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周期性失業潮:超20000人在失業邊緣掙扎|馨分享

P2P周期性失业潮:超20000人在失业边缘挣扎|馨分享

曾經,P2P行業的平均工資讓許多傳統金融業務的從業者羨慕不已,跳槽到P2P平臺工作也一度成為風潮。如今,一切可能又要重新開始了。

——馨金融

要判斷一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如何,有兩個最明顯的指標,一是資本,二是人力。當然,這兩者本身也密不可分,有資本的地方,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曾經的P2P行業就是如此,2013年到2015年P2P行業大躍進時,每天都有新的平臺成立,海量招聘信息發佈,工資也十分誘人。彼時一些平臺招聘時,從傳統銀行挖來的人才直接工資翻倍,甚至更高。

然後此後,隨著P2P行業進入低潮期,傳統金融機構高管跳槽的消息越來越少聽到,整個行業的工資水平不斷回調。

直到最近的爆雷潮開始,一輪P2P行業的失業潮也正在來襲。從6月初至今,平均每天大約有5家互金平臺出現問題,若按照平均每家P2P平臺100人來計算,這一波“雷潮”便有約23000位從業者處在職場尷尬邊緣。

而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一畢業就一頭扎進了P2P的泡沫裡,他們要如何重新選擇職業,同樣值得深思。Enjoy~

週期性失業潮來了:超20000人工作受影響,催收公司紛紛裁員

文 | 小慧吖

來源 | 新流財經

2018年7月10日深夜,上海依舊悶熱,天空偶有雷聲,暴雨欲來。24歲的常生從工作了一年半的催收部門離職,沒有帶走任何物品。

2016年,常生進了一家消費金融公司的貸後催收部門,飽含熱血,可以一天不喝水的狂打電話五六百個,一個月能掙17000-18000元。

但去年底以來,隨著監管趨嚴,常生的工作遇到了瓶頸,“不許短信轟炸,不許有恐嚇言語,不許在非工作時間撥打,不許騷擾第三方聯繫人”,條條禁令,讓常生和他的小夥伴們工作舉步維艱,能催回的單子越來越少。

“我屬於主動離職的,與其早晚被裁,不如自己走來得暢快”,常生坦言,數月前便謀生了離職的念頭,但一直沒準備好,最近P2P頻繁暴雷帶來了一系列連鎖效應,使得他果斷離開了曾經喜歡的公司。

這裡的一系列連鎖效應指的是,在諸多P2P平臺暴雷的大環境下,原本依靠P2P資金來放貸的消費金融平臺被迫收縮甚至停止放貸,借款人無法借新還舊,部分平臺逾期暴增,甚至出現借款人惡意投訴平臺的現象,催收部門很多人完不成業績只能被裁員。

“我們催收現在的投訴率很高,高到一些催收員不敢再接甲方的單子”,另一家上海催收公司的員工江強也充滿了無奈,“最近一個月以來,一些客戶接通電話就直接投訴。只要客戶加了幾個老賴群,被告知了各種投訴威脅催收的方法,基本上這個客戶就涼了,”江強和常生一樣對貸後催收工作厭倦透了,也謀生了離職的想法。

離職後的常生沒有去找新工作,而是找了4個朋友,開始做起了貸款中介服務。

常生堅信這個社會上借貸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一些新上線的信貸產品也需要代理商們來拓展市場。

“以前工作的時候就一直在關注這方面,我相信做渠道代理還是很有前景的”,目前常生的小團隊已經代理了一些線上借貸產品和車貸產品。

1

超20000互金從業者工作受影響

常生離職的這一天,7月剛過去10天,數據顯示,全國共出現了28家問題平臺,1家經偵介入、6家跑步,其餘21家均顯示提現困難。

然而,P2P“暴雷潮”似乎並沒有要停止的趨勢。公開數據顯示,從6月初截至到7月24日,全國已經有230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逾期、跑路、倒閉等情況,相當於平均每天有5家互金平臺出現問題。

若按照平均每家P2P平臺100人來計算,這一波“雷潮”便有約23000位從業者處在職場尷尬邊緣。

他們有的因為公司提現困難處在高壓工作狀態下;有的因為公司終止運營,開始裁員而離職;有的因為老闆跑路而被迫離職……甚至有的從業者將自己和家人的積蓄投資到自家平臺,如今丟了工作也賠了積蓄。

實際上,除了常生這樣的催收,以及P2P平臺員工受到了影響,新流財經瞭解到,大量依靠以P2P資金來放貸的資產端企業也在開始裁員。裁員崗位包括商務崗位、銷售崗位、客服崗位等。

一家深圳消金企業高層坦言,目前其公司每個部門都在縮減人才。“行情不好,公司要節約運營成本。”

“我們雖然沒有裁員,但是也不準備再招人,緊急崗位確實需要招人也要等到國慶節之後了”,一家北京頭部消費金融企業的HR告訴新流財經,受大環境影響,公司目前已經停止招聘。

部分失去工作的互金從業者們似乎已經對這個行業失去了信心。一家杭州家裝分期平臺HR告訴新流財經,最近面試了一些從P2P平臺過來的從業者,“感覺他們很多人想要轉行,更想去教育行業或者電商行業”,但很多從業者又因為前期無其他行業工作經驗,所以找工作也陷入了困境。

2

持牌機構仍在招人,名額有限,門檻略高

一面海水,一面火焰。在滾滾浪潮裡,資金充裕且業務合規的持牌機構們,以及重點發力海外的消金企業似乎影響不大。

有兩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均告訴新流財經,目前工作安穩。“公司沒有裁員的現象,每天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一些基礎技術崗位也一直在招聘。”

“我們現在重點發力海外,國內的資產端本來就一直在縮緊,所以這一波也沒有明顯影響”,一家非持牌消金企業人員坦言。

新流財經觀察到,在拉勾網上,一些持牌機構或者頭部企業依舊在瘋狂招人。7月26日,在拉勾網上,招聯金融在招崗位34個,度小滿金融在招崗位46個,百信銀行在招崗位70個,馬上消費金融在招崗位132個,京東金融招聘崗位則多達465個……

雖然持牌機構們都在招人,但持牌機構數量有限,在招的崗位也有限,也就意味著終會有部分人要離開這個行業。

一位持牌機構HR還告訴新流財經,持牌機構對人才要求很高,“全日制統招本科及以上是最低的要求。”她還坦言,招人也會關注人才的過往從業經驗。“我們在決定面試和錄用的時候,更多關注他本身的工作技能、能力素質,P2P的離職人員不會特殊顧慮,但如果曾經在存在明顯欺詐行為的P2P平臺工作過,還是會有一些顧慮。

都說人員的流動能反射一個行業的發展狀態,在P2P平臺暴雷的大環境下,人員流動性加大是必然趨勢,行業二八定律也會逐漸顯現。等到潮水退去,真正有價值的企業和人才才能顯現。

(文中人名為化名)

分享也是一種力量。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