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座城市,日本寧死也不敢入侵,如今成富地,人均收入50萬

文 | 陳飛

提要:20世紀中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進行了侵華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中國軍民一共持續了十四年之久的抗戰歷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省轄市以上有效計算淪陷城市共計為1001個,淪陷面積總計為3561080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37.2%。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年中之中,全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均有日軍的足跡。

中國有一座城市,日本寧死也不敢入侵,如今成富地,人均收入50萬

當時中日雙方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促使了這種情況的出現,然而,中國有一座城市本已是日軍兵鋒所向,機緣巧合之下竟然安然無恙,躲過了日軍的侵佔,到今天還發展成一塊富裕之地,人均收入達到50萬之多。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澳門。澳門能夠避免被侵害,並非是當地民眾有著極強的作戰水準,這原因還是要算在葡萄牙人的頭上。

中國有一座城市,日本寧死也不敢入侵,如今成富地,人均收入50萬

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時代的背景下來到遙遠的東方,雖然中國明朝嚴格實行海禁制度,但金錢還是可以賄賂明朝的官員,讓他們忽略自己的法律的。於是,葡萄牙人就順利地進入到澳門居住,並在此地進行傳教和貿易,鞏固成為自己的根據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葡萄牙人乘勢向清政府索要澳門,雙方於1887年12月1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友好條約》。澳門就是在這個時候變成了葡萄牙所屬的“自由港”。

中國有一座城市,日本寧死也不敢入侵,如今成富地,人均收入50萬

數百年的發展,澳門當地的華人以及葡萄牙人相處十分默契,可以說葡萄牙人的殖民手段比較溫柔,能夠將自己融入於當地的發展之中,以至於澳門當地的居民對葡萄牙人並沒有太大的反感。在兩國民眾的努力下,澳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自由港口。可是,這樣的默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面臨崩潰的危險。日本在亞洲地區的獨大,令他們敢不把所有的西方列強放在眼裡,英國無敵艦隊厲害又如何?反正不可能殺到他日本島嶼來。至於沒落的葡萄牙,日本更不會多加忌憚了。

中國有一座城市,日本寧死也不敢入侵,如今成富地,人均收入50萬

眼看著澳門將要被日軍侵佔,葡萄牙祭出了一個大招。這就要從此前葡萄牙和日本的交情說起:中國尚未受到入侵前,葡萄牙人希望可以從這裡找到願意遠赴巴西幹苦力的亞洲人,可中國方面主張安土重遷,大多數人覺得到巴西這麼個蠻荒之地掙再多的錢也沒用,還不如留在中國。所以,葡萄牙只好到日本尋找勞動力,日本人沒有那麼多顧忌,有錢賺當然好了!於是,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日本往巴西輸送了數百萬的勞動力,巴西經濟發展了起來,日本也解決了本國就業問題,可謂是雙贏的局面。

中國有一座城市,日本寧死也不敢入侵,如今成富地,人均收入50萬

讓我們回到日軍將要入侵澳門的時間點,葡萄牙認為你們日本要是想強佔澳門,我們就報復性地把巴西的數百萬日本人全部趕回到你們本土去,連他們繁衍下來的後代都丟給你們日本政府去養活。日本方面一合計,澳門再富裕也養不活這麼多人,他們的艦隊也不可能打到巴西去,乾脆就算了,澳門雖好,他們卻沒這個本事取。因此,澳門成為抗日戰爭中為數不多幸免於難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