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已久的岳母刺“尽忠报国”竟然是伪历史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小故事,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不禁让人觉得,凡是一心为国的大英雄,都必然有一位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母亲。那么,岳飞的后背上是否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呢?如果有,真的是岳母亲手刺上去的吗?

民间流传已久的岳母刺“尽忠报国”竟然是伪历史

很多史书都对岳飞背后的刺字有记载。首先来看《鄂国金佗粹编》中第九卷《遗事》中的一段文字:“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沦失盗区,音问绝隔。先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小为念也。’乃窃遣人迎之,阻于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后归。先臣欣拜且泣,谢不孝。”而在《宋史》第三百八十卷《何铸传》中描写岳飞被审问的时候提到的:“飞祖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深入肤理”这四个字说明尽忠报国四个字已在岳飞背后多年,结合上面一段古人留下的文章,岳飞的母亲要求他为国家效力,其间托人转告,勿念家中老小,并未提及刺字一事。转而到了岳飞被审问,背上的尽忠报国就已经“深入肤理”,刺字的时间上首先出现了疑问。

民间流传已久的岳母刺“尽忠报国”竟然是伪历史

其次,就刺字这件事而言,岳飞之母虽深明大义,但毕竟只是一名村妇,中国自古讲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要说刻字,可能连字都不识。对于刺字这门手艺,也不是谁都可以的,这一点从《水浒传》中就可以得到证实。《水浒传》第八回中说道林冲要被在脸上刺字发配充军的时候,有这样的文字“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第十二回说到杨志被判刑的时候也提及“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可见,刺字这件事的确不是谁都会的。

那么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到底是谁刻上去的呢?

民间流传已久的岳母刺“尽忠报国”竟然是伪历史

明朝末年,冯梦龙所撰写的《精忠旗》一书给了我们确切的答案。书中第二折“岳侯涅背”就告诉了我们岳飞背上的字到底是谁刻上去的。后人摘录出这样的文字:生说:“张宪,你拿把刀来,在我背上深深刻‘尽忠报国’四字。”生“解袍露背介”,末说:“怕老爷疼痛。”生大怒介,说:“唉,我岳飞死且不惧,怕甚么疼痛!”末说:“既如此,小人大胆动手了!”作刻介,末说:“刻完了。”生说:“与我以墨涅之。”末应涅介,外与生穿衣,末说:“老爷固然立志报国,何苦忍此疼痛?”生说:“张宪,如今为臣子者,都则面前媚主,背后忘君,我今刻此四字于背上呵,唤醒那忘主背君的,要他回顾。”这里的“生”指的就是岳飞,而末指的就是张宪,也就是说,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并不是他的母亲刻上去的,而是张宪刻的。刻这四个字的目的也不是像后人流传的那样,是岳母为了时刻提醒岳飞要尽忠报国,而是岳飞要给背主忘君的人敲一个警钟。

民间流传已久的岳母刺“尽忠报国”竟然是伪历史

而岳母刺字的传说则是直到康熙五十三年《如是观传奇》的问世才出现的。这本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岳母为岳飞刺字的情节,说岳母刺字是为了提醒岳飞要时刻记得助君主击退胡酋。并且这是已将先前的“尽忠报国”讹传为“精忠报国”。

此后清朝与岳飞相关的各个版本的书籍都会以此为鉴,添加岳母刺字这一桥段,场面描写也是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激昂悲壮。自此,岳母刺字的故事就这么被大家误传开来。

“感谢您阅读我们的原创文章,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为我们点赞!若对本文有不同的观点或建议请写在评论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小编真诚地欢迎您关注我们,从而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我们将为您推送更多优质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