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早教|媽媽,有一天我也會死嗎?

除了性別教育,中國家長也很忌諱死亡教育。因為擔心孩子還小,擔心孩子承受不住“死亡”這個詞,於是,當孩子面臨這些事情的時候總會含糊其辭。

當面臨身邊的親人去世了,家長們會說:

他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當孩子處於分離焦慮的時期時,這種說法會讓孩子纏身心理焦慮。也無法正確理解死亡。

他去天堂了。都說天堂是美好的,以這種“理想”的說法讓孩子理解死亡,可能會讓孩子將其與美好聯繫起來,不懼怕死亡也許會導致孩子不珍惜生命。

他睡著了。孩子也需聽到這個回答會想:“是不是我睡著了,也不會醒來了?”迷惑和恐懼充斥著孩子的心。

若是希望孩子能全面發展(無論是身體上的、心智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就不能少了死亡教育。很多時候,是家長的諱莫如深和恐懼讓孩子感受到死亡的恐懼。另一種情況,又是因為家長的輕描淡寫導致孩子的不重視。

南寧早教|媽媽,有一天我也會死嗎?

圖片來源 | yestone.com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死亡呢?

其實,死亡教育也是分年齡段的。不同年紀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認知程度,因此,對於談論死亡的深淺也要把控好。

4歲以前:這個階段的寶寶對死亡沒有概念,面對分離焦慮更多一些。很少會提出這類的問題。可以藉助相關的繪本,讓孩子初步理解。

5歲-9歲:小學以前和小學初期對於死亡其實沒有多大的概念。但出於好奇會跟父母問到這方面的問題。此時,家長不要嚇唬孩子使其產生陰影,而應坦然的面對,耐心的解答。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如實相告。得到解答,孩子一般不會想更深入的瞭解,滿足了好奇心不久就會忘掉了。

9歲-18歲:孩子開始對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意識到“人固有一死”。家長此次應當理性的告訴孩子死亡是人的必經之事,生命是頑強而又脆弱的,引導孩子應珍惜和熱愛生命。

南寧早教|媽媽,有一天我也會死嗎?

圖片來源 | yestone.com

死亡是人的必經之事,既然無法避免就應當引導孩子接受和理解它。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因為懂得了這個概念,而積極面對死亡,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時間!


MCC:早教不是一種刻意的行為,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融入我們跟孩子相處的每一刻。南寧麥迪森歡迎您帶寶寶來一起融入寶寶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