回落,“去通道”取得初步成效

從信託資金的功能結構來看,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近5年來首次出現下滑,2018年1季度末事務管理類信託餘額為15.14萬億元,佔比由2017年4季度末的59.62%回落至59.12%,但仍佔全行業近6成江山,“去通道”仍任重道遠。受2016年銀行理財新規導致的券商與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迴流的影響,2017年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持續上升,但隨著規範銀信業務的55號文、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的相繼出臺,以事務管理類信託為代表的通道業務規模開始收縮,2018年4月的最新數據顯示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再次縮減至14.97萬億元,“去通道”效果日趨明顯。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圖3:信託資金功能結構分佈情況。數據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四)經營業績平穩增長,風險項目數量小幅提升

儘管資產規模和增速雙降,但信託業整體經營業績仍保持平穩增長。2018年1季度信託業實現經營收入243.36億元,同比增長12.25個百分點;信託業利潤總額為167.67億元,同比增長7.91個百分點。從風險角度看,截至2018年1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達659個,風險項目資產規模為1491.32億元,佔管理信託資產規模的0.58%,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08個百分點,信託行業存在風險隱患項目佔比低於銀行業不良率水平。具體來看,風險項目中集合類信託佔比達53.53%,較2017年4季度末上升多達6.37個百分點,隨著剛兌的逐步打破,集合類信託開始承受一定的監管壓力。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圖4:信託公司經營業績。數據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圖5:信託風險項目情況。數據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五)銀信合作縮量,資金流向更為合理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圖6:信託特色業務分佈情況。數據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銀信類業務降幅明顯,銀信合作餘額由2017年末的6.17萬億元減少至2018年1季度末的5.97萬億元,降幅達3.22%,在信託特色業務中的佔比也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通道業務進一步縮減,銀信合作面臨創新轉型壓力;政信合作餘額及特色業務佔比也分別較2017年末下降4.75%和0.12%。從信託資金投向來看,截至2018年1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規模達6.15萬億元,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9%,佔比達28.52%,較2017年4季度末上升0.68%。工商企業規模及佔比的雙升反映了信託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積極效果。

巴曙松等:透過歷史看信託行業新變化

圖7:2018年1季度信託資金投向情況。數據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文 / 巴曙松教授(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浩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左偉(上海證券交易所)(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參考文獻

[1] 巴曙松,楊倞,劉少傑等.《2015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市場大波動中的洗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 巴曙松.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監管框架處於重要轉折點.澎湃新聞,2017-03-12.

[3] 李將軍.中國信託業的金融邏輯、功能和風險防範[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3,34(03):6-11.

[4] 資管新規下的信託公司轉型:挑戰、機遇與經營展望[J].西南金融,2018(08):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