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书的结构是怎样的?

心大压烂肺


看了大家的回答,“参易阁”的回答已经很规范的了,本人不揣浅陋想再补充一下,我想说《易经》的结构仅说是经加传的结构是不全面的。目前的《易经》出之于宋儒朱熹的《周易本义》,根据《周易本义》和对易经占筮过程的理解,《周易》的结构当还有其它几个组成部分,简述如下。

一、河图和洛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也就是说八卦以河图和洛书为依据的。

如上图,清人江永在其所著《河洛精蕴》中列出圣人则河图洛书图。测吉凶看易象,推衍则要用数,而河图洛书赋予了八卦数的内涵,它们是八卦数理之源,所以,《周易本义》将河图洛书置于卷首。

二、八卦横图、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

上图就是八卦横图,首载于朱熹的《周易本义》,下图是用阴阳符号表示的。这横图告诉大家这八卦从太极、二仪、四象一层一层叠加而来,这种叠加就是阴阳合和,有着简单而严密的逻辑性。从右至左对横图中的八卦进行排序,就出现先天八卦序数,这是邵子易数常用的,他的梅花易数时间起卦时就用这先天序数。

这是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说的就是先天八卦的空间排列;“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说的是就是后天八卦的空间排列。事物的运动是指在一定时空里的运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显示了卦象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以及事物运动的规律。

三、筮占。筮占就是用蓍草起卦,取蓍草五十根,大衍之数也,取一立为太极。用余四十九数,二分之以象二仪,挂一以象三才,揲之为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三变出一爻,六爻成一卦。我说的简单,占起来费事,起卦是易经占筮的基础,只有掌握起卦方法,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易经经文结构的固定程式。

四、易经的经和传。这一点大家都回答过了,不再赘述。


四一翁


八卦的定位原则,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上南下北。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还有日月,离为日在东,坎为月在西。日出东方,月挂西树梢头。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八卦顺序,乾巽离兑坤震坎艮,天(乾)逆时针向左转,乾下一变为巽,二变为离,依次类推。至于说先天后天八卦之说,那是杜撰的。

再回到《易经》结构中来,按方位定好八卦后,接下来看上下卦的组合。古人的天文概念是天圆地方,因此形象的在纸上画一个外圆,里面一个四方形。外圆地方上分别注上八卦,这样阴阳相交、八卦相荡,感而遂通,八八六十四卦产生。如果再在天上运转八八六十四卦,就有4096卦,可谓一动天地生,动一发而撼千军也!再细揣摩《易经》64卦顺序,笔者也是不得而知,前行的顺序大概有正反二卦,先有一卦,然后再反卦,也就是把卦倒过来看。如果抹去空间观念,从太空看六十四卦,都是一样的。人类的观念来自于他的思想,而思想逃不出宇宙的局限。


思我美人


谢谢!《易经》这本书算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本典籍,因为距离我们今天人的时间久远,给我们读者朋友们带来阅读的重重困难。感觉到《易经》的文字古朴艰涩,加上历代思想家的诠释更是繁多异同,往往使我们望而生畏,临门却步。在这里就帮朋友们理一理其中的思路,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发,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更好地深入研究下去,那么我将感到非常欣慰。

《易经》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不过很遗憾前2本已经丢失,今天我们谈的《易经》应该是《周易》,所以下面我将用“周易”这个词来陈述。


《周易》这本书的整个结构,其实早就有定论的,古今并无什么争议,我也只是把它列出来而已。


《周易》分为“易经”与“易传”两大部分,其中“易经”即上、下二篇;“易传”即称“十翼”。而“易经”上、下二篇包容了周易六十四卦及卦象之辞。由于时代久远,辞义又有隔阂,乃有十翼之作。


《周易》经过三个阶段的演进:

(1)伏羲画先天八卦,相关古书里面有记载。

(2)周文王演绎“易”,8卦变为64卦,而且画卦象,解释每一卦的意思。

(3)到了孔子时代就开始赞《易》,始推天竹以明人事。故每卦皆有“君子以”或“先王以”三字,天人合一之学,始于孔子。到今天流传下来有“十翼”,当然这个“十翼”并不全是孔子所做,但大部分是孔子的思想。后来将《易经》归之孔门。在中国文化史上,历来把《周易》视为儒家经典,也基于此。

在这里说说“十翼”,所谓十翼者,即上下彖,上下象,上下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是也。十翼为“易经”以明“易经”六十四卦之理。“易经”分为上、下二篇,以象阴阳凡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卦名如下:

上篇三十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蓄、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磕、喷、剥、复、无妄、大蓄、颐、大过、坎、离。


下篇三十四卦: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赛、解、损、益、决、诟、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师妹、丰、旅、 、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上下篇的六十四卦都有文辞说明,相传是周文王所作,也有周文王作的卦辞,周公作的文辞之说,《系辞》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威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便是此义。所谓经文也是指易经上下二篇而言。

以上就是《周易》这一书的内容大概的构成,大家可以先做一个了解就好了,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

谢谢!


