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堪比管仲与萧何,命途多舛,仗剑英雄成了我们熟知的大词人

实力堪比管仲与萧何,命途多舛,仗剑英雄成了我们熟知的大词人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实力堪比管仲与萧何,命途多舛,仗剑英雄成了我们熟知的大词人


通过两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辛弃疾绝对是满腔热血的投入到革命工作的,而且是一丝不苟的完成任何任务,不惧艰难险阻,没有文人的温文尔雅,充满了沉雄豪迈的英雄气概。


在完颜亮大举南下时,农民耿京起义,成为各地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队伍,其中有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投奔耿京,他就是辛弃疾,掌管起义军的大印。辛弃疾的另外一个朋友义瑞在辛弃疾的劝说下投诚耿京,谁知,义瑞却偷走大印,逃奔金军,陷辛弃疾于不义。


实力堪比管仲与萧何,命途多舛,仗剑英雄成了我们熟知的大词人

炸了毛的辛弃疾立下军令状,不抓住义瑞,提头来见。意气风发的辛弃疾率领小队人马,追上义瑞后,二话不说,手起刀落当场将叛徒砍杀,提着义瑞的人头回到耿京营里。


后来耿京被任命为天平节度使后,被义军将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投奔金军,且被封为济州州官,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心、气愤,亲自带领五十名勇士,奔向济州为耿京报仇,不但成功闯进州衙,而且将叛徒张安国活捉后斩首示众,不可谓不厉害,并且策反了张安国的人投靠南宋,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实力堪比管仲与萧何,命途多舛,仗剑英雄成了我们熟知的大词人

后来他向朝廷提出抗金主张,可惜没有被采纳,再后来还做过几人地方官,创建过一支“飞虎队”,但是他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当然,如果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话,可能会多一位仗剑天涯的英雄,但同时我们也将失去一位多姿多彩的绚烂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实力堪比管仲与萧何,命途多舛,仗剑英雄成了我们熟知的大词人

最后我们欣赏辛弃疾最后回词,一曲著名的小令《破阵子》,回味辛弃疾其中的辛酸与无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