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别再混淆中道与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它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凡事远离【太过】与【不及】,做到恰恰好,这种处事的方法是成熟与科学的,就连佛家在修行中也在利用中庸之道的思想。

佛陀当时苦行了六年并没有开悟,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琴师在教自己的弟子们弹琴,琴师说到:琴弦太松弹不出声音,太紧则容易断掉。佛陀从琴师的话中领悟到修行也应该如此,太紧与太松都不会成功。然后佛陀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喝下去以后恢复了体力以便继续修持。

正本清源,别再混淆中道与中庸之道

苦行

虽然佛教修行之道也会讲究中庸之道,但是这和佛教的另一个主张——【中道】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中道,也称中观,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指的是佛教与一切其他宗教、科学、朴素信仰不共的世界观,也就是空性的思想。

佛陀三次开演讲解,在第二次讲解时以《般若经》思想为主,阐示的就是空性的主张,代表作有《心经》、《金刚经》、《般若八千颂》等等。

中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中是正确的意思,也就是远离两边——常边、断边的正确观点。这和为人处事远离太过与不及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个行为论,这是一个世界观,是对宇宙真相的正确揭示。所以我们想要不惑,不用再等几万年,只争朝夕地学习《般若经》就可以了。

正本清源,别再混淆中道与中庸之道

般若经

常边和断边是两种错误的世界观,常边指的是我们把无自性的事认知为有自性的,一切法都存在,但是我们内心的习惯就是把【存在】和【有自性地存在】绑定在一起了,通俗点说就是我们认为一切法是存在的,但都是【胜义】、【实有】、【自性】的方式存在,它的内涵就是事物和我们的心识无关地客观存在,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量子物理没有开创之前的经典物理学家认为世界就是物质的,一切物质的存在完全不依赖于认知者——心识。总之把没有的【自性】当成存在的就是一种增益的妄执,这就是常边。

断边则是指当我们认识到诸法的【胜义】、【实有】、【自性】不存在时,那么我们习惯性的认为这个法也就不存在了。有兴趣的可以看芋头哥以前发的文章,当我们观察杯子上的空性时,杯子上的真实存在这一分是找不到的,当我们寻找不到任何可以称为杯子的东西时,我们就会认为杯子是不存在的。这种否认掉了自性却也同时破坏了诸法的存在的主张就称为断边。

正本清源,别再混淆中道与中庸之道

中观

中道是佛教不共的精彩主张,诸法远离自性有的常边,但也远离世俗名言中不存在的断边。它本来就是以自性空但名言有的方式存在着,只不过我们的脑子里总是执它为自性有或者名言无。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道理是可以说明白的,但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仔细地学习其中的逻辑。绝非简单的【也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甚至解释成【中庸之道】这么简单。

有人说中道就是不执空,也不执有,那么请你找一个又不是空,又不是有的东西来看看。正确的解释是不执自性有,不执名言空,因为自性有和名言无是常边与断边。远离常边与断边才是中道——正确的世界观。

学习佛法需要严谨,切莫依文解义,关于中道你了解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