自由小小影


看了上边的几个回答,基本上都没有把结构说清楚,我来说几句吧!

周易全书应该有这样几个体系。

一是周易的缘起,也就是这本书产生的过程,系辞传和论语里都有明确的介绍,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就是伏羲推演先天八卦是参考了河图的,文王在羑里推演后天八卦借鉴了洛书。先天八卦代表五行万物的生成,后天八卦代表五行和万物的运化。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第一个大的体系。


二是十二消息卦,也称十二辟卦。这个体系是对大自然,对宇宙信息的模拟,代表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阴的坤卦到一阳复出的复卦,二阳来临的临卦,三阳开泰的泰卦,以及大壮,夬卦直到六爻全阳的乾卦,然后再从乾卦,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直到六爻全阴的坤卦,这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必然的过程。

三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也分为几个大的体系,一是按照先天八卦的生成序列继续排下去,有一个完整的生成序。还有就是根据各卦之间非覆即变的规律,两两对立排列,可以参考系辞传里序卦和杂卦的说法。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十二消息卦,其余五十二卦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十二消息卦变来的,它们代表了事物发展的偶然性规律,但偶然性多了,聚合到一起,就是必然性。

需要说明的是,周易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对立统一,螺旋式上升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在周易里都有明确的阐释,只是和现在的提法不一样而已。


子非我


易经全书结构真的很多人视而不见没搞清楚,第一视而不见是易经的阴阳,阴是黑夜,阳是白天。地球是阴阳构成的星球,西方白天,东方黑夜。

第二视而不见是造字始于易经,伏羲氏根据八个自然现象造出,天地水火山泽风雷八个字,开启文明之门。中国文字始于作易经的圣人造字!

第三视而不见是易经是自然现象的内涵,易经六十四个自然现象构成中国文化的框架。两个自然现象造出卦名,比方说水天需,水和天两个自然现象,是大自然创造需求的条件。人类需求的食物,在有的空间就能生成。地上有水长庄稼,海里有水生成鱼类。这是大自然创造需求,圣人造出需求两字,人类的物质文明才仿照自然开始推动。

第四视而不见是六十四个自然现象经孔子作易传构成社会生活常理,一直用到今天,人们根本不知道社会生活常理来自易经。

第五视而不见是易经引导大家学习自然,讲“天下为公”是指天是大自然,为公是指万物和人类。人们听不懂,视自然为无物。

第六视而不见是向自然学习真实,向地球学习养育生命的善良,向太阳学习给予万物和人类光和热的大爱。

对于这些自然现象的视而不见,人们硬是把活生生的易经弄成了教条,学术,胡思乱想的猜测,占卜算卦的工具,包装无知的脸面。



高鸣易传系辞解真


《易经》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本人在易言易,从易经衍生的象数理论角度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结构呢?结构就是一个事物内在能量形成的骨骼支撑,或者说是一○之内的四方框架结构体。用象数理论表示则为4∧3=64。

易经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呢?易经的结构就是一○之内生成的64卦数图象。

象者,是空间8方能量交(×)合(+)形成的能量凝聚。在自然界则表现为四方与四维能量辐射的组合象。用几何图形表示则是8边形内在的8条对角线组合成的米字形。它的存在方式用象数理论表示则为8∧2=64。体现到自然界中则是64卦象。实际对应的则是人类的64遗传基因。从大处来说也就是宇宙生命的64基因。由于64卦数是从对应天象的○~0数开始的,所以卦的最大数是63。与宇宙形象○的周长数36自然形成阴阳的镜像对应关系36→63。此36数是圆象○,63数则是圆内的64=8∧2象存在方式。也就是易经的四方结构形态,是宇宙存在方式6∧2=36数能量辐射结果的自然映像。

由于象是信息的表现方式,而信息是二维世界运动的主体,所以此64卦最大的象数63也就是二维世界存在的最大信息数。同样更是易经的结构最大数!

