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裡的嘉興是什麼樣子要「摩登風」還是小清新?

每個嘉興人心中都有自己對家鄉的印象。在你的印象中,嘉興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是江南水鄉還是現代都市?未來,你希望嘉興的城市風貌朝什麼方向發展?

記者昨天從嘉興市建委規劃管理局瞭解到,我市已經啟動了《嘉興市城市總體設計》的編制研究工作。據悉,這是2017年修訂的新版嘉興城市總體規劃的其中一個專項設計,將從城市風貌設計、城市專題研究等方面來確定城市形象以及風貌。

新增城市天際線等內容

市規劃管理局編研中心主任黃佳海說,啟動編制《嘉興市城市總體設計》有幾個背景,首先是新出爐的《浙江省城市設計編制導則》和《浙江省城市景觀風貌條例》提出了相關要求,嘉興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了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化品質的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目標的訴求,然後去年國務院批覆了《嘉興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2017年修訂),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提到了城市的發展方向以及空間佈局,但需要專項設計來進行細化。

據悉,在2007年嘉興也做過類似的專項設計,叫做《嘉興市城市總體風貌設計》。這次的版本叫做《嘉興市城市總體設計》,不僅名字改了,內容也有所更新,比如城市天際線、城市色彩、建築風格、街道界面、景觀照明等內容的引導和管控,都是上一個版本所沒有的。

所謂城市天際線,通俗說就是你站在城市中一個地方,向四周環顧,天地相交的那一條輪廓線。比如你站在上海黃浦江邊看浦東,會發現這條城市天際線高聳入雲,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中心、金茂大廈等摩天大樓的點綴,讓這條城市天際線看起來很摩登。

嘉興的城市天際線,相比上海要低矮很多,但是近幾年隨著南湖CBD、經開區金融廣場等區域的崛起,天際線也在慢慢長高。未來的嘉興城市天際線將如何發展?是鼓勵其繼續往上生長還是要限高?城市總體設計將給出答案。

此外,城市色彩的設計也引人關注。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間中所有裸露物體外部被感知的色彩總和,很多世界知名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城市色彩,比如以奶酪色為代表的巴黎、以橙黃色為代表的羅馬。目前,嘉興的城市色彩也有一定的特色,比如江南水鄉辨識度很高的黑、白、灰色調等,未來嘉興將會有怎樣的城市主色調,這次的城市總體設計將給出答案。

黃佳海告訴記者,城市總體設計的功能主要有四方面:梳理城市和自然山水之間的關係,充分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底蘊,確定城市形象以及風貌;梳理城市景觀格局,構建大的功能空間體系;確定重要的景觀風貌管控區域,提出一些引導和管控;結合嘉興的地方實際,設計城市天際線、城市色彩,包括街道界面以及水系等等。

兩大創新點讓人耳目一新

據悉,本次城市總體設計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編制,根據相關要求,設計單位初步提出了兩大創新點。

第一個創新點是描繪嘉興城市田園形態,總體肌理上是大水、大綠、大疏大密,以實現城在田中、園在城中、城田相融。城市意象上是城田相融的,生態肌理上是水綠交織的,人文感知上是儒雅溫和的,區域空間上是組團網絡的,城鎮建設上是精緻集約的。

田園城市的控制要素包括整體形態、城市職能、地標形象、文化彰顯、建築風貌。其中在地標形象上,設計單位不建議新建摩天大樓(摩天大樓與城市的氣質不符),同時提出要堅持文化自信,不以樓高論地標,嘉興地標可以選擇子城、瓶山、煙雨樓、南湖革命紀念館等文化聚落。

另一個創新點是重新定義城市中軸,設計單位提出城市中軸是不斷髮展演變的概念,並且與一般城市以公共建築、商辦建築構成的城市中軸不同,嘉興田園城市應該以南北貫穿的生態大廊道作為城市中軸,促進城田相融,契合城市風道,降低熱島效應。

在嘉興人的常規認知中,嘉興的城市中軸位於老城區,以月河—瓶山—子城—壕股塔這一線為中軸,但由於2017版嘉興城市總體規劃中,中心城區從原來的142平方公里變成了現在的257.29平方公里,因此城市設計中的中軸線也要相應擴大。目前的方案是在常規認知的城市中軸基礎上,向北延伸至穆湖溪,向南延伸至中央公園,通過綠廊將城市與田園相聯,促進城田相融,促進風道穿城。

不過,以上想法並不是最終版本,在正式著手編制前,市規劃管理局想充分徵求公眾的意見,讓城市設計更能體現嘉興市民的意志。目前,“嘉興市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已經發布了一份網絡調查問卷,市民可以在手機上便捷地參與問答,工作人員收回問卷後,會整理出市民的意見,並將相關意見融合到《嘉興市城市總體設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