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這個「八戒」是山寨的!

李天飛

豬精被孫悟空降服之後,帶回了高老莊。唐僧一見面,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八戒”,理由是:

悟能道:“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因此又叫做豬八戒。

猪八戒这个“八戒”是山寨的!

問題來了:五葷三厭是什麼鬼?

五葷又稱“五辛”,是佛教對飲食的禁忌,稱大蒜、小蒜、洋蔥、蔥、薤等五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當然具體是哪五種,不同的經典有不同的說法。

但道教同樣借用了,如《洞玄靈寶道學科儀》,就明確說明“五葷”是不能吃的。但“三厭”卻是道教的說法。道教認為天上的雁有夫婦的倫常,地上的狗有保衛家的用處,水裡的烏魚有忠敬之心,不準食用這三種食物,叫三厭(當然三厭也有不同的版本)。

有些道教流派也是不戒肉的。佛教戒殺生,凡肉就吃不得,何況是雁、魚、狗?所以“八戒”就是“戒五葷三厭”的解釋,假如不是故意的;就是這位作者完全不熟悉佛教戒律。

佛教裡類似“八戒”的說法,倒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八關齋戒”,又叫“八戒齋”:“不殺生、不偷盜、不非梵行、不妄語、不飲酒、不非時食、不化妝歌舞、不坐臥大床”。所以“五葷三厭”這個說法,也是《西遊記》這種中原人士篡改的“八戒”了。

歷史上,確實有叫“八戒”的和尚。他是李商隱的朋友,李商隱給他寫過一首詩:

五色玻璃白晝寒,當年佛腳印旃檀。萬絲織出三衣妙,貝葉經傳一偈難。 夜看聖燈紅菡萏,曉驚飛石碧琅玕。更無鸚鵡因緣塔,八十山僧試說看。

這位八戒,住在四川金堂縣的三學山。然而這個名字,應該是佛教的八關齋戒的“八戒”,而不是五葷三厭的冒牌“八戒”了。

有朋友會說:哦,那麼豬八戒的“八戒”就是道教山寨佛教了?哈哈這也高估他了。真正的道教徒也講“八戒”,他們所謂的八戒有兩種,第一種是皈依三寶和五戒的合稱:皈依道、經、師,加上戒殺盜淫妄酒(當然也是從佛教抄的)。第二種是戒殺盜淫妄酒,再加高廣大床、歌舞、化妝,見於陸修靜《受持八戒齋文》,這才是佛教八戒的道教山寨版!

猪八戒这个“八戒”是山寨的!

一句話,管“五葷三厭”叫八戒,佛道二藏根本沒有!

為什麼呢?因為無論佛教道教,一位真正宗教徒所守的戒律,都得包括各種各種的生活行為,比如五戒就是戒殺、盜、淫、妄、酒。這裡每一個,都是生活中的大題目!這裡面前面四個根本戒:殺、盜、淫、妄語。看上去簡單,其實細想想,平常人誰守得住?你能不打個蒼蠅?多開張發票?看看葷段子?說哪怕一句謊?所以,這五戒在佛道二教,才是最根本的東西。豬八戒這“八戒”,看似有八條,說來說去,全是在嘴上找轍,無非是不吃韭菜、不吃蒜,不吃飛禽鍋、狗肉煲、黑魚湯,意思意思也就是得了,這實在是極輕極輕的約束。

我們翻翻古書就會發現。天天唸叨“五葷三厭”(也叫五辛三厭、五腥三厭)的,既不是佛教徒,也不是道教徒——人家的戒比這個重的多!而是民間人士的禁忌而已!比如和《西遊記》同時代的《湧幢小品》,就明說“五葷三厭”是“俗說”。民間端午插個艾蒿啦,搞個祭祀啦,就想起戒“五葷三厭”了。因為老百姓既戒不了殺生,也戒不了說謊,充其量只能在嘴上意思一下而已。所以豬八戒的“八戒”,純粹是道教先山寨了佛教,民間又山寨了道教,山寨到姥姥家了。

另外,網上有人說有個高僧叫朱士行,法號“八戒”,這是豬八戒的最早來源。我查了一下,這應該是個謠傳,沒有任何一本書記載過這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