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包下100萬個智慧餐廳的改造:從此和排隊等位點菜等待說拜拜

“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週末去哪裡聚餐”……

消費者選擇困難、排隊等餐時間長......商家引流拓客難、效績提升慢.......即便現在O2O和外賣已經把線下店鋪搬到了線上,使得消費者更容易觸達,但一系列行業難題卻依然沒能得到很好的平衡。

找到熱門好餐廳要排隊,排到自己了還要花時間選菜、點餐,好不容易下單完成了,還要等餐廳上菜……

據阿里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的數據,消費者近一年外出就餐的頻次為平均每週 5.2 次,平均每次的排隊等位時間接近 19 分鐘,而消費者整體從到達餐廳到吃完離開,平均的時長為 70 分鐘,平均排隊時長已經佔據整體用餐時間的近 30%。根據這一數據,一個人一年花在吃飯排隊上的時間 , 達到驚人的近 86 小時。

在經歷了半年多的探索之後,口碑於7月18日正式面向全行業推出了智慧餐廳方案,計劃用互聯網的技術、產品和數據能力去幫助傳統的線下商家革新經營模式,用數字化來驅動餐飲行業重構人-貨-場。

至此,一場圍繞吃的新零售升級就要拉開序幕。

從O2O到新零售

2016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到,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大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

自此之後,新零售概念大熱。2017年更是被業界稱為新零售元年,阿里、京東、蘇寧等都堅定了這個戰略。

新零售,很明顯是相較於傳統零售而言。傳統的餐飲行業,商鋪和消費者之間的關聯多是侷限於線下,沒能向線上延伸。早年間千團大戰,O2O平臺圍繞著餐飲為核心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競爭,最終帶來的結果是線下的店鋪被成功搬到線上。隨後又經過餓了麼、美團、百度外賣等外賣平臺的市場培育,用戶逐漸養成了點外賣的用餐習慣。

餐飲行業看似已經佔據了線上和線下兩處陣地,但鑑於行業痛點依然懸而未決。之前所做的一切更像是一劑藥引,主藥卻遲遲未能找到。

比如說商家端,在客流上,一直處於“等客上門”的被動局面;在效率上,翻檯率低、點餐排隊長、等菜時間久等一系列效率低下的難題都困擾著傳統餐飲行業,而且人力成本與日劇增,不少商家的利潤下滑嚴重。

深究這其中原因,有業內人士給出思路,光是線上線下肯定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各個環節的數字化,把這兩重平行的場景打通,然後針對現有的人、貨、場三要素做出相應的改進與升級。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新零售。

那麼新零售在餐飲行業能不能如願發揮奇效?實戰出真知。

口碑包下100萬個智慧餐廳的改造:從此和排隊等位點菜等待說拜拜

2017年11月,口碑推出了智慧餐廳方案試點。用戶通過口碑App或者支付寶能夠一站完成點餐、開發票、開發票、點評等操作。並且,智慧餐廳增加了智能取餐櫃和零售櫃,讓餐廳實現24小時營業和全程自助服務。

經過半年的探索,7月18日口碑進一步宣佈該方案將向全國範圍的商家開放,用新零售的模式幫助餐飲企業升級轉型,數量是多少呢?口碑給出的計劃是100萬家!

能讓人效提升3倍

實際上,智慧餐廳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此前圍繞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生態,已經有不少連鎖品牌上線了自家的H5點餐系統,在整個移動支付的生態鏈上,也有諸如二維火、銳意等諸多服務商在耕深這一領域。但由於各個餐廳的數據化進程不一,開發能力和投入運營的成本不盡相同,在後臺數據沒有完全打通的基礎上,用戶體驗也參差不齊。

在口碑看來,只有將餐廳的排隊、點單、支付等全流程數字化後,才能夠實現數據驅動,完成餐飲行業的智慧化改造

實際效果如何?今年1月,老字號連鎖品牌五芳齋率先與口碑合作,在杭州打造了全國第一家智慧餐廳。半年過去,這家智慧餐廳營業收入增加了40%,人效提升了3倍,翻檯率提升37%,堪稱餐飲行業效率革新的奇蹟。

之後,味多美、船歌、康師傅等更多品牌與口碑合作的智慧餐廳也陸續開業,“智慧餐廳”在行業內的升級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

為別人所不能為,口碑的智慧餐廳方案究竟做出了哪些改造?口碑副總裁陳盛介紹,智慧餐廳主要是由三大要素組成,一是互聯網入口加手機點單,二是以智能POS為基礎的營運方案,三是整體消費體驗和流程的重構。

