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精選: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當前的中國帶來哪些啓示?

擊鼓傳花之我賣給你你賣給他他賣給她她再賣給我……崩。

美國房地產泡沫的起因,來自於美國金融機構不斷增加放貸,而放貸後的資產被證券化成為不動產抵押證券MBS,美國金融機構又不斷將MBS債透過層層的打包,變成了CDO、CDO2、CDO3等等金融產品,這些金融創新一度讓美國金融機構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好景不常,到了2006年之後,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見頂,隨後開始反轉下跌,這些金融商品開始逐漸崩壞,尤其是2007年2月,有專門投資MBS債的對沖基金被清算,如夢初醒的投資人開始紛紛檢視自己手中的資產,這些數百種證券組成金融資產,組合複雜到連設計人都搞不清楚這些資產內容,更何況是一般投資人,於是MBS債跟CDO的市場開始崩潰。

不過我們會好奇,這些金融機構不是已經把風險轉嫁出去收回現金了麼,為什麼後來還會出現類似於投行雷曼兄弟倒閉的重大風險事件?

金融市場恐怖的地方就在這裡,比方說投行雷曼兄弟準備發行了MBS債或CDO資產,他就會去問美林證券的自營部門,我手上有些優質資產準備出售,看看美林證券要不要購買,因為每個投行手上都會有自有資金準備投資,美林證券的自營部門一看,覺得這些MBS債的信用評級相當好,手上剛好有空閒的資金,於是買入了雷曼兄弟發行的MBS債和CDO資產,除此之外,美林證券為了減少投資風險,於是把雷曼兄弟發行的CDO與美林證券自己發行的CDO資產或MBS債,又打包成一個新的金融商品,然後跑去找高盛,高盛覺得這個東西相當安全,於是也買了大量的資產,高盛又把自己手上的資產打包,賣回去給雷曼兄弟……

結果是每個金融機構或多或少,都持有大量的MBS債跟CDO資產,當底層資產出現問題的時候,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當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反轉之後,各個金融機構加入拋售資產的行列,因為這些金融資產的價值,會影響到金融機構財報上的投資損益與淨利潤,當市場上再也沒有人敢買入CDO資產的時候,這些資產再也找不到新的買家,產生嚴重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整個CDO市場崩潰。

風險的傳遞紙是包不住火的,更多的投資人逐步發現了金融機構這些狀況,投資人急著把自己的投資拿回來,於是發生了全球金融機構都沒法承受的擠兌現象,在2008年金融風險愈演愈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率先撐不住宣佈破產,在美國財政部的協調之下,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屈辱式收購了貝爾斯登。

但是貝爾斯登的倒下,並沒有讓這場危機停下來,野火燒到全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雷曼兄弟手上持有過多的MBS債和CDO資產,最終在2008年9月15日,因為資金週轉不靈繼而宣佈破產,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次美國財政部居然沒有介入,任由雷曼兄弟破產,引發了大量連鎖反應,造成全球金融市場雪崩,連全球最大的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A,也在這場風暴中轟然倒下。

2008年金融危機風險本來都是在銀行之間傳導,是什麼原因導致保險巨頭AIA集團也捲入這場風暴?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AIA集團沒有發行MBS債,也沒有購入CDO資產,但是AIA集團在倫敦的投資部門發明了一種金融創新,這個東西叫做信用違約互換CDS,類似於保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表現在CDS購買者(即購買信用風險保護的一方)在參照實體的信用風險發生後可獲得賠付,所以CDS在這場金融創新的遊戲中,主要任務就是保障MBS債券與CDO資產的兌付,如果今天發生MBS債或CDO資產出現違約的時候,這個時候CDS所發行的金融機構有義務負責賠付。

那AIA集團在這過程中賺什麼?主要賺的就是保險費收入,如果投資人害怕這些資產發生風險甚至違約,投資人可以選擇買CDS,一旦資產發生風險的時候,就會有人負責賠付,而AIA集團在全市場上,就是那個CDS發行量最大的金融機構,同等於擔保了大量的MBS債與CDO資產,當MBS債和CDO資產這些金融商品紛紛出現違約的時候,投資人就找上AIA集團,要求兌付CDS合約中擔保的部份,AIA集團發現根本兌付不來,當時AIA集團承做這些CDS,主要是認為MBS債與CDO資產擁有高信評,是相當安全的金融資產,而發生大量風險事件之後,才發現所收到的保費根本不足以去支付這些違約,在雷曼兄弟倒閉後,MBS債大面積的違約,也讓承做過多CDS的AIA集團迅速殞命。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越演越烈,美國財政部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率先提出了7000億美金的救助方案,但是7000億美金遠遠不夠,美國財政部在很短時間內就燒完這些資金。因為全球金融機構被擠兌的規模遠遠超乎想象, AIA集團在雷曼兄弟破產後的數週也宣佈破產,這次美國財政部被迫介入,把AIA集團買下來收為國有,來到了2009年3月,全世界最大銀行之一的花旗銀行也岌岌可危,幾乎這個就是金融市場的末日。

最終的救世主終於還是跳了出來,這個人是美國的央行美聯儲,美聯儲開始推行了前所未有後來影響極其深遠的量化寬鬆政策,量化寬鬆政策堪稱了拯救金融危機的仙丹,非常驚險的在金融市場瀕臨崩潰邊緣,最終把他救了回來,美聯儲第一次的量化寬鬆政策(QE1),裡面收購了1.3萬億美元的MBS債,美聯儲告訴金融機構說,我準備要做收購資產的動作,你們可以選擇把手上最沒有價值且流動性最差的資產拿來跟我換取現金,美聯儲的這個宣告振奮人心,金融機構紛紛把最沒有流動性價值幾乎歸0的有毒資產,賣給美聯儲進而拿到了現金,好不容易挺過了擠兌風潮,全球轟轟烈烈的金融危機,終於得到遏制。

美聯儲的做法,跟中國的某些情景也相當類似。

比方說我們都認為中國金融體系內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地方債務,而地方債務到底有多少黑洞,誰也說不清楚。

地方融資平臺也頻頻出現有可能爆發風險,中國央行採取一個方式叫做債務置換,地方政府可以拿它手上的地方債務去跟央行置換成國債,而國債再去跟銀行進行抵押,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地方政府拿到現金,同樣的做法跟美聯儲當時量化寬鬆政策的做法相當一致,製造了市場的流動性,也把有可能大量發生違約的金融資產暫時買下,平息大規模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

而現在我們正在做所謂的金融去槓桿,打擊層層嵌套業務,其實也如同在打擊像是CDO或者高槓杆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道理是一樣的,而這次是主動做金融去槓桿的動作。

也就告訴著我們,當選擇主動去槓桿的時候,要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我們可以選擇調控的手段是很多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