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对战争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就知道等战场出现焦灼状态,或者拉据不休的时候,一种名为敢死队的组织就开始登场发挥效果了。其实从影视剧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明确的信息:首先这不是一个固定的作战编制,而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目标就是为了执行某次特殊的作战任务;其次这个组织的战斗力是比较强悍的,因为挑选的都是军中作战最为勇敢,也最不怕死的军士;再次参加这种组织的人,基本上都是抱着必死之心,因为生还的机率是几乎没有的。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很少会有敢死队的成员生存下来。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不过我们近年来却发现,有很多老兵都纷纷出来指证,在当年的台儿庄战役中,自己就是上文所述的那种队员。这让人们不禁开始感到好奇,这完全不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情况啊。随着这种队员的人数逐渐增多,人们还产生了一个错觉,难道当时的那场战争,真的战斗如此激烈,以致于每天都要组织这样的队伍吗?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见得会有这么多的人幸存下来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要想通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去翻开当年台儿庄战役的相关战报,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尽力还原当时的战场实况。从战报中的记载来看,第一次有敢死队的关键词表述,发生在三月的三十日晚上。当时战场的东南部已经被日军占领,西北角虽然国军方面占据优势,但日军仍有一股部队集中在那里不肯撤退,在这种情况下,国军为了能够迅速回到东南战场,就需要迅速结束西北角的战斗,然而这一区域过于狭窄,不宜投入大量兵力。第三十一师的师长就下达了第一个相关的命令,这支由五十七人组成的队伍,虽然冲上了战场,然而这次作战却由于地形过于复杂,只是进一步削弱了日军在这一块地区的优势。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从战报中看到,这个关键词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二日凌晨,与上一次发布命令已间隔整整两天。当时三十一师面对的战场形势尤为险恶,因为此时已经大量的日军攻进城里,仅凭自己有限的力量已不能完成整个战场的防守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协同作战的二十七师想要进城,到三十一师的阵地进行支援。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把突破口选择在了西北角,这次组建的是二百五十人的队伍,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白刃战和肉博战,终于杀开了西北角的日军防线。在这种情况下,二十七师的后继部队迅速发起攻势,杀入城内,实现了与三十一师的成功会合。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关键词出现的第三次,则是又过了两天,已经来到了四月四日的深夜。当时的战场形势已经有所好转,因为汤恩伯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对日军发起了总攻,这个时候城内和城外的联系完全被切断,为了能够彻底地将城内的日军荡平,三十一师又下达了一个命令,组织相应的敢死队,执行这次作战任务。这次组织的队伍,明显比第一次组织的人手要多,总人数达到了两百名,依靠国军优势的炮火掩护,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夺下了日军盘踞的大庙,在这里还截获了一份价值连城的情报,得知城外的日军已经开始撤退。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翻阅所有相关的战报,也只有这三次有明确记载的敢死队这样的关键词,当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口头发出组建的相关队伍,应该是很多的,比上述惨烈的战斗,也应该不在少数。从其它战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战斗,也组织了相应的敢死队,但并不见得载入了战报之中,因此并不能说明在整个战役之中,只有这三次组建了敢死队。也许还有多次未见诸战报,也许还有更多的战报并没有被发现,而是消失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然而为何近年来会出现这样多的老兵,开始出来作出这样的证实呢?根据相关专家对当时战场情况的推演,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老兵应该是参加了当时的入城增援部队,比如我们从上文所述的第二次出现敢死队的时候,后继就有相应的作战部队。但当时战场情况紧急,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谁就必须是敢死队成员,这些后继的增援部队人员,因为自身要面临比平时战场凶恶得多的情况,因此也自认为自己就是敢死队的一员了。那么从战报中可以看到多少次的增援部队呢?

老兵说出台儿庄战役敢死队的真实情况?和我们想象的竟不一样

经过翻阅战报,我们发现至少出现了八次这样的增援部队,这些还不包括未纳入和未发现的战报,由此可见我们文初的一种猜测基本就成为现实,如果这些增援部队也都算作敢死队的话,那确实是天天都有派出的,这也与老兵们的回忆相吻合了。不过在当年的战场上,其实每个人都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我们还是要向这些老兵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