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的戰略戰術是什麼

早在武漢會戰開始前,中國方面便確定:用頑強的外圍作戰逐漸消耗日本的國力和軍力,以求達到在抗戰初期的某一階段,將日本國力和軍力消耗到無法發動更大規模戰役的目的。可以說,武漢會戰基本上達成了這一作戰目的。

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的戰略戰術是什麼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毛澤東在《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的講話中,針對正在進行的武漢保衛戰說:“保衛武漢鬥爭的目的,一方面在於消耗敵人,又一方面在於爭取時間便於我全國工作之進步,而不是死守據點。到了戰況確實證明不利於我而放棄則反為有利之時,應以放棄地方保存軍力為原則,因此必須避免大的不利決戰……避免戰略決戰而力爭有利條件下的戰役與戰鬥的決戰,應是持久戰的方針之一。於必要時機與一定條件下放棄某些無可再守的城市,不但是被迫的不得已的,而且是誘敵深入,分散、消耗與疲憊敵人的積極的政策……”

武漢會戰後,為調整戰略部署並總結作戰經驗教訓,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蔣介石在南嶽主持召開了第三、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軍團長、軍長、師長等百餘人參加的軍事會議。中國共產黨方面周恩來和葉劍英也出席了會議。

會上,蔣介石連續作了五次重要講話,闡述了他對抗日戰爭進程的重新認識,提出將戰爭進程分為第一、第二兩個時期,即武漢撤退和岳陽失守前為抗戰第一期、之後為抗戰第二期:

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的戰略戰術是什麼

在第一期戰鬥過程當中,從軍事上說,我們雖然失去了很多土地,死傷了許多同胞,就一時的進退看,表面上我們是失敗了;但是,從整個長期的戰局上說,在精神上,我們不但沒有失敗,而且是完全成功。

詳細一點說,我們最高統帥部所定的這個戰略,就是拿我們的劣勢軍備,一面逐次消耗優勢的敵軍,一面根據抗戰的經驗來培養我們自己的力量,以逐漸完成我們最後戰勝的佈置。

我們與敵人打了十七個月,不但我們全國的部隊仍能繼續抵抗,使敵人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而且我們抗戰的精神愈益堅強,抗戰必勝的自信心,也不知道要提高了多少倍。這就是我們強固部隊士氣和國民心理一種最大的成功,使一般軍民確信我們這次抗戰一定可以獲得光榮的勝利!我們第一期抗戰已穩固地建立了這個必勝的基礎。

武漢會戰,中國軍隊的戰略戰術是什麼

第二期抗戰,就是我們轉守為攻轉敗為勝的時期。大家要知道,敵人兵力的使用,到現在為止,已經到了最大限度;今後他再不能有更多的兵力使用到中國來。而且他已經派到中國境內的這許多部隊,隨戰區之擴大而力量分散,且已疲敝不堪,沒有什麼大的戰鬥力量。因此,無論他在形式上是如何獲得了勝利,他這勝利,亦已經到了最高限度不能再有增加。所以敵人的侵略戰爭,今後只有一天一天地隨兵力之消耗減損而趨於失敗。

在另一方面我們過去雖然遭受了挫失,但我們的挫失,客觀上也是到此限度為止,從今以後,由於作戰經驗的增加,戰略佈置的完成,以及軍事的增強和敵我實力消長士氣盛衰的對比,我們勝利的把握和信心,一天一天提高起來,這就是由於我們過去十七個月的戰鬥,已陷敵人於泥淖,而穩定了我們最後必勝的基礎。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