一句话64卦图像数就是易经的结构,是时空运动信息的模本,而象数则是易经的灵魂!如果没有64卦象数的四方结构表象方式,《易经》也就根本不存在了!可以说,如果从其他方面谈易经的结构,那就是由心而意的胡扯!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易经的结构存在方式,实际就是天圆地方易理的一种演绎方式。




易境2


参易阁不请自来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易经》就是周易,因为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无从考证。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易经》大致结构如下:


从大方向上来讲《易经》分为两部分。在这两部分内又可以细分成好几个小内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经就是易经的经文: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名、六画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相传是周文王和周公所作。具体内容如下:

  1. 卦名:比如乾为天、雷泽归妹等,用来为六十四卦命名;
  2. 六画卦:比如乾卦为六个阳爻,坤卦为六个阴爻,这是六十四卦的符号表示。
  3. 卦辞:就是挂在每一卦下面的话,是对一个六画卦的总体描述。比如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
  4. 爻辞:是挂在每一爻下面的话,是对卦中具体一爻的描述。比如乾卦九五爻辞是:飞龙在天。

传则是《易传》的简称,也叫《十翼》,据说是孔子所作,是详细解读易经的经文和其他内容的。包括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象传上、象传下、彖传上、彖传下、序卦传、杂卦传、说卦传和文言传。它们各自所表述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通常我们看到的《易经》读本中通常将经和传柔合在一起。这样是方便读者阅读。其实在春秋以前应该是没有易传的。


参易阁


古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在这宛如浩海的巨著中,其中有一本可以称之为群书之首,那就是《易经》。

《易经》在我们现代文化中已经淡化很多了,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易经一直是文化人的必读之书,可见其书之伟大,古人在书中给我们留下的奥秘,今人不断再解读,希望从中能够得到千年古人的智慧。

我们来看《易经》中的《乾》卦。《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每一个爻都有相应的爻辞来解释这个爻的含义,每一个爻都包含着复杂的哲理,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哲学思维是非常缜密的。

《易经》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详细的讲解了每一卦每一爻的作用,整个书的结构以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个过程去叙述了每一个阶段发生的各种事,具体论述每一爻的吉凶原由。

书中每一卦都是由八卦相重组成的,八卦中每一卦都是由三爻组成,三爻相叠组成了六爻,就是六十四卦,书中的理论称之为易理为书之精华。叙述了天道的运行规律,从天地之始的角度开始论述,并且充分观察天地宇宙的动向以证明其易理。

《易经》同样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比现代的哲学早近几千年,书中理论可以解释通古今各种问题,比现代哲学要深奥的多,现代哲学只能指导理论性的工作问题,对于天地宇宙人就很难透彻的分析了。


侯杰森1


《易经》全文只短短5000余字,分上下经。又分为《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个部分。其内容都是文言文注释。

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大多指《周易》,它也分为伏羲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的后天八卦。而我们用的是后天八卦。主要讲阴阳之道,它是万物之基本。着重讲八卦卦象和演变成六十四卦过程。又简单介绍了梅花易术和奇门遁甲的基础知识。

在这里我只简单的为你介绍了一下,如果感兴趣可以接触接触,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不仅是占卜,还向你讲做人处事的道理。这就看你的悟性了。


无邪79908786



巜易经》原指三易,即夏之《连山》、商之《归藏》及周代的《周易》,此三部经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久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书。

现流传下的即我们所能看到的《周易》版本都是被孔子删述过的内容,中国过去曾有副对联称颂孔子:“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所以说若想弄清原本《周易》的结构,必须搞清或说恢复《周易》的原貌,首先要弄懂原先未被孔子删述过的《周易》到底是什么样子(内容)?

仅以现在能看到的《周易》版而言,以原理而论其结构则是象数理,即以象演数,以数推理,以理寻象。

如篇幅章节而论其结构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一、《经》又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计三十卦,下经计三十四卦,共计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坤震巽坎离坎艮兑八个纯卦重叠演变组合而成。每一卦又有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组成。

爻的名称称作爻题,爻题组成了爻辞,共64x6=384爻题,对应也自然有384爻辞。

爻辞即是说明六十四卦中各爻要义和判断吉凶的文辞,如《天风姤》卦中“包有鱼,无咎,不利宾”即是该卦九二爻之爻辞。

爻题就是说明爻在每卦中的位置和阴阳属性的。如坎卦中的〈初六〉、〈九二〉等都是爻题,其中的初、二表示爻的位置是由下而上数的第爻和第二爻。

每个卦画都有六个爻,爻又分阳爻和阴爻。阳性爻称作“九”用“一”表示,阴性爻称作“六”,用“--”表示。自下往上排成六行,依次叫作初六(初九)、六二(九二)、六三(九三)、六四(九四)、六五(九五)、上六(上九)爻。

二、《周易》之《传》的部分共七种十篇(也称十翼),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杂卦》和《序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