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知识分子都是如何消除烦恼的?

蒋勋:知识分子都是如何消除烦恼的?

勋衣草丨蒋勋美学社

后台回复“音频”收听蒋勋老师精选合集音频

关注

钴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潨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喜欢这篇文章,一直在读它,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去写散文(比如去兰阳平原的太平山的时候)。柳宗元的散文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一清如水到几乎不介入主观。

蒋勋:知识分子都是如何消除烦恼的?

他看到水,就观察水怎么往南流,到什么时候碰到了石头,就必须要往东走,呈现的完全是自然原本的面貌。就好像一个人在现实当中受到很大的挫折以后,突然去观察天道,觉得这些东西应该受到尊重。

柳宗元身上有一种冷静和清淡,在心情受伤时也没有讲自己的哀伤或者悲怨,而是去看水,看到自己生命的多种状态。这是我当初很喜欢柳宗元的原因。

也许你不知道石头本来在那个地方,但水是柔软的,水碰到石头以后会转,那水和石头又是什么关系?他通过观察自然,看到了人世间很多结构和规则,也看到了自己心情的状况。

你可能觉得自己是水,希望向哪里流,却忽略了水在流动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与它相互关联的存在。这些要怎样去观察?他采用了客观视角。

柳宗元会让我想到沈从文,两个人都是在一个规则有点儿荒谬的乱世当中,回到自然,但不是以文人坐在树下静听松风的方式,而是去真正地观察,观察物理的现象,进而将自己的心情与人世万物结合在一起,把它扩大。

第一段全是对山水的描述,讲水流如何湍急,怎样构成旋涡,再缓缓流去,从上游到下游细细观察,没有一个字涉及人世。作者想把来自政治的压力释放在其中,可接下来所见民生的艰辛却提醒他现实无可逃避。

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因为柳宗元多次前去游玩,有一天早上就敲门对他说:“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shān]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官租是政府的租税,私券是向地方豪门世家借的私债,这些欠账日积月累,这户人家已无力负担,因此想去山上开荒,把钴潭上的田地卖给柳宗元,以缓解债务。

蒋勋:知识分子都是如何消除烦恼的?

柳宗元永远会在平静的山水之后突然让人看到非常痛心的东西,而这其实也是后来文人画容易被大家忘掉的内容——中国画的山水主题最早其实是在讲知识分子在现世受伤(如被下放)以后,转到山水中去观察生命的状态。

我们会觉得对山水的描绘也是对现实的逃避,可是柳宗元的文章却提醒我们,无论逃到哪里,都逃不开“官租、私券”的压力。第一段中还是好美的山水,可是第二段就吓人一大跳——原来背后有这么惨痛的生活。

住在山林当中的老百姓,似乎已经是天高皇帝远,可以好好过日子,但官租、私券一来,他还是没有办法,必须要“更居”。这也是对柳宗元逃避政治心理的点醒。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本文由勋衣草美学社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版权归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_^

蒋勋:知识分子都是如何消除烦恼的?

蒋勋老师独家授权蜻蜓FM平台,为勋衣草朋友们特别推出“美学合辑”,包括《细说红楼梦》《中国文学之美》《孤独六讲》《生活之美》《身体之美》《美的觉醒》《细说王羲之》《说梵谷》等经典作品。购买成功后,大家可永久收听。

蒋勋老师用质感声音,带你一起发现文学之美,生活之美。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