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新興浪潮下的58兩難

5月8日,在58集團舉辦的2018賦能美好生活峰會上,58集團CEO姚勁波在現場作出承諾“我們絕不做自營,我們只做平臺”。沒過多久,也就是在6月12日,58集團又組織中原地產、我愛我家、21 世紀不動產等房產中介聯合發佈了一場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並且聯合我愛我家、中原地產、麥田房產等中介公司組建“真房源”聯盟。這場誓師大會被外界解讀為針對鏈家剛剛推出的新平臺——貝殼找房的一次圍剿和站隊。

結果十天之後,也就是6月22日,58集團忽然宣佈投資10.68億元入股我愛我家集團,這筆交易完後,58將獲得我愛我家8.28%的股份,成為我愛我家第二大股東。這也被視為58和鏈家對壘升級的表現。

互聯網新興浪潮下的58兩難

圖來自36氪網易公眾號《面對鏈家平臺化,58同城變身“58同盟”》

一家信息發佈平臺投資一家線下房產中介,本身是上下游的買賣關係,現在變成了攻守同盟的聯盟態勢,若不是出於資源整合的目的,其戰略意義,一定是遠遠大於商業回報。

從誓師喊口號到宣佈投資,前後不過10天時間,這從側面看得出58的焦慮和兩難。58指責鏈家「又做運動員又做裁判」,結果自己投資線下中介我愛我家,變成了線上信息平臺+線下中介的混搭,這和當初58指責貝殼「又做運動員又做裁判」的模式幾乎如出一轍。

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比較諷刺的是,58這次結盟喊出的真房源口號,恰恰是鏈家幾年前就已經大力提倡的——鏈家早在13年就打出了真房源的口號,並且率先在鏈家網中做到了100%真房源,這在當時的房產中介平臺中,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而更加諷刺的是,58剛打出真房源聯盟的旗號。6月14日,杭州市住保房管局聯合杭州市網信辦約談了58同城、安居客、房天下等3家網上房源發佈平臺負責人,對多家網上房源發佈平臺發佈的部分房源存在價格虛假、面積虛假、圖片虛假、描述虛假等情況,責令各平臺10日內完成自查整改。

事實上,我們以第三方的角度去旁觀,無論是沙盤推演還是實戰操練,58和鏈家的戰爭,都是一場從實力到底層模式都極為不對稱的戰爭。

58所仰仗的,無非是平臺巨大的流量——58月活5000萬,趕集月活1000萬,加上安居客1000萬的月活,組成龐大的流量矩陣,然後通過向商家收取端口的流量稅獲利。

互聯網新興浪潮下的58兩難

圖來自36氪網易公眾號《面對鏈家平臺化,58同城變身“58同盟”》

這裡要提到端口,所謂的端口,就是房產中介向58這樣的平臺購買的高級會員賬號,一個月費用從300~1000元不等,這些賬號比一般賬號享有更多的特權,相應的,也就能獲得更多的曝光量和點擊量,這在競爭激烈的二手房中介中極為關鍵——能直接影響成單,所以新入門的中介都會購買端口,不斷在網上發佈信息,約見客戶,促成交易。

58的核心和護城河是什麼?其實就是流量。58集團收購安居客、趕集網,58集團的房源發佈端口占據到市場的80%以上。就是為了把所有的流量平臺全部收入囊中,不斷加深,加厚鞏固自己的護城河,這就形成一種倒逼——我把所有的流量平臺都買了,你想做房產中介的生意,根本繞不開58。其次,當所有同行都在買端口時,你一旦不買,效果直線下降,你為了保持競爭力,不得不買。

這就是58的生意經。

但端口模式有幾個天然的弊端。

一是模式單一,增長有限。

而對於58來說,房產的端口費用是重中之重,17年58全年營收100億左右,其中在線營銷費用佔了一大半,但企業要想繼續保持增長,要麼不斷有人買端口,要麼端口漲價,但事實上從業者基本上已經到頂了,因此58只能選擇增加端口費用,但這顯然會引起中介機構的反感。

1月16日,杭州我愛我家全面暫停了與58系旗下安居客的合作,並將其房源全部下架;1月21日,連雲港又有46家中介公司聯名抵制58系端口漲價;1月24日,北京3家中介巨頭聯手抵制58漲價,並提出三條要求。

