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檢察工作新的時代坐標

明確方位才能找準方向,把握大勢才能贏得未來。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要論斷清晰指出了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也標註了檢察工作新的時代座標。

牢牢把握检察工作新的时代坐标

在剛剛結束的大檢察官研討班上,張軍檢察長強調,新時代,檢察機關只有定好位、把握好新的時代座標,才能切實謀發展,才可能強弱項、補短板、重自強。

把握檢察工作新的時代座標,首先要主動研究、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密切關注、全面瞭解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已經從“有沒有”轉變為“好不好”,不僅有基本的物質需求,更有豐富的精神需求;不僅關注個人利益,更加關注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利益;不僅注重眼下的歲月靜好,更期待長久的國泰民安。要充分了解、理解人民群眾對更體面、更有尊嚴生活的嚮往,對照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確定工作思路、規劃檢察事業,找準工作著力點和著重點。同時,要客觀認識到,深化高質量發展必然經歷一些陣痛,社會矛盾可能在一些地方、一些時候、一些領域表現得很尖銳複雜,這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是人民對美好生活期待更高的表現。要深入實際體察民情,抓住民生聚焦點,思群眾所思、急群眾所急,對群眾的“痛點”有“痛感”,真正將司法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融入內心。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必然對檢察工作提出新任務新要求。把握檢察工作新的時代座標,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方面有更高水平、更豐富內涵的需求,檢察機關要用更高辦案水平、更強法律監督能力來回應。作為“供給側”,要主動對標對錶,圍繞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新時代檢察工作水平,為人民群眾、為社會和時代提供更好、更優、更實在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與檢察工作的互動,自認為努力、自認為有成績還不夠,還要讓當事人“感覺到”,更要讓人民群眾認同、好評。法治產品、檢察產品是否優質,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是否可感可知,要把評分器交到人民群眾手中,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判工作成效的標準。

理論是指引實踐的強大思想武器。把握新的時代座標,解決新時代檢察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在檢察領域具體體現為,法律監督的供給能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適應。解決這種不適應,需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融匯在自己的血脈中,用以指導實踐、破解難題,真正把憲法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責做強、做實、做優。在實踐中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思想,要通過六個堅持解決檢察工作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解決檢察工作的發展方向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檢察工作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堅持把檢察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解決檢察工作的主要任務問題;堅持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解決檢察工作的根本定位問題;堅持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解決檢察工作的發展動力問題;堅持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方向,解決檢察工作的根本保障問題。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新時代已經來臨,新座標已經找準,只有牢牢把握新的時代座標,才能擁抱檢察事業的美好未來。各級檢察機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南,認真研究、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砥礪奮進、鏗鏘前行,在新起點上推進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以高分交出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