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唐诗》: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蒋勋说唐诗》: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于是我们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事件会消失,而心情会变成永恒。

《蒋勋说唐诗》: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今天聊聊《蒋勋说唐诗》。

《蒋勋说唐诗》: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主题,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关系,可它们又各自离去。它们是知己,它们也是陌路。

在《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给我们讲解唐诗的灿烂与华美,带领我们体验生命中的真与善与美,这将是一次愉悦的心灵出走。

《蒋勋说唐诗》: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

而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蒋勋说:诗很像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

来,我们来品几颗珍珠。

1、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蒋勋说:如果有庙的话,一定把这两句放在那里做最重要的签王。所有人的生命领悟不过如此,这两句送给所有在绝望当中的朋友都是最好的礼物。你的绝望刚好是你的转机,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常常认为到了“水穷处”,只有大哭;我没有发现水穷之处,就是云起之时。水穷之处是一个空间,云起之时是一个时间。

在空间的绝望之处、看到绝望的转机,生命还没有停止,所以还有新的可能、新的追求。

《蒋勋说唐诗》: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2、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蒋勋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会用什么方法活着。我希望是山中的花,没有人来看,自开自落。

《蒋勋说唐诗》: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3、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安静是更大更饱满的热情。真理不在哲学里,不在宗教里,而是在民间生活中。修行是与自己过去生命的对抗。从繁华到幻灭是一种修行,从幻灭到繁华是不是也是一种修行?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真正的文化厚度既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

杜甫挤在难民里面逃难,创作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这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

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都没看到。

宇宙之间存在的东西常常因为我们看不见,变成不存在;可是看似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在意,也会变成存在。

今天的快乐,明天的伤心何尝不是如此。

蒋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电影《黄土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穿着军装的知识青年,掏出笔记本,对翠巧说:你可不可以唱民歌给我听?翠巧父亲坐在炕上说:也不悲,也不喜,唱什么?

(唱歌是要有情绪的。)

后来翠巧慢慢爱上了这个知识青年,最后这个青年要走要告别的时候,回头对翠巧说:“回去吧,路很远。”

镜头就停在一个小山丘上,青年身影越来越远,最远的时候,翠巧惊人的歌声出来了:“黄河九十九道湾……”她这个时候要唱歌了。她有了情绪,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个男人了。

其实这份感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她也知道这个男人不会爱她,自己不可能嫁给这样一个知识份子,将来大概随便嫁给一个种田人,但这可能是她这一生中唯一一次恋爱经验,所以她开口唱歌了。

有了情绪就有了歌,动了情就有了诗歌。

在时间与空间上,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陌生人。在佛教的因果中,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轮回当中再次相见,大概不会认识对方了。

所以,诗有助于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帮我们看到美。

美最大的敌人是“忙”,忙其实是心灵死亡,对周遭没有感觉的意思。我们说“忙里偷闲”,“闲”按照繁体字的写法,就是在家门口忽然看到月亮。

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忙就是心灵死亡,就是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生活美学。

《蒋勋说唐诗》:用诗补荒凉,家门口看月亮

周遭所有最微小的,看起来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拯救。

我们经常讲把自己过成诗,诗歌正一点点像女娲补天一样,把我们的荒凉感弥补起来,让我们在家门口看见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