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春秋历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管仲

春秋乐园里,法家位于儒家东侧,登堂入室,庄严轩敞,前有殿,后有院,塑像三尊。

走近春秋历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管仲

诸子百家园法家区

法家讲法、术、势,以严刑峻法治国,是春秋战国的重要学派。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

走近春秋历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管仲

法家“商秧”“李斯”雕塑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走近春秋历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管仲

管仲画像

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辅佐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管仲非常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位大思想家、政治家之口。从此以后,这句名言被中国历代进步的思想家反复传诵不已,也被历史上一切开明的政治家奉为圭臬。管仲治齐的辉煌业绩赢得了孔子的极高评价。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从不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牺牲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走近春秋历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管仲

管仲”和“鲍叔牙”画像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法治思想的起源在法家,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管仲作为春秋时期开明革新人士的主要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以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管仲的事迹和言论主要保留在《左传》、《国语》、《管子》以及《史记》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