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歷史新高 中國四家企業入圍「2018全球化工50強」

7月30日,全球化工行的重要排名榜單——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雜誌(C&EN)每年評選的“全球化工50強”揭榜。此前陶氏杜邦合併,引發人們猜想今年陶氏杜邦可能登頂全球化工50強榜首,但數據證明,巴斯夫今年依然雄踞榜首。

最令中國化工人驕傲和自豪的是,加上被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的先正達,今年中國化工企業創歷史新高的有4家公司進入50強,分別是中國石化排第3,臺塑排第6,先正達第34位,國內聚氨酯巨頭——萬華化學首次進入榜單,位列第43。而2017年中國僅有兩家企業入圍,分別是中國石化和臺塑。

創歷史新高 中國四家企業入圍“2018全球化工50強”

榜單分析

2018年上榜企業化學業務2017年總銷售額為8510億美元,較2017年榜單上升12.2%,其中只有9家公司的銷售額出現下滑,預示著全球化工業務進一步強勁復甦。對比公開報表的利潤數據,上榜的50家企業有48家獲利能力上升,合計利潤同比增長了14.4%,達到1086億美元。這些公司中僅13家公佈利潤減少,並且沒有公司虧損。

當前全球化工行業仍為歐美日韓巨頭所把持,歐美地區佔據28席,日韓各有8家和4家企業入圍,中國和泰國各有4家和2家,印度、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等各有1家企業上榜。

今年的榜單整體變化不大,英國催化劑公司莊信萬豐和美國特種化學品製造商路博潤因銷售額下降而跌出榜單,並由中國聚氨酯巨頭萬華化學和美國石化生產商西湖化工取代。此外,杜邦仍然出現在了今年的榜單中,榜單中杜邦的銷售額是在杜邦與陶氏化學去年8月合併之前的數據,這也許是杜邦最後一次出現在這一榜單中。

中國4家企業解讀

1中石化: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553億美元

過去幾個月對中國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商來說是艱難的。5月,上海賽科石化工廠苯罐發生爆炸,造成六名正在進行維修的正式工死亡;去年,中石化以17億美元收購了合作伙伴英國石油(BP)的工廠;與此同時,中國通過從煤炭轉向天然氣加熱來改善空氣質量,導致去年冬天天然氣短缺,中國化學品生產陷入困境。然而,2017年也是中石化的好年景,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2%。

2臺塑: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321億美元

臺塑子公司似乎正在開發一種價值94億美元的乙烯裂解裝置,在路易斯安那州被稱為“陽光項目”。這家臺灣公司已經在洛杉磯的聖詹姆斯教區購買了一條1000公頃的密西西比河沿岸土地,並於明年將開始建設,屆時將有8000名建築工人在工地工作。該公司正在考慮在其龐大的Mailiao綜合設施建設一個海水淡化廠,以緩解外界對其使用該地區太多淡水的擔憂。

3先正達: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92億美元

中國化工在2017年年中完成收購先正達,並承諾讓它獨立運營。隨後,中國化工現有的農作物保護業務先正達(Syngenta)和阿達瑪(Adama)向澳大利亞Nufarm出售了50種非專利農藥和其他產品,售價4.9億美元。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批准該交易之前,要求剝離資產。為了跟上農業化學公司投身數字農業的趨勢,先正達收購了FarmShots公司,這是一家允許農民使用衛星圖像來評估植物健康狀況的初創公司。

4萬華化學: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79億美元

任何尋找中國經濟活力的例子的人都可以引用萬華化學。該公司位於中國煙臺的小型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MDI)工廠直到1995年才開始滿負荷生產,而現在的萬華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原料生產商,領先於巴斯夫、科思創、陶氏化學和亨斯邁等西方競爭對手。該公司已經分支到其他異氰酸酯以及多元醇,這是另一種聚氨酯原料。由於計劃斥資11億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建立MDI工廠,萬華可能會將其活力帶到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