具體來看。首先是消費者這一端,在智慧餐廳點單時,口碑利用其長期以來積累的消費數據,依靠算法做出菜品的智能推薦。

這不僅對於選擇困難症患者來說是一福音,還無形中解決了就餐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以往消費者給出的評價可以作為決策輔助,減少決策時間。當想知道某個菜品味道如何之時,也不必再去揣測老闆那句“看您個人口味”背後的真意。數據顯示,弄堂裡杭州親橙裡店在接入智慧餐廳方案後,智能推薦的每週最火、猜你喜歡等菜品,命中率超過了82%。

還有就是在點單方案上,目前已經提供有提前點單、到店點單和外賣點單等,據口碑介紹,其成熟度、完整度都排在行業前列 。

口碑包下100萬個智慧餐廳的改造:從此和排隊等位點菜等待說拜拜

去年4月,口碑開始在全國推廣掃碼點單技術。一年之後,口碑對手機點單進行了升級。用戶可以到店後掃碼點單,也可以提前在口碑App點單,預約時間到店就餐。這樣一來,就直接跳過了之前的排隊環節。還是以弄堂裡杭州親橙裡店為例,目前掃碼點餐單量已經佔到了該店全天訂單量的99%。

其次在商家這一端,智能推薦菜品有效提高客單價,消費者自助點餐省去人工成本。除此之外,智能POS系統還能夠為商家提供了從軟硬件到營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市面上多數的傳統中小商家都存在業務流程分散,數據整合度低的問題,並且考慮到商家物力、財力受限,很難去自主開發,口碑聯合多家Saas系統商,為商家做出了一套包含有排隊取號、線上預點、掃碼點餐、外賣接單、智能收銀等功能的系統。

智慧餐廳還配備了一系列智能硬件。譬如在口碑展示的智慧奶茶店中,機械臂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人工,維持一個奶茶店的正常運轉從此前的至少三人縮減為了一人。機械臂生產製作,消費者自助下單、取餐。

不難看到,所有改變都是圍繞著提高效率同時縮減成本而展開。另外一方面,憑藉支付寶、淘寶、口碑等超級入口,陳盛表示可以對六到八億消費者實現流量觸達,商家提效和引流這兩大傳統痛點就得以解決。

數字化重構“人-貨-場”

“數字化是智慧餐廳的核心優勢,同時也是新零售的改造重點”,有業內人士對該放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數字化是重構餐飲行業人-貨-場的內在驅動力”。

此前,商家、消費者、和菜品各個環節都是相互獨立的信息孤島,幾乎不存在互相流通的可能性。而口碑的智慧餐廳賦予了商家數字化的能力,並把這些環節積累的數據整合成一個閉環,實現了很好的聯動效應。

前文中有提到,新零售要從消費者體驗出發,在餐飲行業,菜品是消費者體驗的中心。智能POS機和手機點單幫助商家做到全量訂單、全量菜品的數字化沉澱。菜品的銷量、利潤率等都商家在優化菜單時的最佳參考。並且根據以往數據,還能夠預估單品的銷售情況,儘可能實現備貨零浪費。

另外,通過口碑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商家可以得到較為清晰的用戶畫像。以便根據用戶的消費喜好、頻次等數據制定營銷方案,達到千人千面的精準效果。這樣就完成了“人”和“貨”的重構。

口碑包下100萬個智慧餐廳的改造:從此和排隊等位點菜等待說拜拜

最後是“場”的方面,口碑也已經助商家實現了堂食、外賣、預定自取、智能取餐櫃等經營場景的多樣化。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5月份,口碑與味多美共同打造了一間無人零售麵包坊,為消費者帶來了新鮮的購物體驗同時為商家帶來了更高的翻檯率。

至此,新零售的思路在餐飲行業能不能行得通已經無需再辯。口碑之外,美團方面在此前的“新消費論壇2018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也重點強調過餐飲行業線上線下一體化。

新零售已成共識,口碑也將成為阿里新零售在線下落地的主力軍。張勇表示,阿里新零售的業態要讓30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走向“數字化”。毫無疑問,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千千萬萬商家進行改造,口碑所在的餐飲行業是其線下最廣闊也最為重要的板塊支點。

與此同時,餐飲行業與生俱來的傳統基因,令其成為新零售改造中最具挑戰性的線下業態。但基於對智慧餐廳方案的自信,口碑表示未來計劃將幫助100萬餐飲商家完成升級。在這個過程之中口碑沉澱下的能力,日後也或將能夠平移複製到天貓小店、盒馬鮮生等阿里新零售的其他板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熊出墨請注意」,文:彬彬,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證文章完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