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深,深不見底

深圳的深,深不見底

深圳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官方正式頒佈,幾天前的傳言塵埃落定,實際上的政策細則比沸沸揚揚的傳言還要厚實,還要嚴格。

坦白講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個時間段,在看上去深圳樓市平穩過度的當下,居然會出了這樣的政策補丁,這裡面有多少我們看不到的風險,或政府認識到的危機,不得而知。

最意外的就是限售。這樣的政策出臺背景一般都是針對二三四線城市,主要是為了鎖定資金流入量,確保樓市更加穩定;鎖定交易減少投資人群短期操作的可能性,讓頻繁買賣的土壤憑空消失。

深圳的深,深不見底

通知的標題很長,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要表達的主題,等同於3-5年內深圳的樓市基本面會就基於此,設置了更多的限制,確保萬無一失。長期的發展規劃,才有此次的新政出場。

不設任何預留期,發佈之日起實施。

在這個通知下發的前夕,我們在剛剛討論過深圳關於小產權處理的徵求意見稿,大家都在說深圳作為創新城市,總是敢於第一個嘗試,也被高層默許去走一些新的路線。

殊不知深圳特殊的城市狀況,違法建築已經達到了深圳總建築面積的一半,涉及到居住人員超過730萬之多,如果不去迂迴解決這些違法建築,用正當的土地補償機制去完善,只是粗暴簡單地拆除和驅逐,那帶來的結果會難以想象,無法收場。

深圳小產權要轉正中的大誤會

所有所謂的摸索和開拓,都是有著難以跨域的基礎現實,必然就會走到那一步,且需要用最溫和的方式去解決,面太廣人太多,一刀切的模式無法解決,只會增加矛盾和衝突。

不如收錢 。

深圳的深,深不見底

企業限購

企業限購以西安為首,長沙、杭州、上海緊跟的方式在後。

這當中除了上海有人性的細則劃分以外,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還是保留了准入購買的機制,其他幾個城市都是粗暴地限制沒有任何的餘地,深圳這次也是。

深圳這次對於企業下刀的主要原因來源於市場上很多熱點樓盤,公司購房的數量已經佔到了房源總套數的20%以上,就購買資格和資金對比,企業對普通購房者形成了擠壓。

而在之前深圳有不少樓盤把剩餘的房源或直接部分打包出售給企業,這種成批的購買方式對於出售方來說更為便捷,資金回籠也更有優勢,但確實會給真正的購房人群帶來影響,個人和企業之間的力量,懸殊太大。

尤其是那些上市企業,更是強大。

商務公寓限售

深圳近5年,再次轉手的商務公寓佔總成交規模的70%左右;而近1年半,企業購買一手公寓佔成交規模的16.9%。

政府認為這交易當中的炒作氣氛很明顯,短期的持有再轉手,給市場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投機的成分過大。

而此次的做法相比較其他城市更為嚴厲,各類新供應用地,新建設的商務公寓一律只租不售,而在此次政策之前正在進行中的合同不受影響,但個人和企業新購買的商務公寓限售5年。

等同於深圳市場上的商務公寓產品,從此將被打入冷宮,單純從租金回報率可能還有所指望,但想著短期操作快速套利的可能性很小。

公寓類型的產品以後走的路線就是租賃,以保障企事業單位的員工,以企業形式開發的長期租賃對外出租,以配套居住為首要目的。

個人限售

為什麼會以3年為限?

據統計深圳2017年市場上二手交易的房源,不滿3年的居住用房佔到了銷售總量的46%,將近一半的出售比例,直觀的感受是炒房氣氛濃厚,這裡面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投機行為。

新建的商品房和二手住房都在限制之中,從7月30日期購買的所有深圳住宅都將限售3年,抑制短期炒作和非理性買房。

這其中可能更重要的點是:防止未來過度拋售可能導致的經濟風險,這是新政後政府專家給出的提醒,也就是上述安迪提及的我們看不到的風險,政府能察覺到的危機。

如果出現集體拋售房源景象,市場必然會出現踩踏的現象。

只是有些難以理解,深圳難道已經出現了危機端倪?讓政府如此擔心,本應該是那些二三四線城市的擔憂,怎麼會蔓延到了一線深圳?鎖定即為了穩定,那麼在深圳的房地產數據中,到底有哪些不穩定因素在外溢?

而這種不穩定性,風險性,會不會蔓延到其他的城市,如果連一線城市的深圳都倍感壓力,那麼二三四線城市的危機會不會更大?這裡面涉及到的面,會不會是下一個要觸發的點?

抑制離婚炒房

以離婚的方式取得再次買房的優待,這是很多城市正在發生的情形,在這塊的管制也並不嚴格,今年在離婚買房這塊政策深入執行補丁的只有成都。

而深圳這次明顯有借鑑的用意。

主要的控制點依舊是首付和貸款,並沒有在限購上加以延伸,這也是我們經常說到的真正對於房地產市場上影響最大的不是限購,

都是限貸。

深圳這次的補丁很細緻,從離婚年數到離婚前的貸款記錄和擁有房子的情況,以及離婚的次數都有了不同的對待。

如果上海再有房地產補充政策出臺,可能會在離婚購房這塊加強把控,如果資金面沒有問題,在上海離婚大法就是無限房票。

這裡的漏洞都是為了完善差別化信貸,讓離婚的漏洞成為過去。

按照深圳這次新的政策通知看,真是別有一番意味在心頭,堂堂的一線城市房地產,卻用上了二三線的房地產政策在把控,因城施政的說法似乎很快就要過去,全國一刀切的模式將要來臨。

拋開所謂的漲跌可能,其實想要維持當下的狀態就很不容易 ,為了避免可能的下行,又要遏制繼續上漲的趨勢,政府真是操碎了心,想盡了辦法,只為了健康發展。

如果槓桿不能再次放大,如果金融屬性持續減弱。“房住不炒”就真不是說著玩的,這是實打實的在執行。

這些原本要進入深圳房產的資金,遇到這樣的障礙和設限,他們有沒有可能改變方向,衝向股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