從這一點來看,姚勁波說今年58絕對不漲端口費,不像是雄心壯志,倒像是安撫小弟們的情緒。

二是虛假信息。

並不是說58會放任虛假信息氾濫,恰恰相反,58也在積極打擊虛假信息。但本質上,流量導向的平臺,房產客戶的商業模型是漏斗型的——一層層過濾,最終篩選出真正的買主,在轉化率、服務、看房場景、價格波動等影響用戶決策要素不會受到太大幹擾的情況下,你降低獲取用戶的成本,就變相提高了你的成單率。

這就是為什麼虛假信息氾濫。因為假信息房源炮製成本低,信息又足夠誘人,用戶撥通電話,中介就獲取到一個真實用戶,再借口房子賣掉,轉而推薦其他房源,促成交易。這就是屢禁不止的行業惡習。

互聯網新興浪潮下的58兩難

圖來自搜狐公眾號《貝殼找房APP成住博會“新寵”,用戶爭相下載》

正如一位網友所評價的那樣:58和貝殼最底層的邏輯是不一樣的,端口這個東西的存在本身是不合理的,優勢是流量,流量的引流會導致不正當競爭,隨著會發生同一小區同一個房源n個價格,m個照片,房客匹配效率隨之下降,互聯網的發展是給我們帶來便利和效率,房源端口註定是發展過程中一個過渡性的產品。

真正的較量是對B端的吸引力

僅僅上線一個月,新平臺——貝殼的流量就達到鏈家網的25%,照這樣的速度,到今年年底,貝殼找房的流量超過鏈家網,和安居客打平甚至超越都是極有可能的。

58和鏈家真正的較量,其實是對B端的吸引力上,因為只有B端有充足的房源,C端才有動力去消費內容,這是先來後到的順序問題。

看上去,58的流量優勢很大:現在58每天有超過3000萬人次的找房用戶,覆蓋了全國近5萬家經紀公司和超過130萬經紀人。但貝殼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通過前期建立起一套完備的機制和流程,鏈家樹立起一套標準和流程,貝殼已經將二手房交易的整個流程,包括購房人群畫像、交易場景和影響購房決策的要素,全部信息化,通過這套算法淬鍊出的大數據,以及服務標準和流程,將極大的優化和顛覆目前的端口模式,貝殼如同鋼鐵轟鳴的機械化坦克旅,和刀耕火種的騎兵決鬥,任憑武藝再精湛,這場戰鬥從一開始,58就輸了。

互聯網新興浪潮下的58兩難

圖來自界面《從鏈家到貝殼,左暉的野心與恐懼》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流量的優勢已經見頂了,58能做的,無非是給我愛我家更多的曝光,更多的流量,促成更多的交易。但本質上,並沒有改變交易的效率,而是通過源源不斷的流量供給,催費一個虛胖的巨嬰。而貝殼所要做的,其實是將鏈家過去十幾年摸索出的標準和共識,通過貝殼這個平臺開放賦能給全行業,用新的標準去要求行業,杜絕過去的惡習和弊病,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開源。

現在鏈家每一個成交背後都可以達到大概 12000 個PV(頁面瀏覽量),而行業平均水平在 3000 左右。這是一個斷崖式的差距。這意味著鏈家已經進入一個以數據、技術、服務為保障的綜合平臺,而58所能做的,除了流量和拉幫結派之外,再也沒有別的底牌。

互聯網新興浪潮下的58兩難

在技術升級的前提下,來自58的流量,和來自貝殼的流量,有著本質區別。換句話說,一個垂直的,經過技術賦能的平臺,無論是購房意願,還是真實度,還是誠信度,包括交易的效率,都要明顯高於一個信息中介平臺。而58能做的,只能在原有的流量基礎之上,開放更多的權限和端口,也就是端口之上的端口,但這又造成了新的困擾——新的會員特權衝擊了老的會員特權,而本質上,還是流量不夠精準和優質導致的惡果。

然而鏈家就沒有軟肋了嗎?並不是,鏈家的軟肋是什麼?其實是廣大是三四線城市。換句話說,就是那些鏈家沒有覆蓋的地區,這些地方的市場長期被傳統中介和58趕集這樣的信息分類平臺把持,而貝殼的誕生,就是通過開放全平臺的方式,將自身對二手房交易的標準,加速滲透到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毛細血管裡,一旦成功,鏈家將贏得整個盤面,這也是為什麼58如此焦慮的原因。

勝負很快就會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